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

    彭致坤
    103-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通过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X线、MRI等影像资料的分析,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保守及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结合 X线及 MRI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对所有患者随机随访6个月-1年,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l天后临床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6个月后,7例患者疼痛消失。 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也有显著差异,X线片及MRI影像均恢复正常。结论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保守和支持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暂时性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

    王茂荣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80名婴幼儿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为未参加严格的儿童保健的婴幼儿,观察组为参加严格的儿童保健的婴幼儿。比较两组儿童的体格状况以及发育商情况。结果两组儿童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身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前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发育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儿童保健早期发育体格健康

    李施德林漱口液改善固定矫治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观察

    雷劲蔡树玉
    105-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李施德林漱口液对接受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6例16-22岁正在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患者,随机两组,每组78人,向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刷牙指导,实验组使用李施德林漱口液漱口,对照组不使用。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检测牙周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PLI)和牙龈指数( gingival index,G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在初诊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实验组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李施德林漱口液能有效防治牙龈炎,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状况。

    固定矫治器李施德林漱口液牙龈炎菌斑指数

    3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治疗体会

    李春明
    10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简单分析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形成因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2010年3月,我们门诊预约同时收治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形成患者3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例。骨折部位:胫骨中上1/3骨折1例,中下1/3骨折2例,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骨髓炎病灶行采用病灶清创、内固定拆除、灌洗引流、取髂植骨、减张缝合创面等治疗,效果较好。结果经采用病灶清创、灌洗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取髂植骨、减张缝合创面等治疗,骨髓炎均得到控制,平均治疗28天。追踪2年无复发。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形成因素较多,应当早期发现,早期处置,待骨折基本稳定,及时拆除内固定,行病灶清创、灌洗引流,必要时更换为外固定等治疗。如清创扩创后创面较大可行减张缝合或旋转皮瓣、筋膜蒂瓣覆盖创面。

    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髓炎治疗体会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高磊胡德升刘寒松胡扬喜...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行85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探查与相应治疗,就诊断成功率、手术方式、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85例急腹症病例中84例术中明确诊断,1例病例中转开腹明确诊断,腹腔镜明确诊断率达98.82%(84/85)。本组病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24例,盆腔炎6例,局限性肠粘连5例,回盲部憩室炎2例,回盲部肿瘤2例。本组病例一期腹腔镜手术成功78例,成功率91.76%(78/85),7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40min,术后住院3-14d,平均5.5d,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85例术后随访1-18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疗技术可以对急腹症做出准确诊断与治疗,同时,90%以上病例可通过腹腔镜手术获成功治愈。

    腹腔镜急腹症

    术前行提肛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作用

    付金梅
    10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提肛肌训练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后尿失禁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科室进行前列腺电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还有计划、由目的地指导患者行渐进性提肛运动,从术前2天开始直至出院,对照组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45.2%)。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行渐近性提肛肌训练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

    尿失禁前列腺电切术提肛肌训练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董珊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它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危害,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第四大杀手,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出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快速蔓延的趋势;艾滋病带来的灾害是深重的,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33例早期先天性梅毒诊治体会

    邓娇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疗方法。方法对33例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病例的诊疗过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均为阳性,母亲血TPHA均为阳性,经青霉素1个疗程驱梅治疗,治愈好转出院。结论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梅毒先天性早期梅毒血清诊断

    干眼病防治浅谈

    刘戎杨继明杨开一
    1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干眼病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预防方法。方法运用药物对症治疗、人工泪液辅助治疗、手术阻塞泪点等方法综合治疗干眼病。结论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干眼病,注重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促进干眼病人的健康恢复。

    干眼病病因分类治疗及预防

    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爆发流行的病例分析

    刘璇殷峰
    112-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轮状病毒感染爆发病例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方法采用抽样法、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医护诊疗活动中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较低,有对患者的护理治疗需要的满足优先于手卫生的错误想法,忽视了洗手。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保证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测消毒灭菌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并建立对新生儿病房的控制流程,使新生儿感控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不断的总结经验及教训,进而很快地制了院内感染的爆发。

    新生儿轮状病毒爆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