首页期刊导航|针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刺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针刺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朱兵

双月刊

1000-0607

010-8401460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针刺研究/Journal Acupuncture Research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针刺研究》创刊于1976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学术杂志。本刊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与报道”为特色,是我国唯一集中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穴位不同层次和强度电刺激缓解肌肉炎性痛及对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孙小月陈李圳万红叶王晓宇...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在痛源局部穴区不同层次和强度电刺激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广动力(WDR)神经元诱发电活动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电针刺激参数提供依据.方法:Wistar大鼠用于3部分实验.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腓肠肌炎性痛模型,造模后随机选取6只大鼠进行WDR神经元电活动多通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用于确定激活A-成分的电刺激阈值Ta和C-成分的电刺激阈值Tc,以此作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或电针的干预强度;选取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EAS-Ta组、TEAS-Tc组、EA-Ta组和EA-Tc组,每组6只,在痛源局部"承山"采用Ta或Tc强度的TEAS或电针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3 d,采用小动物压痛测量仪检测大鼠腓肠肌的机械压痛阈值,Von Frey丝测量足底机械痛阈值;随机选择 13只肌肉炎性痛大鼠用于观察Ta/Tc强度电针或TEAS"承山"即刻WDR神经元的反应性.结果:TEAS皮肤激活WDR神经元A-成分或C-成分的阈值分别为(2.43±0.57)mA和(7.00±1.34)mA,电针激活肌肉WDR神经元的A-成分或C-成分的阈值分别为(0.72±0.34)mA和(1.58±0.35)mA.大鼠腓肠肌注射CFA后腓肠肌和足底机械痛阈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1),在"承山"给予TEAS-Ta、TEAS-Tc或EA-Ta干预后,其腓肠肌和足底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01).模型组大鼠伤害性电刺激诱发WDR神经元C-成分放电阈值较正常组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TEAS-Ta、TEAS-Tc或EA-Ta干预后阈值明显升高(P<0.01).TEAS-Ta、TEAS-Tc或EA-Ta即刻干预后,肌肉WDR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P<0.05).EA-Tc对WDR神经元的诱发电活动和痛行为均无显著改善.结论:TEAS-Ta、TEAS-Tc或EA-Ta均可减轻肌肉炎性痛大鼠痛源局部及足底机械痛,并抑制WDR神经元的反应性,提示在痛源局部穴位的不同层次镇痛作用需要的电刺激强度不同.

    电针刺激强度刺激层次经皮穴位电刺激广动力神经元肌肉炎性痛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

    梅继林杨志新李晓宁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脊髓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焦孔素 D(GSDMD)-N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SCI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激动剂+电针组,每组分为3、7 d两个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急性SCI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双侧胸(T)9、T11"夹脊"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分别治疗3、7 d.激动剂+电针组除电针外造模后腹腔注射单钠尿酸盐200 μg/kg.采用BBB评分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价;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焦亡相关因子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 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 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与GSDMD-N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及3、7 d时BBB评分降低(P<0.05);大鼠脊髓组织可见明显出血区,组织松散,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脊髓组织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Iba-1、GSDMD-N荧光共表达强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7 d BBB评分升高(P<0.05);脊髓组织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神经元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脊髓组织中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3、7 d时Iba-1与GSDMD-N荧光共表达强度降低(P<0.05).给予激动剂注射能够部分逆转上述电针作用.结论:夹脊电针能够改善SCI大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焦亡有关.

