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轧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轧钢
轧钢

张海军

双月刊

1003-9996

zggg@263.net sr@263.net.cn

010-62182474 62185897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76号

轧钢/Journal Steel Roll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全冶金优秀期刊,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技术刊物。其全面报导中厚板,热轧和冷轧板带,型钢,线材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广告业务面向轧钢企、事业单位用各种轧机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产品,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形象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驱动的卷取温度关键因子研究

    阎新杰秦红波郑立康陈彤...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是决定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参数之一.以换热机理模型为基础,通过实际生产数据和过程参数的综合分析,在综合考虑终轧温度、带钢厚度等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穿带速度、冷却水温以及季节变化等关键因子对卷取温度模型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和优化.同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基于合金成分的卷取温度偏差补偿模型,并对不同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在提高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方面表现优异.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厚度h≤6.0 mm、6.0 mm<h≤13.0 mm、h>13.0 mm带钢平均卷取温度合格率分别提升了3.07%、3.82%、4.68%,为进一步提升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热连轧带钢卷取温度换热机理模型数据驱动机器学习算法卷取温度模型

    首钢高强耐磨钢供货国际知名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

    公众号"首钢京唐"
    109页

    耐候结构用Q460NHE热轧带钢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孙傲冯艳斌刘志伟张瑞琦...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用户对耐候钢需求量的不断攀升,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低C、低Si、低Ni设计,通过提高Mn、Nb、Ti等强韧化元素的含量,并控制Si、Cr、Ni、Cu等耐蚀合金元素含量和Cu、Ni含量的比例,同时合理设计轧制工艺,成功开发了 Q460NHE耐候结构钢,并对该试验钢的力学性能、组织、原生氧化膜特点及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贝氏体+珠光体(少量)组成,析出相主要为TiC及Nb-Ti碳氮化物,其中铁素体晶粒形状为等轴状,该组织结构特征保证了试验钢力学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的优越性,其屈服强度达到490 MPa以上,抗拉强度达到610 MPa以上,-40 ℃冲击韧性可达到80 J以上;试验钢原生氧化膜厚度小于10μm,其致密性及平整性较好,与基体结合紧密,存在Cr、Si、Ni、Cu等耐蚀元素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r、Si元素富集最为明显,该氧化膜的特点有利于抑制腐蚀介质的扩散;试验钢的耐腐蚀性指数I为6.76,相对Q345B钢的腐蚀速率仅为58%,腐蚀后锈层表面形貌相对平整致密,部分锈层呈絮状,有利于阻止腐蚀介质的渗透,其锈层中稳定相α-FeOOH含量较多且α/γ-FeOOH(质量分数)>2,锈层已达到稳定状态.所开发Q460NHE耐候结构钢的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Q460NHE耐候结构钢化学成分设计工艺设计工业试制力学性能耐蚀性能

    中冶京诚助力敬业乌钢打造行业双高棒生产线新标杆

    公众号"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7页

    板坯表面热喷涂工艺对45Mn钢冷弯性能的影响

    杨玉艾铖珅王刚王英海...
    118-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45Mn钢零件加工过程中折弯开裂的问题,分析了其折弯开裂的原因,并介绍了通过板坯热喷涂工艺改善45Mn钢冷弯性能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钢板表面存在全脱碳层和晶间氧化层,弯折时外表面受拉应力,全脱碳层内晶间氧化处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纹成为起裂源,是45Mn钢零件加工过程中折弯开裂的主要原因;在化学成分和基体组织形貌相同的情况下,45Mn钢表面晶间氧化是影响其冷弯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热轧前采用板坯热喷涂防氧化涂料工艺,可以有效抑制钢板表面晶间氧化的形成,改善45Mn钢冷弯性能,使其180°弯曲不开裂,且对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无明显影响.

    45Mn钢热喷涂工艺冷弯性能晶间氧化脱碳

    热轧除鳞系统节能分析与研究

    宋大伟
    123-12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轧生产线上除了轧机主电机外,装机容量最大的是除鳞泵电机,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具有较大空间.为此,对热轧除鳞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了介绍,归纳了各种空轧时间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除鳞泵工作状态的不同阶段,基于现有除鳞系统配置对节能方法展开研究,并进行了实际调试应用.针对精轧除鳞系统和粗轧除鳞系统的特点给出不同节能方案,阐明除鳞系统的节能区间主要应用在粗轧区域,大容积蓄能器组加变频调速系统的配置是目前较好的粗轧除鳞系统节能方案,为设计和改造除鳞系统提供了节能方面的参考.

