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花苜蓿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赵恩华谢建平张钰靖安渊...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花苜蓿品种WL-525HQ为材料,用发根农杆菌介导毛状根转化,分析毛状根分化率及转化率,筛选最优的转化方案,以快速获得紫花苜蓿转基因材料.结果 表明:当发根农杆菌侵染苜蓿叶片的菌液浓度OD600达0.5时,毛状根分化率可达72%;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8mg/L潮霉素时,毛状根的分化率及转化率都相对较高,分别为30.7%~33.2%和59.7%~67.9%,转化方案可靠;在以毛状根为外植体诱导全株时,采用羧苄青霉素能够有效抑制细菌,5mg/L潮霉素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最好.优化了以毛状根为外植体探究紫花苜蓿全株的转化方案,并应用于耐铝基因MsLEA2研究,为紫花苜蓿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

    紫花苜蓿发根农杆菌毛状根转化铝胁迫

    小报春幼苗对NaCl胁迫及外源钙缓解的生理响应

    贾茵向元芬宋宜霖王琳璐...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盆栽小报春幼苗为材料,探讨其在6种NaC1浓度(0、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处理1d、4d、7d、10d下生理指标的变化;选择150mmol/L NaC1溶液模拟盐环境,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CaC12(0、5mmol/L、10mmol/L、15mmol/L、20mmol/L)后测定小报春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研究小报春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以及外源钙的缓解效应.结果 表明,在NaC1处理第1d,浓度为50mmol/L时,小报春生长指标比对照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处理第4~10d,当浓度≥50mmol/L时游离脯氨酸含量相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NaC1浓度≥100mmol/L,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浓度≥150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株高显著减少(P<0.05);当处理第7~10d且浓度≥150mmol/L时,小报春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显著减少(P<0.05),NaCl处理1~10d内各浓度处理下的抗氧化酶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NaC1浓度≥150mmol/L时,小报春幼苗受到了显著迫害.施用外源CaC12后,小报春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随外源CaC12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减少,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说明适宜浓度的CaC12可明显提高小报春的抗盐能力,其中以浓度10mmol/L效果最佳,当CaC12浓度超过15mmol/L时对小报春幼苗产生新的盐害.

    小报春NaC1外源CaCl2保护酶渗透调节

    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萨仁其力莫格荆佳强秦洁张海芳...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贝加尔针茅草原围封、放牧和刈割3种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羊草和扁蓿豆3种主要植物叶片和土壤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表明,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全氮含量和贝加尔针茅、扁蓿豆叶片氮磷比;刈割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碳氮比,显著降低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全氮含量和氮磷比(P<0.05).利用方式、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围封增加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10~20cm土层土壤碳磷比.不同利用方式对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不显著.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密切相关,但不同物种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分异.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植物利用方式贝加尔针茅草原

    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季波何建龙王占军刘凤凤...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封育未补播处理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可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15.0kg/hm2可分别提高土壤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深翻播量15.0kg/hm2、7.5kg/hm2和封育未补播措施均可提高浅层(0~10cm)土壤碳氮比;浅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7.5kg/hm2可提高10~20cm土层土壤碳氮比.深翻耕且播量为30.0kg/hm2的人工补播措施较其他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但从操作性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封育未补播措施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为此,为兼顾当地草地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长期监测,选择适宜的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措施.

    翻耕补播措施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碳氮比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

    有机物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库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温馨红梅张月鲜裴志福...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土默川苏打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库与质量的影响.设置生物炭(BC)、牛粪(CD)、羊粪(GM)、玉米秸秆(SW)和对照(CK)共5个处理,于2019~2020年春季将所有有机物料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10.5t/hm2)为基准,按等量有机碳量(2.4t/hm2)的方式添加.于秋收后采集土壤样品,通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来评价土壤质量.结果 表明:(1)有机物添加处理下,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显著高于CK(P<0.05),其中秸秆处理主要增加了难氧化有机碳(P<0.05),其余处理下易氧化和难氧化有机碳均有所增加(P<0.05);(2)牛粪和羊粪添加处理下,0~3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显著提升(P<0.05),牛粪和秸秆添加显著降低土壤碱化度(P<0.05),而生物炭和秸秆添加显著降低土壤pH;(3)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直径越小,占比越小,其中秸秆对大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最为明显(P<0.05);(4)有机物处理下,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CK(P<0.05),秸秆添加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5)生物炭对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佳(P<0.05),其地上生物量与玉米产量较CK增加80.37%和103.11%.各处理SQI由高到低依次为SW>BC>CD>GM>CK,对应的指数值分别为0.75、0.55、0.55、0.51和0.47.这表明,有机碳添加量为2.4t/hm2时,秸秆对中度碱化潮土的质量提升效果最好.为碱化土壤质量提升及有机物料合理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可行性建议.

