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孟巴矿高地温环境煤孔隙及氧化动力学特征

    马东解庆典赵志强刘方...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高地温煤层开采条件下煤自燃灾害,明确煤的自燃特性,以孟巴矿Ⅵ煤层 1306工作面煤样为例,将煤样分别置于40、50、60℃控温炉中恒温处理 30 天,采用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仪测试煤的孔隙结构,利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原煤样和高温预处理煤样的氧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孟巴矿煤样经高地温作用后,煤的小孔比例减小,中孔和大孔比例增大,煤样经60℃处理后比表面积由原煤的 2.351 m2/g 增至 3.285 m2/g,总孔容由原煤的 0.007 88 mL/g 增至0.010 01 mL/g;与原煤相比,高地温处理后煤样点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显著降低,最大失重量、最大失重速率分别提高6.1%和23.3%;高温处理后煤样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小于原煤,说明高地温环境显著提高孟巴矿煤样的氧化反应活性,增大煤自燃的危险性.

    高地温孔隙结构氧化动力学特征热重(TG)煤自燃

    既有建筑砌体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预警研究

    郑亮谭磊杨晓辉李雨航...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既有建筑砌体结构运营期间的结构安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利用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与均值控制图,研究砌体结构的状况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北京市东城区某砌体结构为例,首先,根据该结构病害和损伤状况设计并实施对应的SHM系统,选取该结构承重墙裂缝和窗台相对位移作为监测对象;其次,收集结构响应和环境温度的数据,并利用收集后的监测数据构建结构响应同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性模型模拟出结构响应监测数据的温度效应;最后,提出结构状态指数,并结合均值控制图预警分析该结构.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掌握砌体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对其结构损伤做出预警;根据监测结果,裂缝宽度和窗台相对位移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46,4.391]和[1.282,5.690]mm,均处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预警系统中均值控制图结果,该结构裂缝宽度和相对位移发展趋势均处于正常状态.

    既有建筑砌体结构结构健康监测(SHM)损伤预警相关性模型均值控制图

    ChatSOS: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工程知识问答系统

    唐海洋刘振翼陈东平初庆钊...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语言模型在安全工程领域应用时面临的语料库规模、输入处理能力和隐私性限制等问题,以2013-2023 年间共117 篇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为基础构建向量数据库,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能力,进行提示工程,提出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工程知识问答(Q&A)系统——ChatSOS;与ChatGPT大语言模型相比,ChatSOS能够通过整合外部知识库,使大语言模型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语料,并深入分析.结果表明:ChatSOS具备深入分析问题、自主分配任务的能力,能够详尽总结事故报告并提出建议;通过结合外部知识库解决基础大模型在安全工程领域语料不足和语料实时性不高的问题,避免了使用新数据集微调模型可能导致的模型性能下降等问题,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安全工程领域的应用能力.

    ChatSOS大语言模型安全工程知识问答(Q&A)系统事故调查向量数据库

    CuCl-CeO2复合型CO消除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虞勇张雷林
    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煤矿井下 CO 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吸附催化原理,以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2)为催化剂载体,氯化亚铜(CuCl)为吸附剂,通过热分散法将氯化亚铜负载在二氧化铈表面,制备一种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复合型CO消除剂CuCl-CeO2.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CuCl、CeO2 和CuCl-CeO2 的CO消除性能,并通过20L爆炸球-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研究CuCl-CeO2 对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及其产生的CO消除效果.结果表明:CuCl-CeO2 复合型消除剂能在整个升温过程中有效降低CO的释放率,其消除性能比单一CuCl或CeO2 的消除性能更佳,且当CuCl的质量分数为 50%时,CuCl-CeO2 的CO消除率最高,达88.0%.随着CuCl-CeO2 质量浓度的增加,瓦斯爆炸峰值压力逐渐降低,达到爆炸峰值压力的时刻显著延迟,CO释放量也不断减少.当加入CuCl-CeO2 的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抑爆和CO消除效果最佳;瓦斯爆炸峰值压力由0.508 MPa降至0.387 MPa,达到爆炸峰值压力时间由237.6 ms延迟至483.2 ms,CO体积分数由0.879 7%降至0.108 9%,有效地降低了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和CO释放量.

