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多维量化研究

    王莉莉顾秋丽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空管系统高效运行,聚焦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建立量化模型;首先设计试验采集一线16 名区域管制员的岗前与岗后各项指标数据,根据测试数据变化,选择出敏感变量,描述个体工作负荷;其次建立包含心理感知负荷、生理反应负荷与脑力工作负荷 3 个维度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指数模型;然后通过熵权-客观组合法求解个体工作负荷指数最优权重,最终得出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量化模型;最后进一步根据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综合指数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管制员因个体不同岗后工作负荷存在差异.依据个体工作负荷指数大小,管制员可分为3 类,A类管制员数量占总人数 50%,岗后个体工作负荷增长最小;B类管制员数量占总人数43.75%,岗后负荷增长居中;C类管制员数量占总人数6.25%,岗后负荷增长最大,与教员对管制员能力的评分结果一致.

    空中交通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配对样本T检验熵权-客观组合法K-Means聚类

    风险动物园(Ⅵ):黑天鹅的隐喻溯源、嬗变历程与研究展望

    佟瑞鹏梁梵洁孟子尧王益艳...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范黑天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极端影响,在隐喻理论视角下深入研究黑天鹅的溯源、嬗变与展望.首先,从历史源流与发展态势2 方面,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黑天鹅风险隐喻的认知构建机制,总结黑天鹅总体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划分黑天鹅创建奠基、探索发展、创新完善3 个重要嬗变阶段,提出数智赋能背景下黑天鹅的研究困境与未来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黑天鹅的风险隐喻含义是具有稀有性、偶发性,出人意料且无法预测,并产生极端负面影响的风险事件;黑天鹅风险隐喻的发展将进入数量波动变化的理论分化阶段,研究方向应从泛化应用到精准应用、从单一风险到复合风险、从孤岛研究到群体研究.

    风险动物园黑天鹅风险隐喻嬗变历程概念整合不确定性

    气象灾害下民航机场韧性指数研究

    齐麟怀永成戴克娟陈小林...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气象灾害下不同机场的韧性表现与引起韧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提出基于机场功能水平的机场韧性定义,涵盖抵抗性、鲁棒性、恢复性3 个子特性;然后,通过航班数据计算气象灾害下机场功能水平,得出机场韧性及子特性指数,从而反映机场的韧性水平;最后,以暴风雪灾害为例,分析美国受影响机场的韧性指数分布特征及不同机场韧性指数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冬季风暴、洪水、热带风暴、龙卷风灾害下受影响机场韧性指数特点以及灾害类型对机场韧性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场韧性指数的差异主要由抵抗性指数引起;暴风雪灾害下引起机场韧性指数差异的关键因素为吞吐量、飞机机身维修计划等级、发动机维护水平;机场在冬季风暴、洪水与在暴风雪灾害下的韧性指数基本一致,韧性指数相对差值最低分别为 7.519%、5.521%,平均相对差值为23.021%、21.037%,机场韧性指数计算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机场韧性属性.

    气象灾害机场韧性指数暴风雪功能水平影响因素

    基于改进功能共振分析法的SPO风险演化

    时统宇马煜森曹宇杰付宇翔...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识别单一飞行员运行(SPO)模式下各子系统要素间的交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梳理风险演化机制,使用改进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构建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系统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变性;引入结构重要性概念,分析计算系统功能模块的上下游耦合变异性,厘清系统各功能要素间耦合作用影响机制;针对SPO特定场景案例,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功能共振风险指数,分析潜在功能共振情况,并设置有效功能屏障.结果表明:改进的FRAM法可以解释SPO的非线性耦合情况,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员认知状态、机长操纵等模块的功能可变性耦合变化指数较大,均超过2.5;进近着陆场景中机组技术培训、重要气象信息、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地面信息保障等8 个功能容易出现功能共振情况;结合功能共振结果,设置物理、象征、功能、隐形种功能安全屏障措施,并以此得出针对性运行保障建议.

    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单一飞行员运行(SPO)风险演化耦合变化功能可变性

    情绪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影响研究

    张钎栗继祖申敏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情绪控制角度,基于效价-唤醒度(V-A)情绪模型,并结合情绪唤醒方法和生理测量技术,开展矿工安全行为能力认知试验;然后通过测量不同情绪唤醒下的注意力和决策时间,采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不同情绪效价下唤醒度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唤醒度正性情绪中,唤醒度的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减弱、决策时更厌恶风险;在正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随着唤醒度的提高,矿工注意力和决策厌恶风险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直到低于中性情绪;低唤醒度负性情绪中,唤醒度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和风险厌恶程度都降低,在负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唤醒度的提高同样使注意力和决策的风险厌恶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甚至直到低于中性情绪;相较之下,在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正性情绪唤醒度的提高更容易使矿工安全行为能力降低到中性情绪水平以下.