    碱化潮土有机物料有机碳密度酶活性土壤质量

    植物多样性水平对豆禾混播群落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李惠珍王天琦宝音陶格涛张天宇...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材料,按照1、2、4物种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分析多样性水平对豆禾混播群落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直径0~1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地下0~28cm土层,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直径1~2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28~56cm土层.禾本科牧草的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增加,而豆科牧草的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减少.无芒雀麦和扁蓿豆叶面积指数随着多样性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羊草和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随着多样性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牧草根长、投影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面积指数与根长、根表面积和根投影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根尖数、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并没有显著关系.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使牧草根系分布更均匀,且羊草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根系分布更多,有利于利用地下水分及养分资源,以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及稳定性.

    人工草地豆禾混播植物多样性根系形态叶面积指数

    冷冻胁迫下磷肥对紫花苜蓿根颈含水量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陈卫东张玉霞夏全超滕泽...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尔沁沙地,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对紫花苜蓿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为0、100、200、300和400kg/hm2,越冬前期挖取紫花苜蓿根颈,人工模拟冷冻(20℃)和冷藏(4℃)处理,分析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和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低温冷冻较低温冷藏处理自由水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束缚水含量升高.低温冷冻处理下施用300kg/hm2磷肥的紫花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较低,且施用重过磷酸钙显著低于磷酸二铵;而脯氨酸和束缚水含量较高,且施用重过磷酸钙显著高于磷酸二铵.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低温冷冻处理下,施用重过磷酸钙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与自由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束缚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科尔沁沙地秋季施用300kg/hm2(P2O5)有利于紫花苜蓿安全越冬,重过磷酸钙优于磷酸二铵.

    磷肥紫花苜蓿冷冻胁迫抗寒性

    不同禾本科牧草在煤矿沉陷区的生长适应性与饲用价值比较

    畅宝花张艳秋翟书林许庆方...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 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综合评价表明,灰色关联度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狼尾草,无芒雀麦适宜作为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

    煤矿沉陷区禾本科牧草营养品质灰色关联度

    西藏高寒草原5种牧草养分含量及体外消化率季节变化

    张晓庆金艳梅田峻成德庆卓嘎...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西藏自治区岗巴县高寒草原天然牧草养分含量及消化率季节变化规律,选取垫型蒿、高原鸢尾、藏羊茅、藏西嵩草和线叶嵩草5种牧草,分别分析8月、10月和12月各种牧草的粗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和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干物质和纤维组分体外消化率.结果 表明:5种牧草中垫型蒿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7.28%)、线叶嵩草次之(15.73%)、藏羊茅最低(3.15%),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31%~1.84%和2.57%~9.90%,钙含量变幅较大(0.27%~4.94%),而磷含量相对稳定(0.09%~0.23%),高原鸢尾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84.42%和54.44%),而藏西嵩草和线叶嵩草较低;随季节变迁,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而纤维含量(除藏西嵩草)不断升高(P<0.05),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灰分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钙含量在物种和季节间大幅变动,除线叶嵩草外磷含量逐渐降低.就体外消化率而言,藏西嵩草和线叶嵩草的干物质(71.55%、68.42%)、中性洗涤纤维(53.36%、54.45%)和酸性洗涤纤维(42.10%、45.02%)较高,垫型蒿和藏羊茅次之,高原鸢尾最低(除8月外);除藏西嵩草外,其余4种牧草的干物质和中、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均为8月最高,10月次之,12月最低.综合以上,在岗巴县超高海拔高寒草原,藏西嵩草、线叶嵩草的营养价值最好,藏羊茅、垫型蒿次之,高原鸢尾最差.

    西藏自治区岗巴县高海拔地区牧草营养动态变化

    不同生长时期碱蓬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孙一航赵一航孔令泽来吴清莹...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且对盐碱土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采用Illumina NovaSeq技术分析松嫩平原盐碱土壤中不同生长时期碱蓬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从微生物的角度评价不同生长时期碱蓬对根际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蓬生长时期变化,根际土壤有机质(SOM)和总磷(TP)含量逐渐上升.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优势菌门.不同生长时期碱蓬土壤有效磷(AP)、有机质(SOM)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非根际土壤,并随着碱蓬生长时期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改变.总的来说,种植碱蓬能够有效改变盐碱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对盐碱土壤进行修复.

    高通量测序土壤理化性质碱蓬根际土壤盐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