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

    陈亚斌
    2526-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采用MRI进行测量,并判断突出间隙是否存在小关节不对称等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60.3%的患者出现小关节突不对称情况,同时各个腰椎间隙所发生的情况较相似。在小关节突不对称患者中有78.9%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后外侧型,并且患者发生突出的方向大多为偏向小关节角大的一侧。在小关节突对称患者中,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占68.0%。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程度并没有明显性的关系。结论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突不对称所发生的几率明显比中央型高。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椎间盘突出症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的观察

    鲍玉海
    2526-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来我院诊治的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患者,对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结果15例患者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40min(90-1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120-240ml),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5min(22-38min),手术过程顺利,未改为开放术式,术中无输血,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切片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0例,颗粒细胞癌2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6-11天),术后随访18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安全有效,但观察时间及观察病例数目少,仍需增加随访时间及随访量以明确远期效果。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研究

    陈柳芝
    2527-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26例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64例,开腹手术治疗62例,对比分析研究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时间等临床恢复指标。结果64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疗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病例出现。62例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也均治疗成功,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术后排气时间等临床恢复效果中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及恢复效果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相比较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开腹手术临床效果

    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分析

    查晓华
    2528-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普外科的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结果资料分析,研究外科手术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术后死亡率为零。术后合并腹腔积液5例,术后经放置导管引流后康复;术后合并吻合口瘘3例,术后经冲洗引流后康复。术后有25例进行了化疗治疗。术后半年死亡2例、失访3例。术后定期随访的其余24例,均表现正常,情况稳定。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治疗手术并非禁忌症,术前对将要治疗的患者做好全面的筛查工作,符合条件的患者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进行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手术治疗

    一氧化氮(i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王灵芝
    2529-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一氧化氮(i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患儿,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一氧化氮(iNO)吸入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一氧化氮(i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患者的肺动脉压(PAP)、PaO2、PaCO2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患者的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氧化氮(i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上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迅速改善了氧合,纠正新生儿低氧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安全可靠,值得应用与推广。

    一氧化氮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鱼鳞胶原蛋白降低血脂的临床研究

    耿黎明
    2529-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鱼鳞胶原蛋白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11月入我院就诊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鱼鳞胶原蛋白组60例,辛伐他汀对照组60例,鱼鳞胶原蛋白组予以口服鱼鳞胶原蛋白胶囊(康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mg/次,3次/d。辛伐他汀对照组予以口服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20mg/次,睡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鱼鳞胶原蛋白和辛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 TC、TG、LDL-C水平,并均能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鱼鳞胶原蛋白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降低 TC、TG、LDL-C水平和升高 HDL-C 水平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鱼鳞胶原蛋白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水平,以及升高 LDL-C 水平,具有辅助减低血脂水平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鱼鳞胶原蛋白血脂影响

    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比较

    乔志红
    2530-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术手术方式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对照组37例采用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优点。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比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果更为明显,具有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子宫肌瘤围绝经期腹腔镜术开腹术疗效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

    卜显锋
    2531-2531,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35例,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并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统计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为SIADH,13例为CSWS。颅脑损伤后不同类型低钠血症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后,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例死亡的患者发生了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功能衰竭。结论密切监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血钠浓度,鉴别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方式。

    颅脑损伤低钠血症临床治疗

    结直肠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邵启兵
    2532-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损伤诊断性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并分析手术治疗结直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经剖腹探查术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损伤患者65例,依据手术方式,将43例行一期手术患者作对照组,2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作研究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结直肠损伤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穿刺、B超、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5.38%、72.31%、63.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6.28%与对照组18.1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穿刺、B超、CT检查均可在诊断结直肠损伤中均具有应用价值,结直肠损伤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临产推广。

    结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观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

    丁学广
    2533-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臂丛与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例34患者给予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9.4%,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1%,比较两组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HR(开始剥离骨折周围筋膜组织时的心率)和 MAP(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 SPO2(血氧饱和度)与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臂丛阻滞麻醉,臂丛与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臂丛颈浅丛阻滞麻醉锁骨骨折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