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降水变化和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碳通量的影响

    彭大庆王海塔娜韩文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格局和氮沉降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研究较少.通过降水量增减(降水减少50%,对照,降水增加50%)和氮素添加(0、2.5、5、10 g N/(m2·a))的原位试验模拟荒漠草原降水变化和氮沉降的改变,采用Li-7810痕量气体分析仪和密闭式箱法测定土壤CO2和CH4的通量,探究降水和氮沉降对荒漠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5、10 g N/(m2·a)氮素添加在降水减少50% 时显著抑制荒漠草原CO2排放,在降水量增加50% 时显著促进CO2排放(P<0.05);降水增加会提高土壤含水量,使CH4吸收通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10 gN/(m2·a)氮素添加会显著抑制荒漠草原CH4吸收(P<0.05).说明降水是影响荒漠草原CO2、CH4通量的关键因素,高剂量的氮素添加(10 g N/(m2·a))会显著影响CO2排放和CH4吸收(P<0.05).降水变化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多年生植物地上生物量与CO2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温室气体降水量氮素添加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典型群落植物叶片-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及相互关系

    温华晨沈艳聂明鹤张鹏...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夏荒漠草原面积较大的4个典型草本群落(牛枝子群落、短花针茅群落、赖草群落和白草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群落叶片、土壤和微生物的碳、氮含量,探究宁夏荒漠草原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碳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群落叶片碳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白草群落(P<0.05);短花针茅群落叶片氮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群落(P<0.05);叶片碳氮比以短花针茅群落最高(P<0.05).(2)在0~15 cm土层牛枝子群落土壤碳和氮含量显著高于赖草群落和白草群落(P<0.05),在0~5 cm和15~40 cm土层牛枝子群落土壤碳氮比显著高于其他群落(P<0.05).(3)在0~15 cm土层白草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高,牛枝子群落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最低(P<0.05),在0~5 cm和15~40 cm土层短花针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高于赖草群落和牛枝子群落(P<0.05);不同植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熵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具有"聚表效应".(4)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叶片碳与土壤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碳、氮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物叶片、土壤和微生物在碳氮比率方面相关不显著.综上可得,在宁夏荒漠草原牛枝子群落在土壤碳、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植物与土壤在碳元素方面存在较强的依存关系,且土壤碳、氮在草原恢复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但植物与微生物间关系尚不明确.

    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植物-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

    根瘤菌-根系构型-丛枝菌根真菌对混播草地氮素固定与转移效率的影响

    朱亚琼黎松松王宁欣郑伟...
    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豆禾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牧草根系构型、结瘤和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 F)特征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转氮效率的影响,探究三者在生物固氮和转氮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减氮增效的豆禾混播草地建植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混播豆科牧草的比例增加,氮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根系阻隔处理使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与单播豆科牧草相比,混播豆科牧草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比根面积显著增加;不同混播比例间根系构型特征差异不显著.随着混播豆科牧草比例的逐渐递增,固氮酶活性虽未出现显著变化,但豆科牧草根系结瘤在数量、重量上逐渐减小;根系阻隔处理显著降低了固氮酶活性.与单播豆/禾牧草相比,混播草地土壤AM F属水平的类型更丰富;随着混播豆科牧草的比例增加,混播草地土壤AM F主导科和属的相对丰度呈增加趋势.混播牧草根系表面积、体积、直径和拓扑指数与牧草生物固氮、转氮能力呈正相关;混播牧草转氮能力和土壤AM F的物种类型与其根系侵染率、侵染强度密切相关.

    丛枝菌根真菌根瘤特征根系构型生物固氮效率转氮效率

    春季休牧时长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生产力和功能群的影响

    白云飞李青丰樊如月李浩铭...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季休牧有助于放牧草场植被合理利用,但是休牧时长仍有待探讨.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选取3块试验地,每块试验地设置休牧1个月(4月10日至5月10日休牧,参照当地现行政策)、休牧2个月(4月10日至6月10日休牧)以及全年休牧3个处理,于2019~2021年连续3年的8月中旬即植物生长旺季监测草地地上生物量、主要功能群和各等级牧草地上相对生物量.结果显示:2019~2021年,休牧2个月处理草地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休牧1个月处理(P<0.05);多年生禾草和优等牧草地上相对生物量较休牧1个月处理更高,且随休牧年限增加多年生禾草地上相对生物量呈增长趋势,而休牧1个月呈减少趋势.与全年休牧相比,休牧2个月处理2019年和2020年草地地上生物量显著较低(P<0.05),而在2021年两者无显著差异;与全年休牧相比,休牧2个月处理多年生禾草地上相对生物量更高,一、二年生植物地上相对生物量更低,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地上相对生物量更高且随休牧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全年休牧的低等牧草地上相对生物量在年际间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草地利用角度而言,春季休牧2个月比休牧1个月草地生产力更高,植物组成结构更为合理,更符合生产需求.

