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为风险自由度安全约束模型研究及应用

    李文昌和庆法李昊周爱桃...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人为事故发生率,结合行为科学理论和机械运动自由度约束原理,提出人的行为风险自由度概念,建立风险自由度的安全约束模型,其核心是用适当的安全约束要素和安全约束机制,随机约束人的风险自由度,使人的风险行为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限制、安全警觉和安全提醒,消除人的随机安全风险,避免人因事故.以煤矿企业的操作者和管理者为例,基于安全保护层理论,构建以时间和空间为保护层的动态化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建立安全约束保障制度和措施,保证其有效实施.结果表明:在煤矿生产、作业、管理活动中,采用定制的具有随机安全约束功能的安全约束要素,实施定位、定时、定量化的动态约束煤矿人员的风险自由度,能够使人的风险行为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限制、安全警觉和安全提醒,从而及时、随机、超前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有效避免人因事故.

    风险自由度安全约束安全生产不安全行为约束要素定制

    基于随机森林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预测预警模型

    李红霞徐浩冉田水承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科学研判其未来趋势和状态,通过事故统计和文献分析构建煤矿不安全事件与事故数据库和矿工不安全行为属性表,在此基础上,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各不安全因素与不安全行为间的关联规则,将强相关规则作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输入指标,不安全行为频次作为输出指标,对原始模型进行拟合训练,基于相关性分析与专家建议设置预警阈值,完善矿工不安全行为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安全文化、现场监护、无效纠正、技术环境以及人员状态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构成强相关规则;对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较小,预警模型准确度较高;且技术环境、工作环境、组织管理和隐患识别对预测结果影响最大.

    随机森林矿工不安全行为预测预警模型关联规则挖掘

    基于CIPP的安全学科课程思政评价

    佟瑞鹏王乐瑶王露露尘兴邦...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简称安全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阐释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CIPP)模型应用于课程思政评价的可行性;然后,依据政策文件及安全学科属性,基于CIPP模型,构建安全学科课程思政指标体系,包含背景基础、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成果效益4个一级指标,学科定位等11个二级指标,落实立德树人等30个三级指标,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多所开设安全学科的高校开展评价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一般,总体评价得分为3.020;制度保障薄弱,制度保障单项得分2.604;资源分配失衡,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多维视角来看,一般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相比"双一流"建设高校有所欠缺,必修课教师课程思政发散思维相比选修课教师存在不足,理工类课程思政系统性体系构建相比人文社科类困难.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CIPP)模型评价体系安全学科课程思政评价应用

    群体视角下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跨层次影响

    王丹何洋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促进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提升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安全氛围影响个体安全行为的跨层次理论模型,并检验群体心理资本的跨层次中介效应和群体信任的跨层次调节效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对象来自68个施工班组的448名建筑工人(包括班组长和班组成员),运用多层次线性模型(HLM)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层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显著正相关;群体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和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跨层次部分中介效应;群体信任跨层次正向调节群体心理资本和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群体层的安全氛围通过群体心理资本直接或间接跨层次影响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而群体信任则可以促进这个影响过程.

    安全氛围安全行为跨层次影响群体心理资本群体信任建筑工人多层次线性模型(HLM)

    安全信息视域下精准安全管理的内涵与模型

    王秉云妙婷刘琼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精准安全管理的基本问题,从而丰富精准安全管理理论,开展安全信息视域下的精准安全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首先,基于安全信息视角,提出精准安全管理的定义,并构建精准安全管理的概念框架;其次,从精准安全管理的特点、内容与功能出发,分析精准安全管理的内涵;最后,构建与解析安全信息视域下的精准安全管理模型.结果表明:从安全信息角度看,精准安全管理是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安全信息获取安全情报,并运用安全情报识别和管控安全风险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精度、准度和效度.精准安全管理模型主要由安全监测感知、安全数据存储、安全信息服务与安全情报运用4大部分构成.

    安全信息精准安全精准安全管理安全风险安全情报

    国外空管不安全事件中的人误风险分析

    杨越马博凯曹宇轩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近20年国外空管(ATM)不安全事件的调查报告为数据样本,研究导致管制员人为差错的风险因素.首先基于认知差错回溯分析(TRACEr)方法,在感知、记忆、计划决策和响应执行4个认知层面,划分管制员人误类型及差错根因类别;然后采用基于粗糙集理论(RST)的数据挖掘方法和贝叶斯网络(BN)的逆向推理方法计算各认知领域的差错风险表征值.研究结果表明:警觉性失效、信息处理失误、环境干扰和信息传输不清晰是引发不安全事件的高风险因素.边界视野局限、视觉识别失误、期望倾向、注意力未全局化等视觉感知差错根因在地面不安全事件中占主要影响;而记忆障碍、未充分学习、风险辨识失效、负作用影响等记忆和计划决策差错根因在空中不安全事件中占主要影响.经RST挖掘得到的视觉感知差错和信息传输差错是主要人误类型;而由BN分析得出的结论中,判断差错成为影响程度仅次于视觉感知差错的重要人误类型.