    热轧除鳞泵变频调速系统蓄能器节能低成本

    酸洗弹簧钢冷轧掉粉原因分析

    李雯裴新华赵楠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弹簧钢60Si2Mn带钢酸洗退火后冷轧时发生表面掉粉的问题,对退火、冷轧试样的表面、截面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退火、冷轧试样表面存在约10 μm厚、以Fe为主要成分的明显疏松层,轧制脱落的粉状物质主要为Fe.为进一步探明疏松层与氧化铁皮的相关性,在实验室制备了热轧试样、不完全酸洗试样、完全酸洗试样进行全氢罩式退火,结果显示:热轧试样经退火后,表面氧化铁皮被完全还原为一层致密金属铁,不完全酸洗试样表面出现类似轧制掉粉的疏松层结构,完全酸洗试样表面仍保留酸洗初始表面.此外,60Si2Mn热轧试样厚度6 μm的氧化铁皮下存在厚度8 μm的内氧化层,不完全酸洗试样退火后,表面疏松层厚度为8 μm,远大于热轧试样氧化铁皮厚度,且明显向基体扩展.实验研究发现:60Si2Mn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结构致密,其酸洗主要以微裂纹形式腐蚀去除氧化铁皮,由于所需酸洗时间约为常规高碳钢的数倍,因此在去除表面氧化铁皮的同时,内氧化层发生明显的晶间腐蚀,与残留的氧化铁皮一起在退火后形成疏松结构而导致冷轧掉粉问题.因此,对于60Si2Mn带钢,一方面要尽量酸洗彻底无氧化铁皮残留,另一方面需控制内氧化层厚度,避免酸洗时内氧化层发生沿晶腐蚀而产生表面疏松的风险.

    弹簧钢掉粉氧化铁皮内氧化层晶间腐蚀

    热镀锌合金化产品白斑缺陷原因分析及控制

    何波曹新星邵长礼曾波...
    134-14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热镀锌合金化钢板表面易出现白斑色差条纹缺陷的问题,通过对正常部位和白斑缺陷部位的形貌、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白斑缺陷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带钢灰色镀层表面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白斑缺陷具体表现为边部呈正常的深灰色,中部出现显著的白色条状斑迹;白斑缺陷实际为欠合金化缺陷,带钢中部欠合金化主要是由于出锌锅后的带钢头部板形不良出现C翘,导致带钢上表面中部的镀层厚度大于下表面,使得上表面Fe元素含量偏低导致白斑缺陷.通过优化热轧层流冷却、严格控制热轧平整机辊径、增加冷却段张力和减少调整锌锅纠正辊的压靠量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带钢C翘缺陷,取得良好效果.

    热镀锌合金化白斑缺陷C翘缺陷欠合金化Fe含量

    镀铜合金焊丝表面色差分析与改进

    徐兵伟郭新文陈涛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镀铜合金焊丝表面色差问题,通过SEM、能谱分析等手段,发现对于Si含量较高的ER70S-G合金焊丝用钢,其铸坯表面易出现难以去除的Fe2SiO4氧化铁皮和氧化裂纹,随着轧制和盘条拉拔遗传到焊丝表面,造成焊丝产品镀铜不良而导致表面发黑.同时,研究了 Fe2SiO4氧化铁皮和氧化裂纹与铸坯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残氧含量关系,加热温度在1 150 ℃以上时,Fe2SiO4相比例显著增加;在1 100 ℃高温条件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氧化反应持续发生,氧化裂纹显著加深;炉内残氧含量越高,铸坯氧化速率越快;10%残氧含量铸坯的氧化速率是2%残氧含量时的4倍.为此,采取对加热炉加设挡墙以及采用一空一装坯方式,控制加热时间约80~90 min,入炉温度小于750 ℃,加热一段温度为770~820 ℃,加热二段温度为950~980 ℃,均热段温度为1 050~1 100 ℃的措施,解决了高Si含量焊丝产品镀铜表面发黑的问题.

    焊丝表面色差盘条氧化铁皮Fe2SiO4相装坯制度加热工艺

    热轧结构钢棒材内裂纹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谢常胜许宝玉代鑫任振海...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钢厂生产的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棒材内部存在长约0.1~0.3 mm显微裂纹的问题,通过低倍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低碳低合金棒材内部微裂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低碳低合金钢棒材热轧后内部出现多个彼此不相连、无方向性、长度约0.1~0.3 mm的微裂纹,周围没有异常夹杂物等冶金缺陷,微裂纹沿带状组织的珠光体条带扩展,且珠光体条带周围分布着贝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成分偏析导致低碳低合金钢棒材中出现级别较高的带状组织,且带状组织周围存在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在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时更容易产生微裂纹;连铸时将过热度控制在20~30 ℃,电磁搅拌参数设置为200 A、2.0 Hz,二冷区比水量降低至0.41 L/kg,拉坯速度控制在1.2 m/min时,可从连铸坯的源头减轻带状组织;适当延长连铸坯在(1 180±10)℃高温段保温时间至250~305 min,可改善成分偏析;热轧棒材入坑缓冷可以避免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产生.工艺改进后对热轧低碳低合金钢棒材进行无损探伤未再发现内裂纹缺陷,改善效果明显.

    低碳低合金热轧棒材内裂纹成分偏析带状组织连铸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