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与仪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与仪表
自动化与仪表

高明璋

月刊

1001-9944

zdhyyb@vip.sina.com

022-23015608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环湖中道9号

自动化与仪表/Journa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天津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与天津市自动化学会联合主办,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入网“万方数字——数字化期刊群”,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天津市优秀期刊奖。《自动化与仪表》杂志是以自动化领域和仪器仪表行业为两大报道主线的技术类科技期刊,集学术、技术和应用于一体,注重先进性、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常设栏目包括:综述与研究,专题论述,专家谈,仪器仪表装置,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计算机应用,创意与实践,经验交流,国外自动化纵横,以及专为广告客户开设的企业服务台栏目。此外,还有国内展会提醒,展会追踪,企业风采,新品推介,研发信息,行业新闻,行业报道,服务热线,前沿报道,走近学会,读者·作者·编者等小栏目。2003年新设立中国专利、链接认证——UL专栏、中国拟在建项目。本刊主要面向科技人员、设计人员、院校师生、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等。编辑部每年参加二十余次国内各类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展会和专题会,多角度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发布产品广告、新品预告、企业形象展示、展会通告、人才信息等。刊物发行渠道包括:邮局、行业发行网络、目标发送、展会赠阅等;读者还可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浏览本刊的网络版和光盘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旋翼无人机的有限时间输出反馈姿态跟踪控制

    白晓晖赵林
    49-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姿态系统中存在的执行器饱和、惯性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输出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输出反馈来处理系统部分状态的不可观测性,设计神经网络状态观测器来估计未知状态,并基于该估计状态构造虚拟控制信号和控制器.为了克服传统反步法的计算复杂性问题,引入了有限时间命令滤波器来滤波虚拟控制信号,并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虚拟控制导数,增加误差补偿信号来消除滤波误差.最后,利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姿态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可以收敛到原点的期望邻域内,并且闭环系统中的所有信号在有限时间内都是有界的.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姿态跟踪控制有限时间收敛反步法输出反馈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控制系统运行状态自动化识别模型

    李杰李言王余阳尤祎祯...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力控制系统当中逻辑拓扑复杂、数据参数繁多、运行状态无法准确判断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以图模型为依据的电力控制系统运行状态自动化识别模型.该模型以图模型为基础依据,对电力控制系统当中不同数据特征的时间序列进行聚类,离散化之后构建相应的差异矩阵.通过识别模型的建立,对电力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故障报警等进行判断识别.经过算例验证,该方法在召回率、nDCG以及误警率等方面相比其他算法更具优势.

    图模型电力控制系统聚类报警状态信息度量

    基于ROS平台的串联攀爬机器人控制设计

    宋雨王艳吕淼张昊博...
    62-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ROS框架设计了一种五轴串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控制器采用多核心控制模式,复杂计算与实时控制分开执行,提升了系统流畅性.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目标姿态求解,有效改善了原始矩阵逆解存在的弊端.此外,人机交互采用直接与间接的控制方式,通过将可视化工具Rviz与目标位姿求解算法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的机器人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控制方式能够以较低的延迟实现快速响应和灵活控制,而间接控制方式虽牺牲了部分响应时间,却能通过简单的交互操作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总体而言,该研究为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控制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串联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人机交互姿态求解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TMR磁传感系统温漂校准方法

    邱伟成华超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环境以及自身元件的发热等因素的影响,TMR磁传感系统实际工作温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TMR磁传感系统的实际输出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出现输出的温度漂移现象.为了抑制温度漂移对TMR磁传感系统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系统输出的温度漂移现象进行补偿,并利用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通过对补偿前后数据的对比,使TMR磁传感系统的输出温漂大幅下降了2个量级,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提升了TMR磁传感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隧道磁电阻输出漂移磁传感系统温度补偿

