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陆大祥

月刊

1000-4718

obsbjb@jnu.edu.cn

020-85220269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bg样ATP酶1促进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张毅王鑫许晗魏子辰...
    57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Obg样ATP酶1(Obg-like ATPase 1,OLA1)基因在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OLA1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并考察GSE181063数据库中OLA1的表达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感染逆转录病毒的方法,在Romas细胞中构建OLA1基因稳定敲减(OLA1-sh)和阴性对照细胞系。为判定敲减OLA1对Romas细胞生长机制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法、小鼠皮下成瘤实验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TUNEL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CGA数据库中48例DLBCL患者的差异基因,分析OLA1基因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关联。RT-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结果:OLA1基因在DLBCL中呈高表达(P<0。05),敲减OLA1能显著抑制Romas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P<0。05或P<0。01)。此外,敲减OLA1还能促进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 6,CDK6)、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敲减OLA1基因能够显著抑制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的诱导。

    Obg样ATP酶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耐辐射肺腺癌细胞模型的放射生物学鉴定

    陈家靖刘晏娜曾琴金鑫...
    586-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体外构建耐辐射的肺腺癌细胞模型,研究与肿瘤细胞辐射抗性相关的生物学变化。方法:通过分次照射建立了耐辐射的肺腺癌细胞模型A549RR;将A549和A549RR细胞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和8 Gy辐照,检测亲本细胞与耐辐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放疗的敏感性;在A549、A549RR和辐射抗性部分消失的A549RR'三个细胞系中分别设置顺铂治疗组、顺铂联合放射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细胞对化疗及联合放化疗的敏感性;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549和A549RR细胞在接受0和8 Gy辐照后的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使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检测活性氧(ROS)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并对细胞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与亲本A549细胞相比,A549RR细胞的辐射抗性显著增强(P<0。01),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化疗前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差异。相比亲本A549细胞,处于G2/M期的A549RR细胞显著减少(P<0。01),处于S期的A549RR细胞显著增多(P<0。01);高剂量辐照后,亲本A549细胞发生S期阻滞,而A549RR细胞的细胞周期在辐照前后无显著差异。此外,A549RR细胞在接受辐照后相比A549细胞DNA损伤减少(P<0。01),ROS水平降低(P<0。01),辐照前后A549RR细胞中8-OHdG水平和凋亡率无显著差异;A549RR细胞中处于衰老的细胞多于亲本A549细胞(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耐辐射细胞模型,探究了放疗对耐辐射肺癌细胞存活的影响及其在细胞周期、DNA损伤、凋亡、衰老以及氧化应激水平方面的变化,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肺癌放疗抵抗机制。

    肺癌辐射抗性DNA损伤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衰老

    N-甲基芸香碱通过调控ERK通路诱导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自噬

    黎思源罗宇悠罗雄明王仲宇...
    594-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已知红树林相关植物能够产生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尽管这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需阐明。本研究侧重探讨一种来源于红树林相关植物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Lour。)Tan。]的生物碱N-甲基芸香碱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大管茎皮中分离得到15种化合物。其中,N-甲基芸香碱被筛选用于评估其对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划痕实验、Hoechst 33342/PI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细胞迁移、凋亡以及与自噬相关的蛋白的影响。结果:N-甲基芸香碱在24 h内抑制了U87细胞的迁移活动,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促使U87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提高了U87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此外,在N-甲基芸香碱处理细胞后,发现ERK信号通路被下调。结论:N-甲基芸香碱能够诱导U87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这种效应似乎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红树林相关植物N-甲基芸香碱胶质母细胞瘤

    蓝斑核GABA表达神经元影响体温

    李嘉成刘昊东李鹏辉樊奇...
    60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蓝斑核作为能量调节枢纽参与调节能量稳态,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发挥体温调节作用,然而蓝斑核GABA表达神经元在体温调节方面的作用尚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蓝斑核GABA表达神经元是否参与体温调节。方法:运用化学遗传方法特异性抑制小鼠蓝斑核GABA能神经元活性,统计其体温、采食量、糖耐量、胰岛素耐受性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结果:抑制蓝斑核GABA表达神经元导致饥饿状态小鼠核心体温和IBAT温度显著下降(P<0。05),同时IBAT中的UC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蓝斑核GABA表达神经元可调控小鼠体温,为中枢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调节特定神经元群体来影响体温和能量代谢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于理解相关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蓝斑核γ-氨基丁酸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崔海燕闫清伟李红艳孙亚楠...
    610-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Tibetan medicine Ranasampel,RNS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右侧纹状体单点注射法制作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美多芭50 mg/kg),RNSP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kg)及正常组,共6组,每组8只。造模次日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当天及第7、14、21、28天分别称量动物体重;RNSP给药4周后进行阿扑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及腹侧被盖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纹状体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黑质P38、p-P38、JNK、p-JNK、ERK和p-ERK蛋白表达。结果:RNSP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PD模型组大鼠旋转频率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或P<0。01);黑质致密部及腹侧被盖区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纹状体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海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降低;黑质p-JNK/JNK、p-P38/P38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PD模型组相比,RNSP各组大鼠旋转频率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TH阳性神经元数目、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多巴胺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及p-JNK/JNK、p-P38/P38比值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低、高剂量组5-羟色胺含量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p-ERK/ERK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RNSP可改善PD动物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JNK/ERK信号通路,减轻中脑氧化应激反应,减少DA神经元丢失,提高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帕金森病认知

