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轧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轧钢
轧钢

张海军

双月刊

1003-9996

zggg@263.net sr@263.net.cn

010-62182474 62185897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76号

轧钢/Journal Steel Roll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全冶金优秀期刊,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技术刊物。其全面报导中厚板,热轧和冷轧板带,型钢,线材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广告业务面向轧钢企、事业单位用各种轧机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产品,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形象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牛顿迭代法在重轨万能道次孔型设计中的应用

    刘宇昊罗巍朱国明康永林...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型钢轧制逆序孔型设计中复杂宽展模型的应用难点,利用牛顿迭代法以切线方程快速逼近非线性方程解的特性,解决了重轨在万能道次轧制逆序孔型设计时产生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通过斯米尔诺夫宽展模型、艾克隆德宽展模型,结合高级计算机语言编程使用牛顿迭代法对重轨万能道次轧制进行逆序孔型设计并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工程上的应用;在构造出包含描述轧件形状的函数和复杂宽展模型函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前提下,该方法适用于其他复杂断面型钢的逆序孔型设计.

    牛顿迭代法重轨万能道次轧制宽展模型孔型设计

    全球2023年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4.6%至5 844万t

    《世界金属导报》报社
    82页

    热轧基板连续锌铝镁镀层机组的设计选型

    王业科刘显军杨薇石雁舟...
    83-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锌铝镁产品与普通镀锌板相比具有耐蚀性好、切口自动修复、耐氨性优异等众多优点.针对热轧基板连续锌铝镁镀层机组设计选型难点,对锌铝镁镀层产品的分类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对独立生产机组和酸镀联合机组、燃气加热和感应加热、立式炉和卧式炉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锌锅选型、镀后带钢冷却工艺装备设计、炉鼻子内锌灰缺陷及加湿问题等进行了技术介绍和选型分析,为类似机组的设计选型提供了参考.

    热轧基板锌铝镁镀层热镀锌设计选型

    热轧带钢生产线主要设备选型及其参数确定探讨

    张兵苟建容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轧带钢生产线工艺、设备的发展已相对成熟,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以典型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加热炉选型和烧损控制、粗轧机组平轧机主电机转速确定、精轧机组厚度控制系统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炉型对产量的影响及氧化铁皮量和加热温度的关系,提出选择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建议,以避免产能源头受限;通过对轧制程序表计算、负载模拟、不同转速的电机价格对比,介绍了如何确定更优的主电机转速;通过分析精轧机组不同厚度控制系统对产品厚度和精度、板形的影响,提出了厚度控制系统选取建议.对上述设备选型和参数确定优化后,可实现热轧带钢生产线产能释放、烧损降低,节能降耗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热轧带钢设备选型烧损控制电机转速参数确定节能降耗质量提升

    钢铁数字化协同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践

    杨恒周平丁敬国王成镇...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钢生产过程中存在数据融合困难、工序发展不均衡、关键工艺控制模型精度低、企业内外部协同共享不够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山钢构建了多源数据采集与异构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了异构数据的自动转换、自动匹配和时空同步.应用数据驱动融合机理的动态数字孪生模型,针对冶炼过程、热轧过程等工序的关键控制难题,通过钢铁制造过程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了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创新应用和钢铁数字化协同制造.相关技术应用后,订单交货准确度达到96.56%以上,人均钢产量达到1 710 t以上.

    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数据驱动动态数字孪生数字化协同制造数字化转型

    首钢新一代高强车身外板Uni-FISH的研发与应用

    《世界金属导报》报社
    106页

    厚规格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研究

    霍建生秦红波郑立康吴玉霄...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卷取温度是非常关键的过程控制指标之一,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热轧带卷组织均匀性与力学性能稳定性.为了解决厚规格带钢卷取温度命中率控制精度偏低的问题,将轧后换热方式、终轧温度控制模型与生产大数据有机结合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穿带速度设定与干头模式下的超快冷压力控制是厚规格带钢卷取温度超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优化了精轧入口温度采集方法以提高穿带速度设定准确性,同时开发了干头模式下的超快冷压力控制程序,提高了超快冷流量控制精度,进而提高了卷取温度控制精度.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厚规格(厚度h>13 mm)带钢卷取温度命中率提升了7.2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卷取温度厚规格热轧带钢精轧入口温度穿带速度干头控制模式超快冷压力控制

    基于3D点云的钢管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吴昆鹏王少聪苏成
    113-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管外表面视觉成像时容易出现灰度不均、局部过曝光等问题,致使利用二维灰度图像进行表面缺陷检测过程中漏检、误报等情况严重.为此,设计了基于3D点云的钢管外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通过围绕被测钢管环形布置多组3D相机获取到表征钢管轮廓的点云,收集样本构建出钢管缺陷数据集,训练PointNet++模型进行点云分割,输出代表缺陷的数据点集合,集合所涵盖的范围即为缺陷位置,数据点相对标定基准面的距离信息表示缺陷深度.本系统应用于工业现场,在完成缺陷检测的同时实现了深度方向的量化,对于钢管外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与探伤机相当,且具备更低的误报率、更少的设备安装维护成本,同时系统可扩展应用到类似的智能化检测场景.

    钢管缺陷检测3D点云PointNet++

    热轧薄带钢层流冷却边部遮蔽模拟及分析

    廖钢余伟夏梓崴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卷取温度为660~680 ℃的Q235B热轧薄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由于边部过冷易出现板形缺陷的问题,建立了2 250 mm热轧生产线边部低温区宽度Sc预测模型,预测误差控制在±6 mm,建立了热轧薄带钢层流冷却有限元模型,对比模拟了层流冷却和等宽边部遮蔽策略下冷却过程中带钢宽度方向的温度场、相变比例和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边部与中部存在300 ℃温差,低温快冷使得边部出现体积分数约33.48%的贝氏体,并同时产生拉应力与压应力;应用等宽边部遮蔽后,将带钢边部和中部温差控制在士 15 ℃内,消除了边部贝氏体组织,同时将边部和中部的铁素体相变体积分数差值由18.6%降低到5.11%,使得相变比例和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冷却板形,消除了带钢边浪缺陷.

    热轧薄带钢层流冷却低温区宽度预测模型边部遮蔽有限元模拟

    冷轧高强钢头尾厚度波动原因分析及优化

    陈飞蒋自武李旭东焦会立...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厂DP590冷硬卷带头、带尾高频厚度波动的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卷沿轧向性能不均是引发冷轧过程工艺失稳及冷硬卷厚度波动的重要原因,而热轧卷卷取前空冷阶段由于带钢存在中浪缺陷和残留冷却水是影响其轧向性能均匀性的根本原因.为此,提出了控制带钢板形、提高层冷系统吹扫能力、采用U形冷却等工艺优化措施,保证空冷阶段带钢沿轧向的均匀冷却条件,显著提高了冷轧过程厚度控制的稳定性,冷硬卷厚度超差长度从41 m大幅降至10 m以内,一检封闭率由31.8%降至1.6%,有效解决了冷硬卷带钢头尾厚度波动问题,提高了成材率.

    冷轧高强钢厚度波动热轧钢卷性能均匀性成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