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月刊

1004-7484

yishi010@163.com

010—52580688

100871

北京市北京大学871-009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Journal China Hw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帕罗西汀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王云鹏谭刚
    76-76页

    MMT 耦合健身理论应用研究

    陈雪诺陈洪凯唐红梅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穴位经脉活性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科学途径。介绍了 MMT 耦合健身理论,该理论重视人体头部、腰部和脚底穴位的保健功能。基于 MMT 耦合健身理论,详细论述了健身腰带的研发过程:1)人体保健腰带包括腰带、附着在腰带上的电气石陶瓷粉、磁性氧化铁和药包,腰带从外侧到靠近人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电气石陶瓷粉、磁性氧化铁混合层和药包;2)针对人体腰部的19个穴位,保健腰带前部和后部是主要健身区,前侧保健区涉及命门、阴交、气海等13个穴位,后侧保健区涉及上髎、肾俞等6个穴位;3)保健腰带药包由续断、萝藦、牛膝、吴茱萸、茯苓、追风伞、决明子、绞股蓝、梦花根、淫羊藿、骨碎补组成,获得其优化重量比。临床试验验证了所研发保健腰带的有效性,实验条件下总有效率可及85.9%。研究成果对于推动 MMT 耦合健身理论的应用研究有积极意义。

    MMT耦合健身理论人体保健腰带临床试验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研究

    杜建华谭金萍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地佐辛复合芬太尼以及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200例实施无痛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以及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对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地佐辛芬太尼丙泊酚无痛人流临床研究

    高原急性肺水肿高危人群的探讨

    史和增
    7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高原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探究高原急性肺水肿不同差异个体易感性,总结高危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00名受试者分为 A、B 两组,进行高原环境模拟实验。每组各200人,其中 B 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和肺部 X 线表现,对其进行肺动脉压、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和心电图监测。结果:受试者模拟海拔3300米以上的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为1.5%;模拟海拔高原3900米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为3.5%;海拔4500米的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为9.5%。其中身体状况不佳(疲劳、饥饿、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的受试者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29.0%明显高于身体状况良好的受试者6.0%,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高原急性肺水肿的男性患者44人(68.8%),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0人(31.2%)。结论:海拔高度是发生高原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饥饿、免疫力低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性别均为诱发高原急性肺水肿的重要因素。

    高原急性肺水肿高危人群模拟实验

    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

    古丽娜尔·白托拉马依彤
    80-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方法:对181例,年龄小于45岁,同时确诊心肌梗死(符合2007年ESC 共识心肌梗死诊断新标准),符合上述标准,入选本研究。入选对象共181人,其中有157人,完成了2年随访,随访率为86.74%。对所有患者采取群体教育与个体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部分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的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随访采用门诊、电话随访或住院随访诊治的形式,随访1年、2年,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随访终止于进入调查后的2年。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访2年后,所有患者SBP、DBP、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较随访前明显降低;但SBP、DBP、腰围(120.55±16.43)、甘油三酯(1.71±0.38)等指标,总体上未达标;在完成随访的157人,吸烟人数较前明显下降,但仍有89人仍在吸烟。结论: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患者行为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降低体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达标。因此临床上需继续通过宣教、随访的形式进行干预。把危险因素控制在目标水平内,从而防止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心肌梗死随访干预

    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致子宫切除的临床探讨

    张晓铭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导致子宫切除的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致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例病患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患者年龄、有无妊娠史、葡萄胎 B 超检查时是否存在特征性表现等均是导致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结论:对于绝经期女性而言,极易产生误诊,因此只有对患者病症进行详细的资料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区分子宫肌瘤与侵蚀性葡萄胎之间的区别才能够作出正确判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侵蚀性葡萄胎子宫肌瘤子宫切除临床探讨

    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小头骨折

    吴崇昊戴进
    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倾斜移位60度以上的儿童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儿采用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复位良好,较好2例。结论: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小头骨折可靠有效。

    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桡骨小头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曾美秀谢晓宝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 Th1、Th2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并研究其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是否具有相关性,探讨其T 辅助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 MM 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 Th1、Th2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β2-MG 水平。结果:①.II、III 期 MM 患者 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为(8.24±1.25)%、(9.27±0.73)% VS(11.16±0.42)%(均 P<0.05), MM 组间及 I 期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II 期 MM 患者 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 I 期降低,为(0.87±0.09)% VS(1.46±0.1)%、(1.7±0.26)%(均 P<0.01),其余组间及与正常对照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II 期 MM 患者 Th1/Th2比值较对照组、I 及 II 期增高,为(11.47±0.75)% VS(8.04±0.41)%、(6.04±1.19)%、(7.68±1.41)%(P<0.05或0.01)。②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为(7.99±1.19)% VS(11.16±0.42)%,(P<0.05),其余组间及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降低,为(1.02±0.12)%、(0.73±0.11)% VS(1.46±0.1)%、(1.5±0.22)%(均 P<0.05);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1/Th2比值较对照组及化疗后稳定组增高,为(10.75±0.96)%、(11.43±1.25)% VS (8.05±0.41)%、(6.94±1.16)%(均 P<0.05)。③MM 患者 Th2细胞与β2MG 呈负相关(r=-0.376),Th1/Th2比值与其呈正相关(r=0.525)(p<0.05)。结论:MM 患者外周血 T 辅助细胞亚群存在异常,Th1、Th2细胞比例降低及 Th1/Th2比值增高与临床分期、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的价值。

    多发性骨髓瘤流式细胞术TH亚群β2微球蛋白

    误吸环氧乙烷一例报道

    王刚赵波
    83-83页

    非小细胞肺癌 N1期淋巴结分检及意义

    张磊郭占林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 N1期淋巴结的剖取及病理检测结果,了解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病理分期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目前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的病理分期是指导临床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最可靠依据,任何一种术前的淋巴结转移判定方法都无法达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程度。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术中 N1淋巴结和 N2淋巴结彻底清扫及病理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N2淋巴结的清扫比较规范,有明确的标准,而 N1淋巴结的清扫则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随着人们对肺癌的认识深入,N1淋巴结被逐渐重视起来。本文主要对 N1期淋巴结,尤其是13~14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做一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N1期13组14组淋巴结病理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