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震与冲击地压防治研究进展

    李俊平管婷婷冯嘉禹王海泉...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震与冲击地压是采矿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了有效控制矿震与冲击地压,综述矿震定义与分类、矿压假说及矿震与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回顾切顶卸压理论及其在中厚金矿采空区处理与卸压开采、中厚及以下煤矿沿空留巷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与 110 工法的差异.据此,给出矿震定义,指出矿震与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类似,针对厚矿体开采提出深埋坚硬顶板控制爆破切槽放顶技术.研究表明:控制爆破切槽放顶技术仍然是未来矿震与冲击地压防治中释放并转移高地压的主要方法,它还可将深埋厚矿体的"砌体梁"简化成弹簧岩梁承载体系.

    矿震冲击地压切顶卸压理论弹簧岩梁承载地表沉陷

    低温阶段煤吸附C2H4的吸附特性研究

    文虎李倬锋张铎唐瑞...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煤矿采空区封闭区遗煤吸附C2H4 的演化特征,以宁夏灵新煤矿不粘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容量法进行煤吸附C2H4 试验,分析温压与粒径对煤吸附C2H4 过程中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热力学等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温度为 30~60℃、压力为 0.15~0.45 MPa、粒径为20~120 目时,无论是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还是粒径减小,C2H4 的吸附量均增加;吸附过程随时间由快变慢,进而趋于平衡,吸附速率快速趋于0;温度与粒径不变,平衡压力越大吸附速率越大;温度与压力不变,粒径越小吸附速率越快.吸附量相同,粒径越小等量吸附热越低;各粒径煤样吸附C2H4的等量吸附热为0.69~40.23 kJ/mol,属于物理吸附.引入压力修正系数进行拟合,温度不变,压力和粒径与吸附自由能降低值呈正比关系;粒径不变,温度与吸附自由能降低值呈反比关系.各粒径煤样吸附C2H4 的吸附熵均为负值,吸附量增大,温度降低,吸附熵值均增大;吸附量相同条件下,粒径越大,吸附熵值越大.

    低温阶段C2H4吸附特性吸附速率煤自燃吸附热

    400 km/h高速列车过隧道时列车风特性研究

    熊小慧张朵朵耿语堂杨波...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用5 个特征参数衡量各区域内列车风速度的变化,探讨列车编组长度和隧道长度对列车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时域变化特征受列车运行位置和隧道内压力波传播的显著影响;列车风正峰值会随着列车编组长度、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峰值到达时刻分别延后和提前,8 车编组对应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 车编组时增加68.75%,400 km/h时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00 km/h时增加22.65%;同种隧道长度下的列车风速度最大正峰值出现在隧道中点位置处,且此处的波动更为剧烈复杂,主要是压缩波和膨胀波叠加得更加频繁.长隧道内压力波系叠加对列车风速度峰值的影响减弱,当隧道长度达到3km 时,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1km长度时下降30.70%.

    高速列车400km/h高速铁路隧道列车风数值模拟

    基于AM-LSTM的飞行区航空器滑行轨迹预测与冲突识别

    王兴隆许晏丰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航空器点源定位难以有效预测而引发冲突风险愈来愈多的问题,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A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间序列轨迹预测模型AM-LSTM,预测未来短时间内飞行区航空器的瞬时点源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航空器型号和滑行航向对其进行轮廓扩展,以航空器速度作为安全距离权重,通过射线法实现轮廓冲突的判定;并以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为例进行验证,利用训练完成的轨迹预测模型预测飞行区航空器滑行轨迹,以识别航空器轮廓间的滑行冲突.结果表明:AM-LSTM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飞行区航空器运动轨迹.未来3s内轨迹位置预测的平均位移误差为1.05 m,轨迹点位置预测精准性可达 94.37%,故能在轨迹预测的基础上精确识别滑行冲突风险,有利于保障飞行区的安全运行.

    注意力机制(AM)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飞行区航空器滑行滑行轨迹

    基于相关系数法的煤自燃危险性关联分析及预测

    张玉涛郭强张园勃李亚清...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缩短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时间,首先利用工业分析仪及程序升温试验装置,测得各煤样煤质指标值及不同温度下煤自燃指标气体含量,并通过CO体积分数确定各煤样低温氧化临界温度点;然后再通过Arrhenius公式拟合得出温度与耗氧速率间的方程,并求解出各煤样临界温度前后不同阶段的表观活化能,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煤质指标值与煤样临界温度前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联分析,并计算其相关系数;最后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煤质指标值,建立用于计算煤样表观活化能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并预测煤自燃危险性.结果表明:煤质指标中不同成分与临界温度前后表观活化能间的相关系数有较大差异,其中挥发分与临界温度前后表观活化能的负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893 和-0.977,燃料比与临界温度前后表观活化能的正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56 和0.968.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拟合度可达0.912 5 和0.933 0.

