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管理

宋铁栋

双月刊

1674-6252

cem@mep.gov.cn;zghjgl@126.com;hr14000@sohu.com

010-8463635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中国环境管理/Journal Environmental conformity Assessment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建立工业园区统一规范碳核算方法体系的思考

    严坤高晗博冯则实高洋...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园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方法,是园区科学推进低碳发展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剖析了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明确了园区"双碳"工作的核心要义,建立了"一芯四核"互馈式园区碳核算方法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用目标与范围定义、流分析与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计算、结果解释与决策支撑四个核心环节,四"核"间相互作用、迭代优化,根据园区发展实际进行具象化,并充分考虑向上与所在行政区域碳核算清单、向下与企业碳排放核算兼容,最终服务于准确把握低碳发展内涵、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关键内"芯".进一步地,研究阐述了"一芯四核"方法框架各主要步骤,分析了园区碳核算实践中面临的园区边界、核算范围、清单建立、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检验清单的各环节工作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为"千园千面"的工业园区提供了科学统一的碳核算理论框架,可为工业园区在低碳转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决策支撑,为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工业园区碳核算"一芯四核"互馈式核算框架"双碳"战略

    碳汇生态产品的科学内涵、价值评估与实现路径

    方恺李程琳黄玮陈静...
    17-2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驱动下,拓展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根据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生态调节类碳汇生态产品和物质供给类碳汇生态产品,总结了两类产品对应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耦合互馈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研究认为,碳汇生态产品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协同实现的重要路径.

    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

    "双碳"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

    罗良忠刘碧函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视角,结合长三角地区客观条件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价审计指标体系.并采用极值熵权法对上述各类指标赋权,结合环境优值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16-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进行了综合审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长三角地区平均环境优值整体下降了0.0178,下降幅度达27.16%,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具有明显提升趋势;上海市大气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环境优值下降幅度为49.5%;各省(区、市)完成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废气污染物减排目标,针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指标推出的各项监管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环境绩效审计大气污染治理"双碳"长三角地区

    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研究

    杨国忠张文新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技术扩散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也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有效措施.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城市工业企业生态技术扩散效率进行测算,分别从整体和区域异质性角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城市工业企业生态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规制与生态技术扩散效率存在倒"U"形关系,环境规制对生态技术扩散效率还存在多重影响路径,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在影响路径中分别起着中介作用,且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的链式中介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和生态技术扩散效率之间的关系因区域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为此,依据研究结论及环境规制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永续绿色发展目标.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生态技术扩散

    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以榆阳区为例

    王恒方兰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其水资源匮乏使区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研究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能源、粮食与水资源之间协调发展状况,本研究以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为核心,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典型案例地榆林市及榆阳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联特征.结果表明:从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来看,榆林市各区县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度整体较高且近年来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北高南低"格局且近年来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从榆阳区层面来看,榆阳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中度协调向优质协调发展态势,水资源系统制约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发展,能源子系统波动性较强.为协调能源富集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构建节约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水平耦合协调度榆阳区

    设立国家高新区能否驱动城市绿色发展——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数据

    杨新梅周瑞辉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高新区是新时代中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本研究以2008年之后设立了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实验组,以一直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形成2003-2019年的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驱动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设立国家高新区能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但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机制主要是国家高新区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升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水平,改善居民绿色行为和居住环境,进而提升城市的绿色生产指数、绿色生态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以上结论表明国家高新区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节能减排来进一步增强绿色先行示范作用,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国家高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双重差分法作用机制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效果仿真研究——以江苏为例

    王晓宇王霄汉袁汝华王维...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成效,本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效果仿真模型,以江苏为例,首先从横向比较研究的视角,设置无政策和政策延续两种情景,分析有无政策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的管控效果;然后从纵向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政策实施后2013-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效果的演化情况.结果显示:①横向对比,相对于无政策情景,政策延续情景下的区域水资源需求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污废水中的COD排放总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政策成效显著;②纵向对比,政策延续情景下,2030年区域水资源需求总量将超过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要求近20亿m3,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降幅低于"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目标近2%,2030年污废水中的COD排放总量将比2021年升高近24%,政策管控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DPSIR理论政策效果系统动力学江苏

    经济增长目标、融资约束与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冯苑聂长飞
    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绩效,还会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绩效.本研究借助中国2004-2019年沪深A股上市污染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考察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融资约束在经济增长目标与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在"硬约束"情形、重污染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环境目标会弱化这种负向作用.本文丰富了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微观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并为地方政府科学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更好平衡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关系以及促进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经济增长目标融资约束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郭炳南冯雨张浩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税收融资约束创新

    韩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

    全银华LEE SeunghunLIM ChangsikKIM Changgil...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将碳中和视为当今世界最为紧迫的任务,而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产业之一,各国相继出台政策积极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工作.韩国自2012年开始逐渐减少海洋粪污排泄量,并大力实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解决本国内畜禽粪污问题.韩国作为中国的重要海上邻国,不论是从研究借鉴角度抑或生态系统共享角度,了解其环境保护政策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韩国实施的主要政策、各地区农地养分收支现状、代表性运营模式案例、政策关注焦点等方面介绍韩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现状开展研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具补贴辅助管理系统,提高系统在农户中的普及率;第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同时,政府的角色不应局限自上而下的引导型,应该积极促进种植户和养殖户间的自发组织,并大力提倡吸纳社会资本,集结社会各方力量;第三,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从而调动农户参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畜禽粪污环境保护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