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学科建设及内容体系研究

    董陇军王加闯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针对传统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与方法存在的不足,开展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学科理论的研究与课程内容体系的基本建设.首先,根据人机工程学发展进程,基于信息化视角,提出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并分析其学科内涵与属性;其次,分析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学科基础、学科任务、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最后,针对未来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面临的挑战,讨论未来的研究任务与应用前景.通过分析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几个学科基本问题可知: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较传统安全人机工程学更具实效性.

    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学科建设内容体系安全科学安全人机工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30年的整体画像

    李杰刘娇梁绪树钱金鑫...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SSJ)30年的发展态势,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中采集8 894篇CSSJ的文献,并使用文献分析工具(BAT)清洗和预处理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CSSJ的产出与下载趋势、整体影响分布、产出的主要省级区域、机构和作者、研究主题热点与方法以及高被引论文.结果表明:CSSJ自创刊以来,载文量和下载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以及H指数的分布都展现出CSSJ的高影响力;形成以北京、江苏及湖南等为代表的安全科学高产区域,高产机构来自北京交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及中南大学;CSSJ的作者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合著型论文已经成为CSSJ论文的主要形式.30年来的高产学者包含吴超、傅贵及陈国华等;CSSJ在不断发展中形成6大主题群,包括安全与应急管理、安全工程模拟与试验、安全与风险评价、交通安全、安全行为与安全文化以及安全预测.数值模拟、层次分析法(AHP)、神经网络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是CSSJ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SSJ)整体画像安全科学文献计量知识图谱VOSviewer

    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研究

    曹杨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首先,通过分析当前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法规、标准、指南等文献,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定义,细化事故分类与分级;然后,对比分析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国内不同行业、"三桶油"企业以及国际石油公司等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的规定或做法;最后,阐释海洋石油安全事故范围和定义,并分类分级,说明其含义或适用情形.结果表明:在应急管理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扩充为8个大类39个小类;在国务院事故等级划分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为6个等级.

    海洋石油安全事故事故统计分类做法分级做法

    山地城市多车道交织区驾驶人心理负荷研究

    张雪榆潘存书林伟徐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驾驶人在城市道路多车道交织区路段行驶时的减速行为特性及其与驾驶心理负荷间的相关性,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心电信号和车辆运行参数等数据,将驾驶人按不同的换道状态分为2种类型,分析驾驶人心率变化特性与减速特征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织区段内,非干扰状态下驾驶人心理负荷较干扰状态整体明显增大,但后者心理波动更频繁;女性驾驶人驶入交织区段时较男性驾驶人更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荷;在干扰与非干扰状态下,驾驶人心率增长率均表现出与最大减速度之间偏相关性较高,即最大减速度对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的影响更大.

    山地城市多车道交织区驾驶人心理负荷减速行为心率增长率

    一种评估网络结点和链接重要性的改进介数

    胡小兵李佳茹刘骋越李航...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结点和链接,首先通过分析网络系统抗打击能力的3类情况,基于传统介数定义,给出一种改进的网络结点和链接介数定义,即网络中所有起点-终点(OD)对之间满足给定约束条件的路径通过某个结点或链接的次数;然后提出一种新的涟漪扩散算法(RSA),用于求解网络结点和链接的改进介数;最后分别计算出北京地铁网络中各结点和链接的传统和改进介数值,用于评估其重要性,通过对比传统介数和改进介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改进介数是一种普适化的定义,而传统介数只是改进介数的一个特例;改进介数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评估网络结点和链接的重要性.

    结点和链接改进介数网络系统起点-终点(OD)对涟漪扩散算法(RSA)北京地铁网络

    海底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与维修策略研究

    张新生王旭业张莹莹常潆戈...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测海底管道剩余寿命并实现维修费用最优化,提出一种加速应力退化试验下基于Gamma过程剩余寿命预测的维修策略建模方法.通过温度、压强双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获取管道腐蚀退化数据,利用Gamma过程建立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模型,使用广义艾林模型反映管道平均寿命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极大似然法整体估计模型参数;建立以最小期望费用率(ECR)为目标的维护决策优化模型,确定最优维修次数和ECR;以N80管道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利用加速退化试验能大幅度缩短数据获取时间;基于剩余寿命建立维修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维修次数为7与最小ECR为4.435元/h.

