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2917135;52917136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邮局84-168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研究

    刘长志
    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及其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份至2013年8月份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诊断病情和腹腔穿刺术确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诊断,全组30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局限性与弥漫性肿胀,其中包括4例急性坏死型患者,占13.3%(4/30);26例急性水肿型患者,占86.7%(26/30).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中应用CT进行诊断,能够为医院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CT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诊断价值

    26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梁晓红
    1159-1160页

    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分析

    梁炯芳
    1160-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本院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进行检测的268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并论述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结果 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本院认为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包括受检者本身的原因、试剂的原因、检验人员的原因等等.结论 临床血液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良好,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控制,以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

    血液检测质量常见原因分析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李文世
    1161-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对肺癌进行诊断,探讨和分析其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此次研究的人员进行CEA和CA125、CY-FRA21-1和NSE检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和免疫发光夹心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肺癌患者中,其的CEA和CA125、CYFRA21-1和NSE水平要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EA和CA125在腺癌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以及小细胞肺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单项检测时,这四种标志物对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5.7% (32/70)、60.0%(42/70)、48.6%(34/70)、48.6%(34/70),然而这4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0%(63/70).结论 在对肺癌进行检测时,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其也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肺癌诊断

    X线数字钡灌肠大肠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肿瘤的应用对比

    李光辉
    1162-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X线数字钡剂灌肠大肠造影(钡灌肠)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应用及优缺点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0年03月-2012年03月在我院全部经X线数字钡剂灌肠大肠造影及螺旋CT检查结肠癌患者11例,并经结肠镜和手术病理确诊,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肿瘤对结肠壁浸润范围的诊断、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型、肠管蠕动情况等,钡灌肠检查较CT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是在判定癌肿是否穿透肠壁、邻近器官的受侵、并发症的有无、淋巴结及远隔转移等方面,CT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X线数字钡剂灌肠大肠造影是准确、有效、有价值的安全检查方法,而CT检查及后期图像处理是影像学诊断结肠癌必要补充手段,二者紧密结合,为结肠、直癌的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肠癌X线数字钡剂灌肠大肠造影螺旋CT胃肠道恶性肿瘤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临床探讨

    李莉卢静岳娟
    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准确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滤泡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2位患者的病例,根据所采集的患者临床病史及肿瘤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一位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甲状腺增大且无规整形态,探查发现大小为3.8cm ×4.0cm×5.6cm的一无完整包膜的肿块,颈内静脉受一大小为0.7cm×1.8cm的瘤体压迫.超声诊断为左侧甲状腺癌伴颈内静脉癌栓,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为左侧滤泡状甲状腺癌.另一位患者一年前做过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确诊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由于种种原因,术后未进行下一步治疗.此次查体触及大小为4.5cm×5.5cm的一界限不清的包块,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甲状腺摘除干净,无残留组织,左侧颈内静脉增粗最大处直径可达1.8cm,管腔内发现一大小为1.8cm ×2.3cm的瘤体.超声诊断考虑为原甲状腺未分化癌浸润转移导致的左侧颈内静脉大癌栓.最终由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结论 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滤泡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诊断明确,准确率高.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颈内静脉癌栓

    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的MRI和CT对比研究

    李炳华
    1163-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患者进行MIR和CT的对比研究.方法 择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7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和CT全身扫描机,进行矢状T1和T2W1扫描,T1W1病变区或/和T2wl横轴扫描及相似层面的CT横断对照扫描.结果 6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患者中,有15例单椎间发生者,47例多椎间发生者.MR变现为黄韧带附着区T1W1和T2W1像增厚的异常低信号影,CT则全都显示为骨样密度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论 表现胸椎黄韧带骨化和脊髓受压的情况,MR是最优方法.而在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所合并的其他脊柱退行性变方面,CT明显要优于MRI.而使用MRI结合CT平扫的方法则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的最佳方法.

    MRICT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狭窄

    MR常规序列结合磁敏感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分析

    黄飞
    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T1WI、T2WI、磁敏感(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扫描,其中6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病例中,单发病例19例,多发病例9例,共发现病灶78个,其中SWI序列可发现全部78个病灶,T1及T2序列可发现46个病灶.在T1 WI上,病灶可呈低、稍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在T2W1上,病灶呈高或混合信号,较有特征性的表现为T2WI周围低信号环.于SWI序列病灶呈低信号或爆米花样、桑葚样混杂信号.6例增强扫描病例中所见病灶均未见确切强化.结论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有特征性的信号改变,MR常规序列结合磁敏感序列能更准确、更全面的对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作出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磁敏感成像

    血浆及脑脊液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贾永雄陈涛
    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了联合检测血浆和脑脊液D-二聚体含量(D-D))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脑系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选择30例同期到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 CA-550)上同时测定空腹血浆及脑脊液D-二聚体浓度含量.结果 ACI患者血浆和脑脊液D)-D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脑梗塞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脑脊液D-二聚体

    肾病透析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检测误差原因分析

    杜艳双
    1165-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肾病透析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测定出现误差的因素.方法 对83例肾病透析患者血清钾离子明显异常的标本进行复查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在83例异常结果中有56例纠正了检测值.产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标本溶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止血带加压使用时间过长、采血时间和部位不当,极少数是由于离子检测仪吸样量不足和仪器本身故障引起.结论 及时发现血清钾离子浓度严重异常的标本,及时寻找和分析导致结果异常的原因并及时复查该标本,则能够有效减少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血清钾离子浓度误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