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出版
中国出版

姜军

半月刊

1002-4166

010-87320413 87319679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2350信箱

中国出版/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名编辑的使命与担当

    袁舒婕
    1页

    出版要闻

    4页

    以高水平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邬书林
    5-7页

    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名编辑培养路径探析

    张立科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激发整个出版业特别是名编辑出版队伍的创新力、创造力.本文在充分认识新时代名编辑培养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名编辑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而探讨名编辑的创新培养路径和机制.

    文化强国名编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

    冲击与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编辑的职业调适

    侯宏虹赵家仪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给出版业及其从业人员带来了智能化转型的机会和挑战.本研究基于工作适应理论框架,对一线图书编辑开展深度访谈发现,图书编辑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演进趋势,存在职业技术、职业能力、职业认知三重调适路径.在三重路径的交织融合中,图书编辑正逐步重构智能出版时代职业适应的全新认知.

    生成式人工智能图书编辑技术认知职业能力职业调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题出版:主要成就、突出特色与经验启示

    周蔚华熊小明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主题出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最显著的标志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75年中,主题出版诞生了一批标志性产品,并在功能定位、选题运作、内容呈现、宣传推广、渠道发行和出版形式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在新的发展阶段,主题出版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精品力作服务广大人民,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在理论与实践的往返中不断获得新生命.

    新中国成立75年主题出版马克思主义特点经验

    创新性提高国际出版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马汝军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性提高国际传播尤其是国际出版能力,重在选准议题解决讲什么的问题、选对作者解决谁来讲的问题、选对方法解决怎么讲的问题、选对媒体解决哪里传的问题.推动国际出版高质量发展,用好国际专家传播好中国声音,既要加强政策引导,主动设置议题,切实解决"有理说不出"的问题;又要联合发力,实现立体传播,切实解决"说了传不开"的问题;还要推进融合创新,构建传播机制,切实解决"传了不够响"的问题.

    国际出版国际传播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视觉报道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我国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平台数据为样本

    宁海林常誉维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日报》、新华社、CGTN在社交平台X账号发布的"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视觉报道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研究模型,重点考察可能对国际传播效果产生影响的主题类型、画面元素、叙事视角、呈现形式、话题标签、外部链接、文案长度和影像数量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主题在传播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人物活动""数据列举"与"多元融合"等画面元素和数量丰富的影像对报道传播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现有话题标签的使用以及过短、过长文案并不利于信息广泛传播,而呈现形式、叙事视角和外部链接的影响并不明显.

    中国式现代化视觉报道传播效果影响因素

    旅行书写与国际传播:信息来源可信度理论下社交媒体的中国呈现

    任孟山王琳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跨国旅行视频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和激发国际抵达意愿的一种方式,亦成为一种新的国际传播样式.文章探讨了社交媒体上外国旅游博主的国际传播行为,即如何通过其视频内容影响受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旅行的认知与期待;识别了优兔平台上China Travel(中国旅行)视频中的 6 个主题:国家形象、设施服务、休闲娱乐、环境氛围、旅游资源和服务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视频博主的身份和视频拍摄的专业性会影响受众对视频内容的信任度;China Travel的叙事话语挑战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并制造了受众对中国旅行的期待;受众在评论区的互动中将视频内容与自身需求和经验相联系产生了情感共鸣.

    ChinaTravel社交媒体国际传播

    算法媒介化问责:数字新闻监督的内涵、操作流程及本土化构建

    张岩松张晨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问责作为自动化决策治理可资使用的重要工具,成为计算科学、法学、政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关注的热点议题.新闻传播学亟需在算法问责的框架下探索媒体监督与算法权力监督的关系,并力图在操作层面澄清媒体监督报道的对象、程序流程,并积极推进本土化构建.作为算法媒介化问责的数字新闻监督,其时效性和普及性,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问责系统因时滞性而产生的问责空白.在多元参与视角下,媒体应基于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对算法存在的偏见歧视、预测或分类错误以及滥用等问题展开独立调查.

    算法透明算法问责媒介化问责数字新闻监督自动化决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