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不同类对象分布的确定方法

    李莎莎崔铁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系统故障中不同类对象的分布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对象分布确定方法.首先,论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特点和对象分布;其次,给出方法流程图和实现过程;最后,实例研究50个对象6个因素构成的基础数据矩阵,得到最大训练集互相关度为0.8,测试集互相关度为1,以及最优对象标签分布(对象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演化过程的数据基础是对象集合;方法以无监督核谱回归(UKSR)为基础,配合K-means和互信息方法,构造随机均匀分布的对象标签集合,提出最优对象标签集合的判据;通过循环确定对象标签与对象数据相关性最大时的最优对象标签集合;集合中标签值即为最优的对象分布情况;方法克服无监督学习和非线性映射等问题,且能在无监督且非线性条件下,对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对象进行分类,分析所有对象的类标签随演化时间的分布情况,缺点是只能用于研究二维平面表示的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系统故障演化对象分布确定方法无监督核谱回归(UKSR)K-means互信息

    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变革、挑战与思考

    林鹏向云飞樊启祥何炜...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我国未来基础设施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建设,研究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的共性问题与特征.首先,梳理其发展脉络,将其变革历程划分为风险源智能识别与管控、数据驱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智能化管控体系完善以及全面智能化管控4个阶段,总结不同阶段的成功经验;其次,以统筹兼顾、协同管控的视角分析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所面临的挑战,从"人、物、环、管"的角度剖析其特点;然后,在揭示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发展特征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安全管理流程、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和发展层次3个维度出发,提出敬安、智安、本安、数智、数能和数值的智能化管控思考;最后,展望未来智能安全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由经验式向数据驱动式拓展,并加快融合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安全智能化管控是基础设施工程智能建造与管理的重要延伸,主要体现为对安全管理理念、方法、系统的重塑以及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未来,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将朝着全面数据化融合、知识驱动、虚实结合、人机协同和全生命周期管控等方向发展,同时,数据隐私保护与规范治理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

    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智能化管控智能安全闭环控制变革发展路径

    融合强化学习的DBN跑道侵入风险预测

    吴维吴泽萱王兴隆祝龙飞...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机场跑道侵入事件风险量化难度大、时效性差、精准性低等问题,提升跑道侵入风险预警能力,构建融合强化学习的动态贝叶斯网络(DBN)风险预测模型.首先,结合因果推断理论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跑道侵入历史事件,识别跑道侵入事件风险致因;其次,运用贝叶斯网络(BN)理论挖掘各风险因素间的关联性,并利用皮尔逊线性相关系数量化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构建表征风险传播的致因关系网络;然后,利用三角模糊方法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s)优化DBN参数学习机制;最后,利用历史数据验证基于融合强化学习的DBN预测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融合强化学习的DBN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统计数值的拟合较好,准确率为84%,与单独DBN预测结果相比准确性提升10%;相比于采用度值评价法,通过互信息识别关键节点可有效提升预测准确率和区分度.

    强化学习动态贝叶斯网络(DBN)跑道侵入风险预测灰色关联分析

    煤矿事故大数据驱动的风险治理模式研究综述

    王启飞赵逸涵刘帅刘昊霖...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智能化风险治理在煤矿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数据驱动的煤矿安全风险治理模式研究发展现状,评述用于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的不同预测手段和分析模型,首先,明确智能化风险治理的概念,并检索相关文献确定分析范围;然后,从数据驱动分析方法、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和煤矿大数据预测预警平台等3方面,综述事故大数据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煤矿安全领域已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的风险分析理论和应用框架,但仍不能满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的需求.在预警平台应用方面,已形成统一的、通用的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基本框架,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推广还远远不够.未来应从提高数据质量和融合动静态多源数据入手,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研判煤炭开采风险,并加强数据驱动分析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以推动煤矿安全风险治理模式由经验主义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煤矿安全风险治理信息化与智能化.

