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月刊

1004-7484

yishi010@163.com

010—52580688

100871

北京市北京大学871-009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Journal China Hw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陈学英
    4035-4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医院在工作中应该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对基层医院中中医护理管理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对中医护理的管理有所改进。

    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管理质量

    浅谈妊娠期营养及保健

    刘慧丽
    4036-4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期营养与保健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孕期营养、膳食认知、心理等方面对孕妇和胎儿的重要影响,达到加强对孕期营养与保健重视的目的。

    孕期营养孕期保健

    阿司匹林胃漂浮微球的制备

    秦彩棉
    4036-4037页

    支气管哮喘诊治体会

    邱婧曹金陵
    4037-4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体会。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论:应该加强医生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防止误诊;尤其对于老年人哮喘,更应引起重视;给予哮喘患者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支气管哮喘诊治体会

    154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输血指导

    苏湘晖粟玉萍代敏胡滨...
    4038-4038页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建华
    4038-4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到武汉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3例终止妊娠患者,11例紧急避孕患者,3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都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进行治疗后,22位终止妊娠患者痊愈,10位紧急避孕患者达到疗效,26位异常子宫出血痊愈,27位子宫内膜炎痊愈,5位其他疾病的患者痊愈。结论:米非司酮对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低,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

    浅析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脑病

    刘玮罗小蓉
    4039-4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此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诊断标准不明确。本文从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形态改变、临床表现及与Alzheimer病、神经营养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糖尿病脑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障碍

    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

    车七梅王丹凤
    4040-4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5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做好器械保养。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疗效满意。结论:精心护理准备及术中熟练护理配合,可使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顺利完成。

    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配合

    乡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林扬眉魏永传张静
    4040-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潍坊市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354名乡村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乡村医生SCL-90的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2.男乡村医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方面的得分高于女乡村医生。3.4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各因子与40岁以下乡村医生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采取相关措施。

    乡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

    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王晓玲白瑞平
    4041-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诊科患者体现出病情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而急诊科护理人员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其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需要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的血液、排泄物、体液等,因此急诊科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文章汇总分析了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危害及暴力危害等,并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急诊科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程度。

    急诊科护士危害因素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