    电针通过影响海马突触可塑性改善糖尿病认知减退大鼠的学习和记忆

    付勤袁爱红杨骏樊吟秋...
    619-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电针(EA)对大鼠海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ap2k7)、磷脂酶A2 IVE组(Pla2g4e)、突触小泡蛋白(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及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EA对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DCI)大鼠学习和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认知减退的大鼠,随机分成DCI组和DCI+ EA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DCI+EA组在"胰俞"、"内庭"和"后三里"穴处给予针刺治疗,DCI组和对照组只固定于鼠板。造模前后和治疗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随机血糖和逃避潜伏期,EA治疗28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数量、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和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Map2k7、Pla2g4e、SYN和PSD9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I组大鼠随机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区病理损伤严重,突触超微结构散乱,突触密度显著降低(P<0。01),PSD厚度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Map2k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la2g4e、SYN和PSD9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DCI组比较,DCI+EA组大鼠随机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海马CA1区病理损伤减轻,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明显,突触密度显著升高(P<0。05),PSD厚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中Map2k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la2g4e和SY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PSD9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SD9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可以改善DCI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Map2k7、Pla2g4e、SYN和PSD95蛋白表达,提高突触可塑性有关。

    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电针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

    基于DJ-1/GPX4通路探讨加味二至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马贵萍陈冉肖稳康洪创雄...
    627-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加味二至丸(ME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巨噬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构建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以及低、中、高剂量MEP组,每组10只,以10只同背景的C57BL/6J为空白对照组。按照分组干预10周后,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病理学改变,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DJ-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表达。(2)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EP组,制备MEP含药血清。体外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血清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模型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组、MEP含药血清组和MEP含药血清+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组共5组。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EP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脂质沉积,ELISA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铁离子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形态,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检测各组细胞DJ-1、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铁蛋白重链1(FTH1)、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环加氧酶2(PTGS2/COX2)和NADPH氧化酶1(N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提示,MEP可以减轻小鼠主动脉窦根部斑块形成,显著升高主动脉DJ-1和GPX4的mRNA表达。(2)细胞实验结果提示,ox-LDL诱导下的RAW264。7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多,ROS、MDA和总SOD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降低,p53、PTGS2/COX2和NOX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DJ-1、GPX4、SLC7A11和FT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ox-LDL组比较,MEP含药血清组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减少,ROS、MDA和总SOD水平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p53、PTGS2/COX2和NOX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DJ-1、GPX4、SLC7A11和FT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MEP可以抑制AS巨噬细胞铁死亡,从而延缓AS进展,其机制与DJ-1/GPX4信号通路有关。

    加味二至丸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铁死亡

    双下肢缺血后处理保护再灌注心肌时效性及对线粒体通路调控的研究

    邢大一张涌李毅梁法禹...
    637-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即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保护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的时效性及对心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的调控。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组、缺血后处理组、RIpostC组及RIpostC延迟1、5、10、15、30和60 min组。阻断左冠脉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MI/R模型;气囊袖带阻断双下肢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实施RIpostC。再灌注24 h后,Evans blue和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与血清心肌钙蛋白I变化。TUNEL和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染色观察心肌凋亡和坏死;线粒体水肿实验观察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MI/R组比较,RIpostC及RIpostC延迟1、5、10和15 min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RIpostC延迟30和60 min组则无明显改变。缺血后处理与RI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类似保护效应。RIpostC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RIpostC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亲环蛋白D(cyclophilin D,CypD)、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心肌再灌注后15 min内实施RIpostC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类似;RIpostC通过调控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坏死通路减轻MI/R损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细胞凋亡坏死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大黄糖络丸通过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炎症反应

    姚建莉梁永林任梦函杨丽霞...
    646-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糖络丸(RSP)防治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大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ZDF(fa/+)大鼠作为对照组;高脂饲料诱导成模的75只雄性ZDF(fa/f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中、低剂量RSP组,以及二甲双胍组,每组15只。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血清,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D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腹主动脉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大鼠腹主动脉中PI3K、Akt和NF-κB p65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腹主动脉组织中PI3K、Akt、p-Akt、p-IκB和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SP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LDL-C、TG和T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IL-6、TNF-α和CD4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腹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显著减轻,腹主动脉中PI3K、Akt和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水平,以及MCP-1、p-Akt和p-Iκ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RSP可降糖调脂并减轻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大黄糖络丸糖尿病大血管病变ZDF大鼠炎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橘红桔梗植物饮品对小鼠急性肺损伤和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作用研究

    刘岩唐冬梅段蕊肖素军...
    653-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橘红桔梗植物饮品(TPC)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和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LI组及低、中、高剂量(0。8、1。6和3。2 mL/d)TPC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持续1周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采用脂多糖气管内滴注建立小鼠ALI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组织中I-κBα和NF-κB的蛋白含量。(2)将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组及低、中、高剂量(0。8、1。6和3。2 mL/d)TPC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持续1周及地塞米松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和鼻内刺激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E、IL-5和IL-13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LI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明显炎症细胞浸润;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MPO活性及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IL-10含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组织中I-κBα 蛋白含量降低,磷酸化NF-κB的蛋白含量升高(P<0。05)。与ALI组比较,高剂量TPC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明显减轻;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含量升高(P<0。05);肺组织中I-κBα 蛋白含量升高,磷酸化NF-κB的蛋白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有明显的炎症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小鼠血清中的IgE和IL-13含量升高(P<0。05)。与支气管哮喘组相比,高剂量TPC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细胞及肥大细胞减少;小鼠血清中的IgE含量下降(P<0。05)。地塞米松组小鼠IL-13含量下降(P<0。05)。结论:TPC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LI,减轻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过敏反应,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肥大细胞浸润和IgE生成有关。

    橘红桔梗植物饮品急性肺损伤支气管哮喘炎症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