    海底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维修策略Gamma过程广义艾林模型

    一种矿山三维井巷模型快速生成方法及其应用

    朱权洁张震梁娟刘晓辉...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矿井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和可视化表征,针对当前矿井三维模型开发难度大、可操作性差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开源程序的矿山三维井巷模型快速生成方法.首先,以采集的矿山井巷属性信息为基础,借助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的自动导入和规范化存储;其次,通过分析联通巷道的几何特征,建立平直、倾斜与竖直巷道等不同类型巷道的解构思路,提出相应的参数化表达方法;然后,利用Python和Blender开发平台快速生成矿山三维井巷模型;最后,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开展T型、Y型等联通巷道及典型开拓模型的快速构建.结果表明:所提出参数化建模方法将三维建模简化为"参数+算法",实现了三维井巷模型的快速构建,较好地处理了联通巷道建模失真等难题;所构建的系统平台,利用输入的关键数据即可实现矿井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

    矿山三维井巷快速生成Blender参数化建模Python

    超高压含硫天然气节流阀冲蚀磨损机制研究

    贾文龙李晓宇成婷婷罗召钱...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超高压含硫天然气井安全运行,分析冲蚀磨损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压力高于70 MPa、H2S体积含量为0~2%的天然气井口笼套式节流阀为例,基于冲蚀磨损理论和Fluent软件,建立冲蚀模型.研究井口节流阀内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和磨损机制,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固体颗粒在井口节流阀上游直管段部分时,冲蚀磨损可忽略不计;在节流阀180°小孔正对的阀腔壁面,冲蚀磨损最严重,但是下游磨损较小;阀腔下半圆弧部分磨损原理为二次冲蚀,直管段入口处和节流阀上半圆弧大多为微切削磨损;H2S含量和流体的平均流速越大,冲蚀磨损越大,因此,可将天然气的流速控制在331 m/s以内.

    超高压含硫天然气节流阀冲蚀磨损运动轨迹

    放顶煤工作面立体自燃带动态变化特性研究

    赵文彬刘方顺石新岩刘辉...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采空区自燃带动态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空隙、裂隙结构及氧化速率改变对采空区漏风及氧气体积分数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综采放顶煤自燃带由采空区后部向工作面顶煤动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受采动应力及上覆岩层垮落滞后影响,顶煤裂隙及采空区空隙结构随暴露时间延长发生改变;支架后方中上部伞檐空场形成自由扩散漏风;随冒落煤岩体暴露时间增加,耗氧速率增大,顶煤裂隙结构发育,采空区垮落空间上移,中下部内部空隙结构下降,导致自燃带范围由采空区后部向综采支架顶煤范围扩展.

    综采放顶煤立体自燃带煤体裂隙耗氧速率动态变化特性

    剧烈干湿交替下高海拔排土场安全稳定性研究

    董建军杨嫡闫斌梅媛...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剧烈干湿交替对高海拔排土场安全稳定性的影响,针对高海拔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露采1、2号排土场,基于非饱和-饱和渗流理论,导入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分布规律方程、抗剪强度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剧烈干湿交替下非饱和-饱和渗流场的演化特征及排土场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随干湿交替强度加剧,排土场边坡表面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变,土体抗剪强度降低;1号排土场未产生滑移,而2号排土场受干湿交替影响产生滑移,滑移区域位于坡脚至第2台阶,随干湿交替强度加剧向深层发展;排土场边坡位移随干湿交替强度增强不断增大;安全系数随干湿交替程度增强而减少.

    剧烈干湿交替高海拔排土场安全稳定性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