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动疗法配合“降三高药茶”治疗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韩超央李正
    2464-2465,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降三高药茶”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登封、焦作、开封、许昌、郑州共12家医院内科门诊采用运动疗法配合“降三高药茶”治疗方法治疗的1585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用药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月)患者血中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的水平,采用配对设计资料 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000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率94.64%,治疗前患者血胆固醇平均值为(7.11±0.87)mmol/L,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变为(5.20±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甘油三酯平均值为(3.77±0.71)mmol/L,治疗一个疗程后甘油三酯水平变为(2.17±0.4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治疗疗程后,病人的痊愈率为13.10%,总有效率为93.60%。结论运动疗法配合“降三高药茶”方法治疗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降三高药茶高脂血症运动疗法临床疗效

    探讨1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段云芬
    2465-2465,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消化内科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用药不合理现象,分析其原因及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保障合理用药。结果100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8例(8.00%),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重复用药、服药间隔不合理、药物连用不合理、超剂量用药、药物溶媒选择不当等。结论及时发现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上报,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证疗效和患者生命安全。

    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预防措施

    两种双色实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岩杰
    2466-2466,2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红绿视标与红绿分割视标在验光中对球镜确认的准确性,试图找到一种更适合在日常验光过程中应用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来本店验光的近视顾客50人(共100眼),行常规验光后分别用红绿视标及红绿分割视标进行球镜的确认,最后用视力表调整至最佳视力的最低负度数。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利用红绿分割视标所得的最终球镜度数更接近于最佳视力的最低负度数(P=0.133)。结论在常规验光过程中,用红绿分割视标进行球镜的确认更加准确。

    两种双色实验比较研究

    应用桡骨茎突骨膜瓣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

    樊安未刘学亮
    2467-2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l0月至2011年6月,对11例手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进行治疗。其中手舟骨腰部骨不连8例,手舟骨近端骨不连3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5cmx4.0cm。术后定期复查 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术后失访1例,10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为1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腕痛基本肖失。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结果属优,7例;良,2例;可,l例。结论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治疗舟骨陈旧性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手舟骨骨折桡骨骨膜瓣

    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治疗效果分析

    范小斌
    2467-2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6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观察肝脾形态方面改变情况及门静脉、脾静脉和肝动脉右支和前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肝右叶最大斜径、尾叶最大斜径和脾脏最大斜径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和肝动脉右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高于治疗前,脾静脉流速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借鉴。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血流动力学

    39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分析

    敖绪军邹卫华
    2468-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2年9月的39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期结肠癌切除加回结肠吻合术25例,一期结肠癌切除加近端横结肠造瘘术6例,一期造瘘后二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7例,姑息性结肠造瘘术1例。结果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者3例,肺部感染者5例,吻合口瘘者1例,死亡者1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病变部位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式,密切关注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手术治疗

    37例食管鳞癌转移的病理学分析

    马志祥
    2469-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内微血管分布规律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微血管临床病理价值,为寻找预测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37例食管癌标本,每例切片先用40倍光镜扫视寻找血管高密度区,随机计数20个视野(200倍光镜下)的微血管,然后求平均值。结果早期鳞癌微血管计数明显低于中晚期微血管计数,两者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01)。结论肿瘤的血管生成促使肿瘤的体积增加,肿瘤边缘部位的肿瘤细胞容易通过静脉-淋巴结吻合处,从血液循环中进入淋巴管,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微血管的密度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恶性肿瘤的潜在性转移或复发的重要因素。

    食管癌转移复发早期发现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洪冠宇郑晓军
    2470-2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结果观察组TCSS、TSS及VAS评分降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SCV指标增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病变症状,阻滞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α-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骶管阻滞在小儿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应用

    黄诗清
    2471-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来我院儿科进行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患儿病例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施以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氮胺酮静脉麻醉方法,对比两组不同的麻醉方法的产生不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更明显,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稳定性方面超过了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方法临床麻醉方法,在儿科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能有效应用,明显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儿手术的顺利完成。

    骶管阻滞基础麻醉应用效果

    植物源性生肌因子治疗心肌梗塞的研究

    陆燕春韩素英
    2472-2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治疗组大白鼠机体内,通过观察,确定植物源性生肌因子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首先对于心肌梗塞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治疗方法及弊端进行了探讨;其次对植物性生肌因子治疗有效性给出了总结,其中包括有效成分的制备、实验假设与期望;最后,从形态学评估、心肌梗死体积有效评估和荧光标记追踪来分析植物源性生肌分子的诱导分化机理。

    植物源性生肌因子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