    空管(ATM)不安全事件人误风险粗糙集理论(RST)贝叶斯网络(BN)认知差错回溯分析(TRACEr)

    复杂工业系统人因失误与人因可靠性知识结构与演化趋势

    张燕尘兴邦李铭吴松...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复杂工业系统人因失误,提高人的可靠性,从科学网(WOS)数据库中收集581篇相关论文及其15 722条参考文献,使用作者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分析、突发性探测等方法,探究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团队、知识基础和前沿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的贡献者主要来自韩国、中国、美国等国家,主要集中在核电、航海、航空等行业;该领域研究经历从应急操作程序、程序进展的可变性等定性研究到目前模拟数据、人因可靠性分析(HRA)等定量研究的知识演变;当前研究热度较高的主题主要与人因失误数据、依赖性评估等相关.通过深入的内容分析发现,人因失误研究主要分析人机交互关系下的人因失误机制,HRA主要开展HRA方法改进、绩效影响因素(PIFs)辨识、人因失误概率评估等内容.

    复杂工业系统人因失误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智能化发展CiteSpace

    基于数据增强的HSE检查纪要命名实体识别

    夏占杰张贝克高东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安全检查纪要进行文本挖掘时,面临的数据集规模小、样本数据分布不均衡、命名实体识别(NER)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NER数据增强方法.首先,将数据集中的命名实体分离,并随机替换同类命名实体,避免数据增强技术对命名实体信息的破坏,使命名实体分布更加均匀;然后,通过优化其他部分的噪声数据和比例参数,进一步提高NER的效果;最后,通过自动标注分离后的数据,重新组合,以避免需要手动标注大量数据的弊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解决数据集数据量太小和数据集命名实体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与更简单有效的数据增强(AEDA)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健康安全环境(HSE)检查纪要等数据集上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使模型在1倍扩充数据上的综合评价指标从92.83%提升至97.23%;同时,能够得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强关联规则.

    数据增强健康安全环境(HSE)检查纪要命名实体识别(NER)安全隐患文本挖掘

    基于QAR数据的飞行员飞行操作风格研究

    孙瑞山刘胤甫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或避免由飞行员操作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保障民航航班运行安全,深入探究飞行员飞行操作过程中的整体倾向性和飞行员操作风格.基于某B737-800型机队快速存储记录器(QAR)数据,首先,提取多个飞行阶段飞行员操作风格的特征参数,构建数据集;然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的方法对数据集分类;最后,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操作风格影响下的飞机状态.结果表明:该机队飞行员驾驶风格能够划分为有明显差异的3类,分别为激进型、普通型和保守型;相同操作风格飞行员的飞行操作表现出整体相似的特征;不同操作风格飞行员操控下飞机飞行状态具有显著性差异.利用QAR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机队飞行员的操作风格,识别飞行员操作整体特征,并评估不同操作风格飞行员在飞行实践中的操作风险,进一步辅助规范飞行员操作行为,提升飞行员操作能力.

    快速存储记录器(QAR)数据飞行员飞行操作风格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算法

    深浅孔联合爆破切顶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

    侯俊领赵能李俊斌董现忠...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淮南矿区深井砂岩直覆工作面切顶留巷后的围岩稳定性问题,首先,分析深浅孔联合爆破切顶留巷技术原理,采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使基本顶断裂并垮落,同时采用聚能爆破技术对直接顶进行定向切割;然后,根据理论分析确定深浅孔联合爆破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未切顶、切直接顶及深浅孔联合爆破3种不同切顶工作面的应力分布特征;最后,在丁集矿1452(1)砂岩直覆工作面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表明:深浅孔联合爆破切顶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阻断覆岩之间的应力传递,改善留巷顶板应力环境;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减小周期来压步距,来压强度平缓,在留巷巷道中,减小留巷上方悬顶长度,形成短壁梁,有效地降低了留巷围岩的应力,较好地控制了围岩变形.

    深浅孔联合爆破切顶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