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典型和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中的作用

    覃明陆承凤
    2473-2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实施鉴别的临床效用。方法将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00例CML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划分成Ph +,bcr/abl +( CML)实验组与Ph -,bcr/abl-( aCML)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与骨髓病态造血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髓病态造血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对典型CML与不典型aCML进行鉴别,可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与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

    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8例临床分析

    阳英
    2474-2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患儿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观察换血期间及换血后患儿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换血后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WBC及PLT均明显下降,与换血前对比,P<0.05;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P<0.05,而电解质、血糖、PH值、血红蛋白与换血前对比, P>0.05。换血期间及换血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且不影响电解质、血糖等,但术后WBC、PLT含量下降,因预防感染及出血倾向发生。

    成分血同步换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妊娠期糖尿病(GDM)临床治疗分析

    阳旺息秦丽娟
    2475-2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探讨分析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我院收治的GDM患者,与另外78例未进行干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娩方式、相关并发症的对比,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量异常和产后出血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治疗的关键是要控制血糖的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妊娠管理和产后定期复查,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使妊娠产生很好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

    顶拔撬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填充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李彦贵韩跃武巩小明
    2476-2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顶拔撬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填充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C形臂机下闭合复位固定,再加小切口植入自体松质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62例,其中 SandersⅡ型48例(ⅡA 型25例,ⅡB 型20例,ⅡC 型3例),SandersⅢ型8例, SandersⅣ型6例。结果62例患者术后无皮缘表浅坏死、免疫排斥、感染等并发症,56例经3-24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40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6.42%。结论顶拔撬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填充术治疗是一种临床较实用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较好地恢复足的功能,且固定牢靠、并发症极少。

    顶拔撬拨闭合复位小切口植骨填充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运动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效果研究

    崔成爱
    2477-2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在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实验设计,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89例,其中冠脉搭桥术32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5例,共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综合评价病情,所有患者均接受氧疗,必要时行心导管检查,其中肺动脉高压患者19例,经静脉微量泵注射扩血管药(硝普纳或前列地尔)。术中加强体外循环心肺保护及降肺动脉高压,对部分极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留单向活瓣,术中特别注意探查三尖瓣的处理同时矫正其它并发畸形。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肺动脉高压患者时间适当延长,用呼气末正压( PEEP),过度通气并充分湿化呼吸道,加强呼吸道管理等。结果本组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2.6%,发生肺不张7例(发生率9.0%)。入院后术前降肺动脉压力及氧疗后,平均肺动脉压力由(70±12)mmHg降至手术开始前的(54±11)mmHg(P<0.05)手术后肺动脉压力进一步降至出院前的平均肺动脉压力(37±6)mmHg(P<0.05)。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89例,缺损处残余分流1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心脏手术术前正确评估,积极氧疗及降压准备,术中综合处理,术后早期运动明显提高了心脏病手术的治疗效果。

    心脏病早期康复运动呼吸道管理ICU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周先华
    2478-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采用加压钢板、DHS或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结果随访期间,1例患者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患者改行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下肢缩短1cm,其余17例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患肢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治疗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

    朱迪
    2478-2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对310例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70岁高龄胃癌患者中术前75例(74.3%)有合并疾病,209例<70岁低龄胃癌患者术前35例(16.7%)有合并疾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27.7%,术后病死率5.9%,低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17.2%,术后病死率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无合并疾病在高龄组与低龄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9.6%和6.2%,病死率分别为0和0.0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常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高龄患者耐受标准胃癌根治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胃肿瘤高龄胃癌合并疾病外科手术

    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周淑萍
    2479-2479,2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手术方式和时机。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8月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60例(6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24只眼,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36只。一期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0只眼。结果手术后55只眼眼压正常。5只眼要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手术后矫正视力55只眼,矫正视力≥0.3者为40例,占68%。结论早期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能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在膨胀白内障手术是防止老年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段。

    白内障青光眼人工晶体眼科手术

    肺脓肿的外科治疗

    张汉新
    2480-2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脓肿穿刺引流手术切除对肺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脓肿穿刺引流手术切除对肺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20例肺脓肿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其中,17例为治愈,占85.00%,2例为好转,占10.00%,1例为无效,占5.00%。结论脓肿穿刺引流手术切除对肺脓肿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脓肿穿刺引流手术切除肺脓肿临床效果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分析

    赵小凡张静
    2480-2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抽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24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回顾性方式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24例患者均存在脑炎、发热和不同程度昏迷的情况,部分有呕吐、肢体抖动及呼吸不畅和外周循环障碍等情况;并且检查发现24例患者均存在心率加快、应激性高血糖和交感神经兴奋期表现,入院先后有末梢循环障碍表现(包括四肢末梢凉、CRT超过3s和皮肤花纹等);其中有16例合并心肌损伤,12例血压下降,另14例伴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有休克状况发生;经治疗后,有18例患者获得有效治愈,6例治疗无效死亡,占25.0%。结论循环障碍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可通过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积极、及时的循环支持治疗来加强对疾病的防控。

    危重症手足口病循环特点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