    视觉引导机器人的电池镍片识别与标定方法研究

    张烜刘明尧
    72-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池PACK线电池镍片摆放难以自动化问题,以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中机器人对电池镍片的识别与无序抓取为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测试试验研究.用Eye-to-Hand的三点手眼标定法建立了机器人与视觉相机之间的仿射变换矩阵;利用Halcon软件平台对拍摄电池镍片图像进行零件特征提取和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算法进行镍片的识别,并研究了镍片各种位姿情况下对识别速度、准确性的影响;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速度达到了32.3 ms,识别准确度达到了0.9521,一次性可以识别10个以上不同位姿形态的镍片,可以精准有效地引导机器人对物料进行操作,满足了该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对类似作业类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手眼标定模板匹配目标定位零件抓取

    基于激光雷达测距的变电站自动化仪表智能识别系统

    郭子强方勇王健马俊武...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准确地监测变电站多种设备运行状态,避免人工监测误差和延时,该文研究基于激光雷达测距的变电站自动化仪表智能识别系统.利用激光扫描雷达采集变电站自动化仪表的距离数据和俯仰角数据,得到位置坐标;采用OpenCV4拍摄自动化仪表图像,输入SVM多元分类器,实现自动化仪表智能识别;根据识别结果,通过控制模块下发报警指令.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应用激光扫描雷达测量的自动化仪表的距离与实际距离几乎一致,最大误差仅为0.04 m,且可实现变电站仪表智能识别,识别结果与实际读数一致,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变电站多种设备运行状态.

    激光雷达测距变电站自动化仪表智能识别SVM小数点处理

    基于DSP的图像目标跟踪算法设计与实现

    李转李永红岳凤英陈坤泽...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地检测和定位图像中的目标,并在连续帧之间实现目标的持续跟踪,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图像目标跟踪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深入研究了图像目标跟踪技术,研究了MeanShift算法的理论和实现过程,以及用MeanShift算法进行目标跟踪的流程,根据设计方案的需求选择了DSP与FPGA相结合的总体架构,将目标跟踪算法与嵌入式硬件平台相结合.该文采用"先识别、后跟踪"的方式实现了图像的目标跟踪.通过实验证明,基于DSP的图像目标跟踪算法在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MeanShiftDSPFPGA目标跟踪

    基于强边缘的空间离焦模糊复原算法

    熊展雄彭向前
    86-9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图像中出现的空间离焦模糊,提出了一种基于强边缘的全图模糊量估计算法.首先在传统的空间离焦模糊恢复算法中对边缘特征进行分类,选择符合复原要求的边缘使用刃边法进行模糊参数估计;然后对不符合复原要求的边缘进行连通域内的均值计算求解模糊参数,并生成全图模糊量映射图;最后对离焦模糊图像进行基于维纳滤波复原模型的图像复原.实验表明,该文算法能够在模糊信息复杂的区域获得较好的复原效果,在信息熵、梯度幅值上更接近清晰图像.

    离焦模糊强边缘刃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锂电池表面字符识别和缺陷检测

    刘明尧索广飞
    91-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针对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软包锂电池表面喷码字符识别和缺陷检测,由于人工检测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提出了基于CnOCR的字符识别方法和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字符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CnStd算法对字符区域进行了定位,利用YOLOv8模型对字符进行训练,检测出有缺陷的字符.根据字符区域特点进行图像增强、二值化和字符分割等处理,采用CnOCR模型进行字符的识别.深度学习方法提高了字符识别和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并且保证了整个检测系统的识别和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字符识别率在96%以上,字符缺陷检测率在94%以上,符合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需要.

    软包锂电池字符识别字符缺陷检测CnOCRYOLOv8神经网络电池自动化设备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纤端帽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黄烁谈宏华滕达
    96-10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某光纤通讯企业的光纤端帽检测设备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视觉设计了一种光纤端帽缺陷检测系统.该文介绍了该设备的硬件系统的构成,分析了设备的检测流程.并根据光纤端帽的不同缺陷设计了对应的缺陷检测算法.以面对对象的C#为编程语言设计了视觉软件,并且详细介绍了软件系统的缺陷检测流程.最终通过定位实验和缺陷检测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正确以及精确地对光纤端帽进行定位和常见缺陷的检测,达到了企业的验收标准.

    光纤端帽机器视觉缺陷检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