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孙怀义

双月刊

1001-9227

auto81@163.com

023-63050371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杨柳路2号B区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Journa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技术刊物。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中国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的发展,为自动化和仪器仪表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于制动梁检修的工业3D视觉检测系统设计

    栾锋赵军刘宇杨胜...
    182-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制动梁形状不规则不便机具装夹,完全靠手工检修耗时耗力,为此设计用于制动梁检修的工业3D视觉检测系统.分析3D视觉系统检测原理,结合PC端数据存储以及故障检测功能,设计制动梁的新型3D视觉检测系统,在ASODVS(主动式3D视觉传感器)的实焦点和虚焦点连线中点处增添反光片,令成像位于实焦点处,获取制动梁几何信息,并选择红外滤光片作为二次反射镜,由ODVS(3D视觉传感器)获取制动梁纹理和色彩信息;将采集到的制动梁图像信息作为PC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输入,输出制动梁检测结果,并通过页面展现详细检修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采集制动梁图像质量高,使制动梁细节得以全方面呈现;能够精确地识别和定位制动梁故障,完成制动梁各项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并支持制动梁检修车辆信息查询.

    制动梁3D视觉检测系统ASODVS图像采集卷积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翻译背景下融合多粒度形态特征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研究

    吕千平刘敏娜
    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神经机器翻译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语言的翻译工作中,但其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存在翻译质量低下的问题.因此,研究提出一种多粒度形态特征结合深层编码器信息的融合多粒度形态特征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TOP1与TOP2的评分对比中,融合多粒度形态特征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两项分值均为最高,分别为45.63与49.06.且研究提出的系统平均翻译速度为0.3句/s.综上所述,研究提出的翻译模型与系统能在较短的时间中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能有效解决目前社会的迫切需求.

    人工智能多粒度形态特征神经机器翻译系统深层编码器信息

    基于阿基米德算法的喷涂机器人路径优化

    王景熙李轶张成
    191-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喷涂机器人工作效率,缩短喷涂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阿基米德算法的喷涂机器人路径优化方法.将喷涂起始点、喷涂方向和喷涂顺序作为决策变量,把喷涂区域划分为多个片区,建立了考虑碰撞约束的喷涂机器人路径优化模型,利用阿基米德优化算法(Archimedes Optimization Algorithm,AOA)对模型进行求解,采用某典型工件进行路径规划实验,并与其他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OA算法的优化结果均能满足碰撞约束,收敛时的迭代次数更少,收敛精度更高,验证了本文所提喷涂机器人路径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喷涂机器人喷涂路径优化碰撞约束阿基米德优化算法

    基于回路状态智能重构的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故障三维仿真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

    张天龙张艺李中为张伟...
    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故障识别问题,研究利用概率加权的有向二分图网络和贝叶斯算法对二次回路故障进行识别分析,研究还构建基于电网信息模型的二次回路故障三维仿真系统.结果表明研究采用的方法在二次回路的故障识别中具有93.4%,并且研究通过三维仿真技术进行辅助分析,其帧速最高达到98.23帧/s,模型三维耗时时间仅需10.0 s.因此,研究提出的方法在面对复杂数据时,具有较好的性能效果,在智能变电站中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二次回路贝叶斯算法二分图三维仿真智能变电站

    高压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无人机设计研究

    安旭赵洋陈明郭甜...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高压电缆隧道巡检工作存在较大问题,研究设计智能巡检无人机,结合人工势场法与双向快速探索随机树进行路径规划,并进行实验验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位置控制误差保持在厘米级别,高度和平面X轴与Y轴最大误差不超过0.05 m,避障方面,无人机成功避障成功率最低为92.54%,最高达到100%.此外研究提出的改进路径规划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平均路径规划效率提升21.76%.最后实地测试结果表明,在高压电缆隧道中,研究设计的智能巡检无人机能够稳定飞行并根据模拟路径执行任务,为高压电缆隧道的智能巡检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电缆隧道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

    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无人机路径规划

    基于解析计算的继电保护装置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范继锋张艺张天龙何世雄...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继电保护装置三维仿真系统的定值传输能力存在波长变化异常、故障特征数据冗杂等现象.研究创新性地设计了 一种适用于继电保护装置三维仿真系统的数字动态模型方法,重点介绍了数字动态模型下的继电故障选取特征、继电保护定值约束条件、继电保护定值优化.研究所给出的校验方法传输波形与理想传输波形更为接近,同时波动范围更小,波幅为0~0.94 m,而其余三种校验方法的传输波形和理想波形相差较大.不同测试样本数量和单位校验时长下的校验效率和校验误差均满足理想数值.继电保护装置三维仿真系统的动态数字模型定值校验方法能抑制继电波波动变化能力,同时提升配电网环境下继电波定值传输能力,进而为电力行业电网安全的保障提供可靠性的支持.

    数字动态继电保护定值故障特征

    基于继电保护装置及变电站二次回路可视化建模应用研究

    张艺张天龙张智文王平...
    209-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管理效果,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可视化技术结合概率神经网络在变电站二次回路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分析变电站运行数据,利用可视化技术设计了二次回路设备可视化结构.然后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对二次设备进行精确的故障定位,搭建了故障设备定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搭建的故障定位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该模型的故障定位精度高达0.98,定位误差在0.2以内.此外,该模型下的二次回路系统能够得到93.2的专家满意度和95.7的用户满意度.综上,此次研究所搭建的故障定位模型能够为变电站可视化管理提供新的参考价值.

    继电保护变电站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可视化

    非色散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于可刘灿张磊谭秋林...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市面上CO2传感器量程小、体积大等问题,以红外光谱吸收原理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非色散红外技术的CO2气体传感器.在朗伯-比尔定律基础上引入气体非吸收峰对浓度检测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浓度计算方程.在气室方面,提出了一种反射型结构,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在软硬件方面,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并在其内部实现了温度补偿及浓度拟合功能.为测试性能,使用温度试验箱搭建测试平台.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该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0-5%范围内的CO2,且满量程精度为2.8%,满足工业生产等领域对CO2实时检测的要求.

    非色散红外技术CO2传感器气室气体检测

    MMC分序补偿控制在交直流配电网能量互动中的策略应用

    叶紫丹
    218-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与综合化发展,交直流配电网逐步变为优化能源消耗和确保电网稳定的核心.为研究交直流配电网中负荷不平衡对实际电能利用的影响,实验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的分序补偿控制策略来补偿分序.实验首先对交直流配电网的MMC拓扑结构与数学模型进行构建,接着融合分序补偿控制共同控制改善交直流配电网电能能量互动.仿真结果显示,在T1时刻,MMC开始针对负序和零序电流进行合理的补偿控制,实现了有效的调整.最终实验显示,该策略有效地控制了非平衡的交流输出,有助于提升交直流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交直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分序补偿控制电网能量互动

    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绘本图像传感器故障自动诊断方法

    南姣鹏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传感器作为多个行业的重要检测工具,通常被运用于图像信号的采集和信息获取.但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传感器通常会出现精度下降等问题,因此此次研究为了提升图像传感器的故障检测精度,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传统的故障检测识别算法和故障诊断算法中进行算法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检测识别算法精度比传统算法高11.1%,运算速度更快;改进后的故障诊断算法对故障诊断准确度明显提升,召回率也相对较高;算法模型在信噪比相同时还具备更高的故障识别准确率,同时在故障识别时的训练时间更短.因此,改进后的算法性能明显提高,在数字绘本图像传感器故障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像传感器故障识别算法故障诊断算法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