    电针夹脊脊髓损伤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细胞焦亡小胶质细胞

    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线粒体融合及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吴明莉段昭远常文涛高静...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SCI)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中线粒体融合及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SCI神经修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精密打击器打击法构建胸10节段SCI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大椎""脊中",30 min/次,1次/d,共14 d.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及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增殖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及神经干细胞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est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BBB评分降低(P<0.001);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肿胀、破裂、坏死严重,尼氏小体溶解严重,神经元数量减少(P<0.001);Nestin、OPA1、SOX2阳性表达及Nestin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01,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第7、14天时电针组大鼠BBB评分,Nestin、OPA1、SOX2阳性表达,以及Nestin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P<0.01,P<0.001),脊髓神经元受损程度减轻,尼氏小体溶解程度减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督脉可改善SCI大鼠运动功能,促进SCI区域神经元修复,其机制可能与电针督脉促进损伤区脊髓组织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表达,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电针督脉脊髓损伤线粒体融合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电针调节RIP1/RIP3/MLKL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陈净任彬彬马素娜韦慧麟...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模型组、电针组及抑制剂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颈动脉.给予电针组大鼠右侧"曲池""足三里"电针治疗,30 min/次,1次/d,给予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坏死抑素-1(0.6 mg/kg),均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病理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梗死区大脑皮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RIP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梗死区大脑皮层表现出明显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梗死区大脑皮层中TNF-α、IL-1β、IL-6含量,梗死区大脑皮层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HE染色显示,梗死区大脑皮层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梗死区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梗死区大脑皮层中TNF-α、IL-1β、IL-6含量,梗死区大脑皮层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干预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通路程序性坏死炎性反应

    电头针调控RORγt促进IL-17A+Th17/FOXP3+Treg细胞平衡缓解MCAO大鼠脑缺血炎性损伤的研究

    袁博方晓苓杨尚伟田甜...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头针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皮层区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从调控免疫细胞平衡的角度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头针组、抑制剂组、激动剂组、电头针+激动剂组,每组 15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电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电针干预,每次30 min;抑制剂组给予RORγt抑制剂SR1001溶液腹腔注射;激动剂组给予RORγt激动剂SR1078溶液腹腔注射;电头针+激动剂组在腹腔注射SR1078溶液基础上再行电头针干预;所有干预均1次/d,连续7 d.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行Zea-Long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中RORγt、白细胞介素(IL)-17A、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IL-6、IL-21的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中IL-17A+Th17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Treg细胞的阳性表达面积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ea-Longa评分、mNSS评分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缺血区皮层RORγt mRNA及蛋白、IL-17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IL-10、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6、IL-21阳性表达升高(P<0.01),IL-17A+Th17/FOXP3+Treg阳性表达面积比值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头针组和抑制剂组Zea-Longa评分、mNSS评分与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RORγt mRNA及蛋白、IL-17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IL-10、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IL-6、IL-21阳性表达降低(P<0.01),IL-17A+Th17/FOXP3+Treg阳性表达面积比值降低(P<0.01);而激动剂组以上指标的结果均呈相反趋势(P<0.01,P<0.05).与激动剂组比较,电头针+激动剂组Zea-Longa评分、mNSS评分与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RORγt mRNA及蛋白、IL-17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IL-10、TGF-β1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IL-6、IL-21阳性表达降低(P<0.05,P<0.01),IL-17A+Th17/FOXP3+Treg阳性表达面积比值降低(P<0.01).结论:下调RORγt的表达,促进IL-17A+Th17/FOXP3+ Treg比例恢复平衡可能是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电头针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艾灸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内脏高敏及结肠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陈伟程斌余曙光吴巧凤...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TNF-R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 1(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慢性UC内脏高敏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0只.以2.5%的葡聚糖硫酸钠循环3个周期饮用法建立慢性UC模型.正常+艾灸组和模型+艾灸组小鼠予以"足三里"艾灸,每次20 min,每周连续干预5 d,休息 2 d,共 4周.评价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定各组小鼠腹壁回撤反射(AWR)最小容量阈值以观察小鼠肠道敏感性;测量各组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过碘酸雪夫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的黏液素分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肠道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即肥大细胞数)及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水平.结果:艾灸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P<0.001),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01),结肠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深入基底层,黏液素分泌减少(P<0.01),胶原纤维增加(P<0.001),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P<0.001),TNF-α、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艾灸组小鼠DAI评分降低(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01),结肠长度增加(P<0.001),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肠腺结构完整性增加,黏液素分泌增多(P<0.01),胶原纤维减少(P<0.001),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减少(P<0.001),TNF-α、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P<0.01,P<0.05).正常+艾灸组小鼠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可减轻慢性UC小鼠内脏高敏,减轻肠道肥大细胞炎性浸润及纤维化损伤,该效应可能与艾灸下调结肠TNF-α、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有关.