    氯化亚铜(CuCl)-二氧化铈(CeO2)复合型CO消除剂消除性能爆炸峰值压力CO释放量

    考虑路径特性的道路交通网络冗余性分析

    路庆昌李建宇崔欣王张鑫...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路段特性对路径冗余的影响以及突发事件下道路交通网络的冗余能力,在传统道路网络路径冗余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有效路径之间的效率差异和重叠程度,构建基于路径多样性以及突发事件下冗余能力的冗余性评估模型;分析不同成本对路径多样性的影响和突发事件对冗余能力的影响,并对冗余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网络中路径多样性取决于出行路径成本的类别以及路段出行成本之间的差异,路段出行成本越接近,有效路径的数量越多,路径多样性越高;突发事件场景下道路网络冗余性取决于失效路段的重要程度,失效路段越重要,网络冗余性越低;出行成本容忍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突发事件下道路网络的冗余能力,过高或过低的出行成本容忍度都不会对网络的冗余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路径特性道路交通网络冗余性有效路径路段失效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灾害场景下疏散照明研究综述

    杜永亮严永红
    20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灾害场景下疏散照明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软件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中国知网(CNKI)和科学网(WOS)核心数据库截至 2023 年 7 月的相关文献,筛选出408 篇中英文文献作为样本,从发表年份、期刊来源、作者机构、主题聚类及关键词等方面分析灾害场景中疏散照明的研究态势.研究结果表明:该主题在近 10 年英文文献中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研究者多来自美国和中国,同期中文文献无显著增长;研究主题中文以建筑物火灾疏散为主,兼顾夜间适灾照明,英文关注多种灾害场景,有从室内疏散照明延伸至室外避难照明的趋势;在研究方法方面,中文以技术应用和问题归纳为主,英文以试验模拟和行为研究为主,其从实景模拟到模型计算结合虚拟现实的试验方法值得借鉴;未来需加强对全灾种、多场景下疏散照明的研究,探索室外环境中适灾避难的疏散照明方法.

    文献计量灾害场景疏散照明应急照明户外灾害

    基于MCDM-BPNN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及调蓄池选址

    郝景开李红艳张峰张翀...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并据此确定调蓄池位置,首先,从积水风险、超载风险和边侧进流量3 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设计一种包括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反熵权法(AEW)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混合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然后,将 IAHP-AEW-TOPSIS模型分别与IAHP-TOPSIS、AEW-TOPSIS模型对比,通过斯皮尔曼排序相关系数验证排序一致性,通过计算变异系数、相对极差和灵敏度证实IAHP-AEW-TOPSIS模型的性能;最后,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MCDM-BPNN模型,并以山西省某一内涝易发区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积水风险对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占权重为 0.46,其次为超载风险,所占权重为0.36;节点位置与连接管道数量很大程度上对该节点的内涝风险产生影响,在管道汇接处或汇流面积较大处内涝出现更为频繁;IAHP-AEW-TOPSIS模型在样本判别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在5 年与10 年重现期下,MCDM-BPNN模型验证集准确率分别为 93.3%和 100%,能够准确快速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水;应用案例设置调蓄池后,高、中、低风险节点数量分别为 7、9、30 和 6、19、21,内涝溢流削减效果显著.

    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城市内涝风险评价调蓄池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发布

    221页

    基于联系云和改进冲突证据融合算法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陈光耀李司豪梁阳泽夏震昭...
    22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机制复杂,影响指标众多且呈现多重不确定性,为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基于信息融合和不确定性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和云模型的泥石流易发评价方法.首先,应用联系云模型(CCM)计算泥石流易发性关键评价指标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BPA);然后,引入兰氏距离和邓氏熵,分别修正指标BPA的可信度和不确定度,得到修正后的BPA;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对修正BPA进行证据融合,实现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CCM能够克服正态云模型计算BPA时要求指标为正态分布的缺陷,并考虑的指标分布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提出的方法与其他 4 种常用的证据融合方法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用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有效可行;基于兰氏距离和邓氏熵改进的冲突证据融合算法可提高证据融合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并且结果更准确可靠.

    联系云模型(CCM)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基本概率分配函数(BPA)冲突证据融合兰氏距离邓氏熵证据理论

    131I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对辐射安全风险的影响

    冯江平张金帆陈峰林择华...
    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保障碘-131(131I)核素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高131I核素治疗的使用率,选择深圳市10 家医院的131I核素治疗工作场所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采用碘盒滤膜采样法,通过低本底高纯锗γ能谱仪和无源效率刻度软件,测量核医学工作场所关键区域中131I的活度浓度.估算职业人员待积有效剂量,评估职业人员辐射安全风险,进而探讨131I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变更对职业人员辐射安全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厂家配送和自动分装方式的核医学工作场所中,131I(液态)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设定为 10 时,带来的辐射安全风险仍远低于标准限值;建议将131I(液态)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按分装方式进行区分,手动分装设定为 1,厂家配送和自动分装方式设定为10.

    131I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辐射安全风险核医学工作场所内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