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表面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表面工程
中国表面工程

刘世参 

双月刊

1007-9289

cse1988@263.net

010-66719584

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中国表面工程/Journal China Surface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1988年创刊的《表面工程》杂志,1997年由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表面工程》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表面工程》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其编委会由5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它主要内容有:热喷涂、电镀、电刷镀、化学镀、离子渗镀和浸没、高能束表面改性、喷丸强化、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以及纳米表面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艺试验、工程应用及前瞻综述等。主要技术和工艺:热处理、热喷涂、电镀、电刷镀、离子渗扩(PVD、CVD)、高能束(激光束、电子束)熔覆、喷丸强化等。《中国表面工程》已经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同时被五大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如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Technology))、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Natural Scienc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且于2008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微囊砂轮磨削工件表面自润滑层的形成

    关集俱徐正亚杨兰玉夏雨...
    254-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磨削时磨削液难以有效渗入磨削区域起冷却润滑作用.提出利用润滑剂油酸(OA)填充碳纳米管(CNTs)制备CNTs@OA纳米微囊,并以其为填充剂制备树脂砂轮,磨削时随着纳米微囊的破裂,油酸可释放到磨削区形成自润滑层起润滑作用,从而提高砂轮的磨削性能.首先,制备纳米微囊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微囊在砂轮中的存在形式,考察微囊的填充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其次,研究砂轮磨削GCr15钢时纳米微囊的含量和磨削速度对磨削力、磨削温度、磨削比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磨削过程中纳米微囊释放润滑剂油酸并产生自润滑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纳米微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抵抗树脂砂轮的固化温度并保护其中的油酸,当微囊的填充量小于16%时,砂轮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与普通砂轮比,纳米微囊砂轮磨削时的磨削力可减小40%,磨削温度降低45%,工件表面粗糙度减少15%,磨削比可提高30%.磨削过程中,砂轮中的纳米微囊可将其空腔中的润滑剂油酸不断被释放到磨削界面上形成自润滑层,使砂轮具有了较好的自润滑作用,从而提高了其磨削性能.研究成果可为解决磨削过程的润滑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路线.

    碳纳米管油酸纳米微囊砂轮自润滑磨削性能

    锆基非晶合金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工艺及废液处理

    王成勇唐梓敏丁峰黄瑜...
    26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在非晶合金结构件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会产生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氟离子废液.为了提高锆基非晶合金结构件的表面质量以满足其使役性能,研究抛光时间、工作电压、硫酸铵浓度、初始温度、工件入水深度、阳极挂具材料等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工艺参数对锆基非晶合金表面粗糙度、晶化情况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参数组合优化,对比不同参数对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程度.最后针对抛光后废液污染的问题,探究并配套合适的废液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影响抛光后材料表面质量因素的显著程度为抛光时间>工作电压>初始温度>硫酸铵浓度,最优抛光工艺参数组合为抛光时间8 min,工作电压220 V,初始温度88 ℃,硫酸铵浓度为5%,此时表面粗糙度为0.103 μm.经化学混凝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废液中的重金属和氟离子浓度均能达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在锆基非晶合金的实际生产提供工艺指导,有助于推广锆基非晶合金结构件的产业化应用,促进锆基非晶合金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锆基非晶合金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表面质量工艺优化废液处理

    激光冲击强化对FV520B钢疲劳寿命的影响

    金丹刘壮郭超越李卓群...
    280-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叶轮的使用寿命,对叶片的抗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光冲击强化(LSP)处理是提高材料抗疲劳性能的重要途径.针对FV520B钢棒状试样进行LSP试验和不同应变幅值下的单轴低周疲劳试验,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LSP后试样的表面硬度由330 HV提升至490 HV,且LSP后试样表面产生约-90 MPa的残余压应力.相比于未冲击试样,LSP试样的疲劳寿命均有所提高,±0.5%应变幅值下试样的疲劳寿命提高132.2%.SEM结果表明,LSP后试样表面产生的残余压应力抑制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裂纹萌生位置由试样表面向次表面转移,且疲劳条纹的间距和韧窝尺寸减小,从而延长了试样的疲劳寿命.采用Manson-Coffin方程针对光滑试样和LSP试样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总的来说,对于光滑试样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LSP试样,预测的疲劳寿命偏保守.考虑残余压应力的影响针对Manson-Coffin方程进行修正,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可为FV520B材料LSP处理工艺和疲劳失效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激光冲击强化低周疲劳残余应力疲劳断口疲劳寿命预测

    中文摘要

    前插1-前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