    春季休牧生物量功能群牧草等级

    优良饲草大麦DH株系的创制及品质评价

    王亦菲张述伟宗营杰高茹雪...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创制饲草大麦专用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构建大麦品种花22和育种中间材料QS3的DH群体,以花22的株高(约80 cm)为参考,在田间筛选高秆、生长旺盛的后代DH株系,并对其农艺性状、抗倒伏性以及饲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筛选到的63份高秆D H株系中有10份D H株系的抗倒伏能力显著优于亲本花22(P<0.05),其中有6份DH株系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亲本花22(P<0.05);抗倒伏能力与基部第二节间的直径和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株系之间的饲草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份DH株系的粗蛋白含量达到7.00%,2份D H株系的总淀粉含量达到30% 以上,均高于花22,说明这3份D H株系的饲草品质优于花22.这些种质材料的获得为培育饲草专用型大麦品种奠定了基础.

    大麦DH株系株高抗倒伏饲草品质

    75份箭筈豌豆种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

    陆忠杰刘志鹏周强聂斌...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自花授粉一年生豆科饲料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但其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相对欠缺.测定12份V.sativa和63份亚种V.sativa subsp.nigra种质的茎粗、株高、茎长、倒伏指数、盛花期、生育期、鲜重、荚果长、单株干重、荚果宽、荚果厚、裂荚率、单株种子产量、单株荚果数以及单荚粒数等15个农艺性状并进行模式分析、基因型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均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变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2份V.sativa和63份V.sativa subsp.nigra种质分别分为2组和3组,并筛选出以V.sativa和V.sativa subsp.nigra种质中第1组种质为主的高草产量种质群体、以V.sativa种质中的第1组种质和V.sativa subsp.nigra种质中的第2组种质为主的高种子产量和低裂荚率的种质群体,为箭筈豌豆育种提供了数据支持.

    箭筈豌豆农艺性状种质资源模式分析

    湖南冬闲田高产优质饲用小黑麦新品系筛选研究

    何鹏亮揭红东谭燕群邓荟芬...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草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的小黑麦品系,以小黑麦品种中饲1877和黑麦品种中饲507为对照,研究了3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41、中饲3297和中饲1640)在湖南冬闲田(湘东试验站、湘西试验站、怀化试验站和湘中试验站)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种质间中饲3297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最高,抗倒伏性最好;试验点间湘西试验站的平均分蘖数和鲜、干草产量最高;试验点与种质互作效应间湘西试验站的中饲3297的鲜、干草产量最高.种质间中饲3297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粗灰分、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中饲3241的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最低.综合分析,中饲3297小黑麦新品系高产、优质、抗倒伏,适宜在湖南冬闲田种植.

    小黑麦黑麦农艺性状草产量营养品质

    补播和施肥对退化草甸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国富孙雪肖知新白珍建...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北黑土区退化草甸为研究对象,评估了2017~2019年补播、施肥及其组合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最佳的退化草甸修复措施.结果表明,补播羊草显著降低了土壤p H值,2019年较2017年土壤p H值降低0.25;补播与施肥对土壤电导率、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补播与施肥组合处理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综合分析可知,补播野大麦与施农家肥的组合处理对东北黑土区退化草甸整体修复效果最佳.

    退化草甸补播施肥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

    荒漠灌区种植年限对红豆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梁鹏飞南丽丽马彪何海鹏...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田试验,对不同种植年限红豆草(1a、2a、3a和4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灌区红豆草人工草地的合理建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红豆草种植年限延长,根际土壤pH值降低,速效磷含量减少,而速效钾、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3年生草地达到峰值,且1年生、3年生草地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2年生、4年生草地;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4年生草地最高,Chao1、Shannon-wiener、Simpson指数均在4年生草地最低;随种植年限增加,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放线菌门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丰度先增加后降低;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示,速效氮和碱性磷酸酶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

    红豆草种植年限根际土细菌群落结构

    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李孟滕王芯马晓冉白贞婷...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性,分离纯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试验田有根腐病表现的苜蓿根部样品上的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theβ-tubulin gene(TUB)序列分析鉴定其种类,并将各种真菌回接于龙牧801苜蓿植株,测定根长比、苗长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评价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患病苜蓿根部共分离出7种真菌,经鉴定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分离率最高的为腐皮镰刀菌(29.73%),其他真菌分离率在0.68% ~20.27% 之间.苜蓿接种不同致病菌后,根长比、苗长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致病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致病性为:尖孢镰刀菌>芬芳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轮枝镰刀菌>粉红单端孢.

    紫花苜蓿根腐病分离鉴定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