    煤矿事故数据驱动风险治理智能化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改进YOLOv5的工业现场不安全行为检测

    纪执安周云奕张玉媛郭新然...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复杂工业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不安全行为检测模型.首先,在YOLOv5的backbone部分引入注意力机制,提高卷积网络对不安全行为特征的敏感度;其次,通过图像几何变换和像素级处理丰富训练样本数量,提升检测模型在不同工业环境中的泛化能力;然后,蒸馏检测模型并优化网络结构参数来加速模型的训练;最后,将模型训练迭代200次,模拟起重吊索、机器人自动化产线和操作间3类工业现场,检测人员是否穿戴安全帽、工作服以及是否在安全区域工作,并依据行为划定危险等级,判定人员是否安全生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检测昏暗、光照和遮挡等多类复杂工业环境下人员的12种不安全行为,且在不安全行为测试集上精确率为98.6%,召回率为99.2%,平均精度为97.58%.

    YOLOv5工业现场不安全行为检测模型注意力机制

    强降雨情景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致因IFRAM-BN模型

    陈伟赵卓雅牛力温道云...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掘系统功能共振情况;其次,将IFRAM映射至BN定量分析模型,并引入联系云优化计算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最后,以西安"9·10"事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表明:事故在安全状态为Ⅳ级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工人违规操作、未进行旁站等强制性监督、强降雨等是导致爬架事故的核心致因;强降雨环境→雨后架体载荷超载等致因组合是诱发爬架事故的关键.

    强降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致因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贝叶斯网络(BN)联系云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发布

    52页

    融合异质层次因果图的尾矿堆积坝安全状态分析

    阮顺领韩思淼殷一涵刘迪...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尾矿堆积坝内外部因素对堆积坝体安全状态的影响,提出基于异质层次图的尾矿堆积坝安全状态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异质层次因果图,将环境、渗流场和应力场等关键因素与堆积坝安全状态建立联系,并结合异质节点属性特征,形成环-渗-应安全状态分析指标体系;通过提出定量指标动态等级区间计算方法和安全状态等级计算模型,将坝体安全状态定性问题的模糊性转化为定量化表达,实现对尾矿堆积坝安全等级评价;以洛阳某尾矿坝为例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合理定量分析因素与状态之间联系,并找出堆积坝负向演化的敏感性因素,给后续筑坝过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异质层次因果图尾矿堆积坝安全状态云模型集对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

    孙文斌张纪扬王晓杨辉...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煤矿断层水害感知水平,提出一种以断层活化演变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识别的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通过断层突水演化过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工作面底板与断层破坏的演化特征,以底板破坏带应力、断层裂隙带应力、导水通道内水压等为阶段监测参数,揭示各监测参数与涌水量变化的阶段特征;结合灰色关联性分析法,判定断层突水阶段转化的关键控制因素,进而根据断层突水分析与研究过程,提出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结果表明:底板破坏带、断层裂隙带的应力,导水通道内的水压等监测参数的数值变化特征在断层活化突水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控制因素与涌水量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底板破坏带应力>断层裂隙带应力>导水通道水压,通过对关键控制因素的识别,可实现断层突水阶段的感知,揭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感知方法在原理上具备可行性.

    灰色关联性分析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关键控制因素相似模拟试验

    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下协同换道引导策略

    姚佼杨承逸杨媛媛李俊杰...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交通事故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提高事故路段的通过能力,利用车路协同系统中车与车、车与路的实时信息交互,提出一种高速公路突发交通事故下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车辆协同换道引导策略.首先,针对单向双车道和多车道等不同车道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多种场景,将协同换道的引导区域划分为事故保护区、引导过渡区、协同换道引导区和自由换道区4个区域,并确定换道引导阈值,以便更新车辆状态;然后,构建交通事故的安全势场,针对不同场景提出相应的车辆协同换道引导策略,并给出引导过程中车辆换道安全距离和最晚换道位置的计算方法;最后,基于城市交通仿真(SUMO)软件进行多种场景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单向双车道场景下,当车辆协同引导率在75%时优化效果最明显;在多车道场景下,引导率在50%时的优化效果最明显;此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换道引导策略后,车辆通过事故路段的平均速度最高提升了 6.3%,车辆延误最高减少了 14.6%.

    安全势场理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协同换道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