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2917135;52917136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邮局84-168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

    齐永霞耿丽莹
    1293-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72例,实验组采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内营养,两组均采用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近,治疗10d后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低糖肠内营养能降低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RQ、VE、VC02、V02,降低PaCO2,升高PaO2,对COPD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低糖肠内营养

    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中的疗效观察

    彭宏宇
    1294-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斜肌功能亢进中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或转位术的疗效.方法 根据Nelson的分级法将其分为1+-4+,对55例均行下斜肌亢进分级检查,1+-2+者行下斜肌阶段切除术.3+-4+者下斜肌阶段切除加下斜肌转位术;如合并其他眼外肌手术,则可同时行上直肌、内直肌或外直肌手术.结果 55例(58眼)中,52例(55眼)术后下斜肌亢进消失,其垂直斜度在第一眼位、下斜肌作用方向和上斜肌作用方向均获矫正,1例过矫,2例中因术前斜度>20°,术后虽下斜肌亢进消失,但垂直斜度仍>5°,再行患眼下直肌加强而解决.55例术后观察3-12个月.完全矫正者52例占94.54%,欠,过矫者3例占5.46%,无1例发生粘连综合症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不同下斜肌功能亢进依据分级不同选择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效果稳定.

    下斜肌功能亢进肌部分切除术前转位术疗效

    I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的临床应用

    刘静
    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应用IL-2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组)大剂量化疗结束后进行IL-2治疗,并随机挑选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停药观察,不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治疗组随访结束时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的CD4,CD8及比值平均比化疗前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结束后IL-2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化疗后的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急性白血病免疫治疗IL-2

    探讨消化道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马超群
    1295-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道内科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胃镜检查的方法对患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消化道肿瘤、胃溃疡、急性胃黏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造成的,同时男性患者多与女性患者,在年龄分布特点上,位于40-60岁的中年组最多,大于60岁的老年组最少,青年组居中.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造成的,并有着上升的趋势,同时和患者的年龄与性别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根据这一特点和相关因素,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特点与因素

    胃肠道癌组织中检测癌基因的实用价值

    罗明惠包海龙孟亚飞朱林琳...
    1296-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组织中检测癌基因的实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为了解胃肠道癌组织中相关癌基因表达、激活、功能及临床意义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新近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胃肠道癌致病基因的研究将对其治疗及预防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本文就胃肠道癌发生发展中常见的相关基因予以综述.

    胃肠道癌检测癌基因价值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刘征
    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52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26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和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一种安全、理想、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临床疗效

    阴茎背神经分支切除术治疗早泄688例临床研究

    彭智攀
    1298-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阴茎背神经分支切除术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门诊早泄患者688例,平均年龄30岁(20-50岁),在行阴茎背神经分支切除术后3个月时随访,调查患者性交时射精潜伏期在手术前、后的改变情况.结果 661例(96.07%)疗效满意,手术后射精潜伏期≥4分钟,25例(3.63%)疗效好转,手术后2分钟≤射精潜伏期<4分钟,2例(0.30%)无效,手术后射精潜伏期<2分钟.结论 阴茎背神经分支切除术对年龄在20-50岁早泄患者有满意的疗效,延长了性交时间,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男性性功能障碍早泄阴茎背神经分支切除术疗效

    CD44V9和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刘爱华王丽娟
    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V9及nrn23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而CD44V9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了96例胃癌中CD44V9及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状况,探讨两者之间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胃癌CD44V9nm23免疫组化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放置与不放置引流管随机对照研究

    林龙伟王玉联
    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是否需要全部放置引流管.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旅顺口区人民医院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无引流管组158例,切口皮内缝合;引流管组150例,两组病人均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现查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对比,并发症发现及恢复时间无差异.结论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不放置引流管安全有效,对部分病例可以推广应用.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引流管不置管引流

    研究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容腔内人工受精疗效分析

    孔彦芳
    1299-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并分析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容腔内人工授精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授精的433对夫妇870个周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促排卵周期容腔内人工授精,对照组为自然周期容腔内人工授精.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周期容腔内人工授精后的妊娠后果,及探讨其对妊娠的意义.结果 实验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较明显,且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流产率及宫外孕率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促排卵周期容腔内人工授精增加了妊娠率,但是妊娠后的流产及宫外孕现象也相应增加,给孕妇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