    情绪模型安全行为能力皮肤电活动(EDA)注意力风险偏好生理测量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发布

    47页

    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多层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响应分析

    宋英华马建张远进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框架-摇摆墙是一种可有效提高建筑抗震性和韧性的组合自复位结构,为充分了解其在地震下的随机响应特性,构建多自由度框架-摇摆墙结构的简化非线性方程,并利用等效线性化,基于响应的伪谐波行为假设,构建含时变参数的等效线性动力方程;基于随机平均的原理,得出控制响应幅值概率密度函数(PDF)的时间演变形式的福克-普朗克-科尔莫哥洛夫(FPK)方程,最终得出随机响应时间相关方差的一阶微分方程;并以某教学楼一榀框架为样本构建算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近似解析方法具有优异的精确度,在保证随机响应时间相关方差准确性的前提下,相对于传统的蒙特卡罗模拟(MCS)方法可提高分析的效率;在可分离形式和不可分离形式的非平稳地震动功率谱模型的结果中,随机响应方差曲线趋势与随机地震激励的形式相关,且在分段式调制非平稳谱作用下其分段点表现出很明显的不平滑现象;不同类型的随机地震激励扰动下的结果证明了此方法优异的适用性.

    非平稳随机地震框架-摇摆墙结构响应分析随机平均

    基于CatBoost-MOEAD的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多目标预测优化

    吴贤国刘俊苏飞鸣陈虹宇...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优化盾构施工参数,实现在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安全、高效和节能的目标,提出分类助推(CatBoost)和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D)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综合考虑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质条件,以主要的盾构施工参数为研究对象,选择地表沉降、贯入度和掘进比能为预测和控制目标;优化调控选择的盾构施工参数,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某号线为例,验证该混合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CatBoost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大直径泥水盾构上表现出来的预测性能良好,对3 个控制目标的拟合精度(R2)均达到 0.9 以上;预测模型的重要性排序表明: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总推进力和推进速度对地表沉降、贯入度和掘进比能有显著影响;所提出的CatBoost-MOEAD混合智能算法对 3 个控制目标的优化效果明显,地表沉降、贯入度和掘进比能分别达到12.35%、7.47%和10.70%的优化幅度,并给出相应盾构施工参数的控制范围.

    大直径泥水盾构分类助推(CatBoost)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D)多目标优化地表沉降

    受限空间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传递仿真研究

    张青松贾燕翟祺悦刘添添...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锂离子电池在航空运输等受限空间条件下的热失控热传递来源及占比,以正极材料钴酸锂(LCO)的18650 型锂离子电池(100%荷电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传递模型,将第1 节电池及其热失控产生的热解气体作为热源,通过辐射传热和对流换热对第2 节电池进行加热至热失控.研究结果表明:第2 节电池达到热失控温度时,电池内部副反应产热占总能量的30.01%;第1 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气体燃烧为第2 节电池热失控提供能量,且占总能量的5.64%;第2 节电池达到最高温度时,电池内部产热占比87.39%,气体燃烧提供的能量占比为1.76%;热解气体的燃烧虽然加速第2 节电池的热失控进程,但提供的能量所占比例较小.

    受限空间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热传递Fluent内部副反应气体燃烧

    基于单元生死技术的埋地管道塌陷过程力学分析

    滕振超周亚东池林林刘晓燕...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埋地管道塌陷发育过程中管周土动态流失的非线性问题,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穿越塌陷区的管-土非线性耦合模型,并应用单元生死技术模拟土体流失过程;其次,依托试验实测数据及规范验证模型,分析不同塌陷阶段埋地管道的应力变形特征;然后,研究埋地管道遭受土体塌陷作用下的破坏机制,确定埋地管道的控制应力及危险截面;最后,通过分析管土接触,探讨管土相互作用揭示埋地管道塌陷动态演化过程及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轴向应力为控制应力,跨中管底为控制点,跨中截面为危险截面,过度的拉应力是埋地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证实管土分离现象的存在,且在塌陷深度达到48 mm时管土分离;随着塌陷过程的进展,管-土结构从开始变形到埋地管道受拉破坏的全过程分为3 个阶段,即顶部受压阶段、过渡阶段和底部受拉阶段,塌陷深度 80 与160 mm为分界点;塌陷深度达到59 mm时,管顶应力在跨中位置处实现谷值到峰值的转变;塌陷深度达到80 mm时,摩擦应力出现.

    单元生死技术埋地管道塌陷过程管土分离土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