    艾灸足三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内脏高敏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通路

    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电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萨喆燕潘晓华朱小香兰彩莲...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通过增强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电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 10只.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电针组造模24 h后电针左侧"内关",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TTC染色观察心肌坏死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电图记录ST段高度、QT间期(QT)、校正QT间期(QTc),计算QT间期离散率(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率(QTcd);RNA测序法检测心肌组织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Kchip2、Kv4.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TC染色可见对照组心肌呈红色,模型组大鼠心肌大部分呈白色缺血样改变,电针组仅见心尖处心肌组织呈白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1),ST段显著抬高(P<0.01),QT、QTc、QTd和QTcd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1),ST段显著下降(P<0.01),QT、QTc、QTcd和QTd均显著减少(P<0.01,P<0.05).RNA测序共筛选出20个3组共同表达的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其中Kchip2上调差异倍数最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Kchip2、Kv4.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心肌组织Kchip2、Kv4.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电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增加Ito主要成分Kchip2、Kv4.2表达有关.

    电针心肌梗死心肌电重构瞬时外向钾电流

    不同针法治疗慢性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对比研究

    徐呈超李旭豪李金玲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毫针局部苍龟探穴针刺、电针和温针灸3种针刺治疗方式对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功能、生活质量、炎性指标及复发率的影响,探讨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各类突出症状的最优针刺方法.方法:将 108例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36例,脱落 1例)、电针组(36例,脱落 1例)和温针组(36例,脱落3例).3组取穴均为患侧肩前、肩髃、肩贞、阿是穴及阳陵泉,手针组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次 30 min,隔日治疗 1 次,3 次/周,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法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评价临床疗效并计算有效率,统计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Neer评分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升高(P<0.05);VAS评分、ADL评分及血清PGE2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后,电针组和温针组Neer疼痛评分高于手针组(P<0.05),手针组和温针组Neer功能评分高于电针组(P<0.05),手针组Neer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电针组、温针组(P<0.05),但3组的Neer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组、手针组(P<0.05);手针组ADL评分低于温针组(P<0.05);温针组、手针组PGE2含量低于电针组(P<0.05).手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30/35),电针组为 91.43%(32/35),温针组为 90.91%(30/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6个月月末随访,3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中,电针、温针和手针治疗的短期疗效相当,但电针治疗镇痛效果更佳,手针和温针治疗的消炎作用更佳,而手针苍龟探穴针法在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佳.

    慢性肩关节周围炎手针温针电针不同针法比较

    "补肾益髓"法艾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王佩王刘玉谢舜名王莉莉...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艾灸取穴方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α、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含量的影响.方法: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3例).观察组艾灸患侧内膝眼、犊鼻、足三里、大杼、悬钟、涌泉,对照组艾灸患侧内膝眼、犊鼻、足三里,每次30 min,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α、IL-17A、TNF-α、BGP、OPG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及血清IL-1α、IL-17A、TNF-α含量均降低(P<0.05),血清BGP、OPG含量升高(P<0.05).观察组的WOMAC评分、VAS评分及血清IL-1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BGP、OP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5%(3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8%(3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益髓"的艾灸疗法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指标,作用优于局部取穴.

    艾灸膝关节骨关节炎骨代谢炎性因子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的影响

    邵国梁黄绍磊李瑞杨佃会...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月经性偏头痛(MM)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肝火旺盛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并纳入2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天2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予以耳穴综合疗法治疗,从月经来潮前2~5 d开始,1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经周期时以视觉模拟量尺(VAS)和偏头痛积分评价患者头痛程度,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月经期血清PGF2α、PGE2含量并计算PGF2α/PGE2比值,评定两组MM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偏头痛积分中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GF2α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PGE2 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PGF2α/PGE2 比值高于正常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2α/PGE2 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7.4%(24/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MM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方面疗效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PGF2α和PGE2含量,降低PGF2α/PGE2比值有关.

    耳穴综合疗法月经性偏头痛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