    相关系数法煤自燃危险性表观活化能低温氧化指标气体临界温度

    基于FDS的风扇舱双油池火温度变化特征

    程关兵叶豪辉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燃油泄漏形成的油池火威胁发动机运行和飞机安全,为描述风扇舱内油池火复杂的物理传播过程,开展双油池火温度变化特征的研究.首先,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CFM56-7B发动机风扇舱物理计算模型;然后,比较Trent 800 发动机风扇舱单油池火温度计算值与试验值,验证网格独立性;最后,借助探测器和切片分析舱内双油池火的发展过程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油池火温度在舱内环向上经历增加和振荡准稳态 2 个变化阶段,其变化幅度与探测器和油池的间距相关;油池火向左偏斜现象导致左半边温度较高;火焰在轴向上经历火羽流上浮、火焰开始融合、融合扩大和完全融合等阶段.

    火灾动力学模拟(FDS)风扇舱双油池火温度变化特征发动机

    采空区地表InSAR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董建军张莹李昕梅媛...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 年间的45 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 9 个代表位置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而建立基于InSAR监测的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完成对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据集的模糊PS选点法可克服PS点密度低的弊端,有效增加分析可用数据,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依据基准点校正拟建区内代表点的时序形变后发现,拟建场地整体形变较小且逐渐呈现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沉降量为 13.05 mm,最大沉降速度为 5.73 mm/a,最大倾斜为0.070 mm/m.基于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分析可知:采空区地表场地移动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变电站地基基础处于安全状态,采空区地表沉降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程度小,综合 3 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等级为高,具备建设变电站的可行性.

    采空区地表形变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形变监测安全稳定性评价

    甲烷-空气预混区外含钾细水雾抑爆特性研究

    王晓玲刘震起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含钾细水雾在综合管廊燃气泄漏场景下的抑爆能力,采用自制的爆炸试验系统,开展含添加剂细水雾位于甲烷-空气爆炸区域外的抑爆试验,分析纯水及草酸钾、碳酸钾、氯化钾3 种含钾化合物细水雾对9.5%甲烷-空气爆炸超压与过火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水细水雾的临界抑爆雾化质量浓度区间为320~480 g/m3;含草酸钾条件下超压下降率随质量分数增加呈现正态累积分布函数(NormalCDF)变化,最佳抑爆质量分数为10%;当雾化质量浓度为480 g/m3、雾滴D32 为61.7 μm、化合物质量分数为10%时,对应抑爆能力均大于纯水细水雾条件,其中,含草酸钾抑爆能力最强,其次为碳酸钾与氯化钾,峰值超压下降率较纯水细水雾条件分别提高 2.32、1.88 与1.53 倍,过火范围分别缩减46.7%、40%与 13.3%.相较于碳酸钾与氯化钾条件,爆炸气体预混区域外含草酸钾细水雾能够吸收更多的爆炸热量、消耗更多的活性自由基.

    甲烷-空气含钾化合物预混区域细水雾抑爆

    深部顶板夹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分析及其控制

    袁越张峰彬尚玺刘兆强...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注浆-组合砂浆锚索"联合返修控制对策,即沿戊8 煤层顶板进行巷道扩刷,采用锚网索、梯子梁完成基本支护,对围岩进行深浅孔注浆加固、顶板及两帮关键部位布置组合砂浆锚索等加强支护,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返修前后应力、位移场分布特征;最后,开展工业性试验,并监测矿压.结果表明:两帮及顶底板最大收敛量分别为93、112 mm,后期变形速率均低于1 mm/d,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返修效果良好.

    顶板夹煤层围岩变形破坏控制方案软岩巷道组合拱

    基于FDHHFLTS-BN的海底管道泄漏失效风险定量分析

    刘富鹏杨九吴世博徐立新...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LTS评估基本事件发生可能性;采用最佳最差法(BWM)确定专家权重,结合相似性聚合方法(SAM)聚合专家意见;依据构建的BN模型,正向推理得到事故发生概率,反向推理得到后验概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段海底管道泄漏事故的概率值为P=6.20×10-3;焊缝施工缺陷、材料施工缺陷和渔具作用等为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确定海底管道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贝叶斯网络(BN)海底管道泄漏风险分析相似性聚合方法(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