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放疗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德志
    1886-1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吉奥.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3.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5.8%,两组患者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及恶心呕吐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胃癌放疗替吉奥

    MRI在脊柱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郇稳史丽璞
    1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在SpA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符合ASAS制定的SpA分类标准52例患者,根据BASDAI评分分组,采用SPARCC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SpA患者治疗0周、12周、24周后骶髂关节MRI表现进行评分并做比较.结果 对于活动期患者,0周至12周,0周至24周SPARCC骶髂关节评分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而12周至24周的治疗过程中,SPARC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静止期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SPARCC骶髂关节评分系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能够早期发现骨髓水肿,并在治疗过程中可动态监测骶髂关节炎症变化,为评价疗效提供了重要方法.

    脊柱关节炎MRI疗效评价

    髓芯减压后行超选动脉灌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观察

    钱黎陈黔潘奇王大寿...
    1888-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术后行超选动脉灌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治疗Ficat 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A组:单行髓芯减压术,B组:髓芯减压术后行超选动脉灌注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测定疼痛评估指数(PRI)及Harris评分,并予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双髋关节MRI检查对比股骨头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PRI降低、Harris评分升高;B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PRI降低、Harris评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PRI降低、Harris评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6个月后复查MRI坏死区域缩小率升高(P<0.05).结论 髓芯减压后行超选动脉灌注术可以更有效的缓解股骨头缺血坏死,长期疗效值得期待.

    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动脉灌注疼痛

    基于局限型与浸润型胃癌自身特点的预后对比探讨

    王冬旭刘阳刘金张鑫宇...
    1889-1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局限型和浸润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此次所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其分型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者这性别和病灶位置以及浸润深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局限型胃癌患者来说,其的预后与其病灶的位置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程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然而浸润型胃癌患者的预后主要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以及病灶大小等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对两种类型的胃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两种类型胃癌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根据患者胃癌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浸润型胃癌局限型胃癌预后临床特点

    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法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附103例报告)

    王宏臻王学科符定军祝华...
    1890-1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剜除法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超脉冲等离子剜除法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3例.计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病人均顺利经过手术,切除前列腺重量平均65g,平均手术时间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8ml,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25.5±4.95)降至术后3个月(6.3±1.7),生活质量评分(QOL)从术前(4.03±0.56)降至术后3个月(1.53±0.42),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8.0±2.2)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8.4±3.1)ml/s.结论 超脉冲等离子剜除法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超脉冲等离子体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最大尿流率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抑制后发障的临床研究

    谢可陈鹏袁军
    1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水分离时应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为寻求白内障术中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预防囊膜混浊提供有效药物的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2只眼,随即分为对照A组(水分离时使用平衡盐溶液)和用药B组(分离时使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并且于术后第1、3、6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后囊膜混浊情况,比较各组晶状体后囊混浊状态.结果 术后1个月A组有2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1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A组有5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2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有18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B组3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水分离时,于晶状体囊袋内注射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能够保证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从而较安全有效的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并可能成为一种更快捷、方便、可靠的防治后发障的临床应用方案.

    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后发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超声乳化术水分离

    三氧靶点注射微创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黎军
    1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三氧靶点注射微创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2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碘必乐椎间盘造影后,治疗组予以三氧靶点注射微创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激素复合液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平均VAS评分(2.3±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5d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分别为41例和17例,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短期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平均JOA评分为(13.9±0.5)分,改善率58.6%,术后JOA评分及远期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氧靶点注射微创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可明显改善VAS评分和JOA评分,综合疗效确切.

    三原子氧微创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胸片表现的凝血功能改变

    李媛
    1893-1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胸片表现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参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了2013.02-2013.06收治的64例明确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根据胸片表现分为2组,胸片为模糊片影者为轻症组,大片肺实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或肺不张者为重症组,监测凝血功能变化,D-Dimer升高者予肝素治疗后复查凝血功能.结果 重症组D-Dimer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D-Di-mer升高者给予肝素抗凝治疗,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 片表现大片肺实变的患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D-Dimer升高者给予肝素治疗有效.

    支原体肺炎D-Dimer肝素

    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卢楠楠
    1894-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2例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收集1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2例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4-72岁,病变部位包括右侧乳腺6例,左侧乳腺5例,双侧乳腺1例.其中1例为Ⅲ期,1例为Ⅳ期,其余均为Ⅰ期或Ⅱ期.单侧乳腺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例(75%)获得随访资料,其中6例存活,存活时间10-56个月;3例死亡,存活时间分别7-16个月.镜下多表现为中等大小或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呈“列兵样”排列,可残存乳腺结构,部分可见淋巴上皮病变,部分可见坏死.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结论 原发性乳腺DLBCL罕见,多表现为non GCB型,病理活检加免疫袁型检测有助确诊,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加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生化指标的特点分析

    白锦玲
    1895-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化指标的特点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5例,DR组45例,搜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有关临床与生化指标,对FBG、HbA1c、GSP、TC、TG、hs-CRP、WBLV、EAI、LDL-C进行统计分析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 与NDR组比较,DR组的HbA1c、hs-CRP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R组的GSP、Fib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间CP和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清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分别为(4.61±1.14)mmol·L-1、(3.66±0.62)g·L-1、(3.95±1.42)mmol· L-1、(12.06±2.59)mPa·s-1、(1.73±0.46)mPa·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指标,临床应密切观察DR患者的生化检查指标.

    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