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素131 I治疗与药物治疗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疗效比较

    张从辉卜德军邵梦麟
    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131I比较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第一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临床确诊并收住入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48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24例。甲组使用131I治疗,乙组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甲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5%。乙组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27。5%。甲组甲减发生率、复发率、药物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乙组。结论 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而且能够明显降低甲减的发生,降低复发率,副反应小,安全可靠。

    核素治疗甲亢周期性麻痹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张明晖刘玉杰
    1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情发展、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肿瘤科115例肺癌患者,按其治疗情况分为三组:初始治疗组、治疗有效组和难治无效组;对照组为我院体检的35例健康人群,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 初始治疗组、治疗有效组和难治无效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7。43、6。87和9。12,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6。82、5。64和8。62,值均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初始治疗组与治疗有效组和难治无效组比较,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有效组高,但较难治无效组低,纤维蛋白原水平t值分别为7。18和8。54,D-二聚体水平t值分别为6。95和6。67,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与难治无效组比较,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低,t值分别为4。78和5。69,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与肿瘤的转移、治疗密切相关,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评估及预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锦卫潘贤聂斌苏一伦...
    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技术用于普外科急腹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8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4±4。8)ml、平均术中出血量(30。1±8。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平均住院时间(5。1±0。8)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5。2±5。7)h,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57。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7。5%,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和患者康复。

    普外科腹腔镜急腹症临床疗效

    38例膀胱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

    崔冬梅
    1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上病理组织学诊断膀胱乳头状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将38例膀胱乳头状肿瘤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独立阅片,讨论确定所有病理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 结果显示,三位病理医生在所有病理组织切片的重复率是85%。经过三位医生的综合讨论和分析,所有病理切片的诊断率与原先诊断结果的相符率为73%。三位医生再次进行充分讨论,结合泌尿病理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对PUNLMP和膀胱乳头状乳腺癌的描述后,得到了更好的关于PUNLMP诊断的描述。结论 PUNLMP与乳头状Ⅰ级肿瘤的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别,临床诊断应当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准确地判断,避免误诊为乳头状Ⅰ级肿瘤。

    膀胱乳头状肿瘤病理组织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探讨

    张惠贤
    1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常见重建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80名患者中有35名实施Movnihan吻合术的消化道重建,另外45名实施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的消化道重建;且Or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Moynih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oynihan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常见重建方式有Moynihan吻合术的消化道重建和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的消化道重建,且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的消化道重建效果要优于Moynihan方式。

    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效果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38例临床疗效观察

    于春鹏
    1901-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行保乳手术治疗的3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辅助放疗及化疗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其效果及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不等,1例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死亡;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乳房外形效果评定,优良率为92。1%。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因其创伤小、痛苦少,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乳房外形,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信心,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癌保乳手术

    26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及危险因素预后分析

    祝佳赫周斌
    1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方法及其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期间2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跟踪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3%、42%。全组现在仅有5例还继续生存。结论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提倡以手术为主包括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生存率。

    乳腺癌局部复发复发因素综合治疗

    间歇性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杨晓松
    1902-1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间歇性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对患者进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Scr、BUN、Ccr等参数显著改善,其中Scr与Ccr变化最为显著,Scr为176。2±42。1umol/L,Ccr为51。3±6。4ml/min,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2年,患者存活率为60%。结论 间歇性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安全可靠,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间歇性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镇痛分娩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降低产程中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的影响

    义兰花
    1903-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镇痛分娩对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程中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50例自愿接受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近似条件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病率20%,观察组平均产程、剖宫产率、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镇痛分娩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产程中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获得良好分娩结局,适合妊高症孕妇使用。

    镇痛分娩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

    耳后进路外-内植法鼓膜修补术60例临床观察

    王国强
    1904-1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鼓膜大穿孔合并外耳道狭窄手术修补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60例(62耳)鼓膜大穿孔合并外耳道狭窄病例行耳后进路外-内植法鼓膜修补术,随访0。5-1年,观察鼓膜穿孔愈合率及术后听力变化。结果 60例(62耳)鼓膜大穿孔病例,穿孔愈合58耳(占93。5%),听力提高53耳(占85。5%),无鼓膜外侧愈合及皮片胆脂瘤发生。结论 耳后进路外—内植法鼓膜修补术是鼓膜大穿孔合并外耳道狭窄病例合适的手术方式。耳后进路能提供良好的暴露,有利于制作鼓膜移植床;外-内植法能较为方便地安放移植膜并提供较高的稳固性,避免鼓膜与鼓岬粘连。

    外-内植法鼓膜修补术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