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多样性水平对牧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李惠珍王天琦黄楠闫文彬...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多样性是影响牧草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植物多样性水平下牧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变化,对于优化多年生混播草地物种配置、提高持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对象,按照1、2、4个物种丰富度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结果 表明,不同牧草及多样性水平下叶片的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播豆科牧草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高于禾本科牧草26.16%,与各物种单播相比,2物种混播下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的Y(Ⅱ)分别增加了1.17%、14.23%、16.97%;4物种混播下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的Y(Ⅱ)分别降低了4.48%、44.27%、1.70%、62.22%.2物种和4物种混播的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单播增加了13.99%和15.03%,且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豆科牧草.扁蓿豆地上生物量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豆科与禾本科牧草两物种混播更利于牧草充分利用光能,并且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牧草产量.这将为半干旱区人工草地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植物多样性豆禾混播荧光特性生物量人工草地

    低氮胁迫对高羊茅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莹王茜陈锡王小利...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黔草1号'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材料,通过低氮条件下高羊茅的生物学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探究低氮条件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氮胁迫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高羊茅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受低氮胁迫诱导显著升高.液相质谱分析高羊茅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成分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大部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正常处理组相比显著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素内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赤霉素与脱落酸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低氮严重影响了高羊茅的正常生长,而高羊茅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来适应低氮胁迫.

    低氮胁迫高羊茅内源激素氨基酸

    模拟降雨对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地碳水通量的影响

    赵苇康井长青郭文章闫紫烟...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降雨对山地草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0(对照)、5、18和38mm 4个降雨梯度,利用CO2/H2O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LI-840A,LI-COR,USA)对模拟降雨后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和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进行观测,研究不同降雨量及环境因子对山地草地碳水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EE和ER在18mm降雨量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NEE在38mm降雨量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5mm降雨量处理下NEE、ER和ET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水通量在昼夜均与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昼间时段,土壤湿度对碳水通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土壤湿度在夜间时段与碳水通量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温度是影响山地草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结果加深了不同降雨量对山地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认识,为气候变化预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生态系统呼吸蒸散量降雨山地草地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及其转化的影响

    陈瑜潮洛濛周延林呼格吉勒图...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温性草甸草原研究不同放牧强度(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全碳、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及土壤碳、氮转化特征.结果 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温性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表层(0~10cm)土壤容重降低,而深层(10~40cm)土壤容重增加;(2)轻度放牧导致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加;放牧导致总有机碳和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转移量增加,总有机碳含量在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呈增加、重度放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表层(0~1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极显著增加,重度放牧其含量最高,深层(10~40cm)土壤养分含量均为重度放牧最高;(3)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容重、总有机碳、硝态氮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增加.综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轻度和中度放牧对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碳、氮的影响较大,重度放牧时呈稳定或下降趋势.

    放牧强度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土壤结构土壤养分

    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荆佳强萨仁其力莫格秦洁张海芳...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驱动力.研究3种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刈割)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 表明:围封、放牧和刈割利用下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分别为30.24nmol/g、16.22nmol/g和14.52nmol/g,且均呈显著差异.0~30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刈割>围封>放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利用方式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pH值、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刈割会增加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低;围封相对于放牧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比较,围封更有利于遏制贝加尔针茅草原的退化.

    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藏北一年生人工草地不同弃耕年限对植被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王明涛方江平魏学红苗彦军...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高寒草甸草原类一年生燕麦人工草地弃耕后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于8月份植被生长旺季测定了天然草地(NG)、燕麦人工草地弃耕2年样地(OA-2)和弃耕10年样地(OA-10)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对比分析其变化过程.结果 表明,与邻近天然草地相比,OA-2植被群落盖度、建群种相对重要值、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表现为显著性下降.OA-10在自然恢复过程中,0~10cm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显著升高,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显著下降;弃耕导致土壤pH值升高.因此,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建植一年生人工草地后应谨慎弃耕,短期弃耕的草地应利用人为恢复技术措施加快草地恢复进程,避免草地发生退化.

    人工草地弃耕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

    4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那曲申扎县的适应性评价

    史睿智仁增旺堆片多夏菲...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西藏高寒牧区饲草料匮乏的问题,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撂荒地种植甜燕麦、青海444、青引2号和林纳4个燕麦品种,测定其物候期、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4个燕麦品种播种后16~18d出苗,出苗后20~29d分蘖,均未能达到成熟期.4个品种的株高介于96.7~114.3cm之间,青海444最高;甜燕麦叶茎比显著(P<0.05)高于青海444,但其旗叶宽显著(P<0.05)低于林纳.甜燕麦、青海444和青引2号燕麦的干草产量均高于1.0×104 kg/hm2.4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为甜燕麦>青海444>青引2号>林纳,说明甜燕麦、青海444和青引2号适宜在申扎地区撂荒地种植推广.

    西藏高寒牧区撂荒地燕麦品种评价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技术需求优先序研究

    刘燕丹姚国征张慧王云锋...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和利用中的主要技术需求,在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甘肃省采用手机APP问卷调查方法,对多元需求主体进行调查,以遴选全国草原领域关键技术并进行优先序分析.研究表明:各省区对草原保护修复利用亟需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普遍亟需技术和个性亟需技术的优先序列差异上;从全国主要草原省区层面来看,对具综合性和实用性的退化草地精准诊断技术需求紧迫,对局域适用技术还未能得到需求共识.据此,提出几点对策: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建设技术体系,加强草原生态监测与评价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技术水平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快牧草种子扩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增强优异牧草种子在生态修复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保障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并推进草原领域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加速推进草原领域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等.

    草原生态保护退化草原修复草原合理利用关键技术需求优先序分析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户认知对其支持和行为响应的影响分析

    张鑫张心灵郑黎阳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牧户对政策的支持和行为响应是影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利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和四子王旗217份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牧户政策认知对其支持和行为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约束性条件作为调节变量对牧户支持和行为响应产生的直接影响路径效应与间接影响路径效应.结果 表明:牧户的政策认知对其支持和行为响应的标准路径系数为0.987,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约束性条件中,个人及家庭特征、交通因素、经济因素与牧户支持和行为响应的关系存在以认知程度为中介的间接影响路径效应,交通因素与监督力度存在直接影响路径效应.因此,政府应切实加强政策的宣传工作,同时配套相关措施包括注重对牧户非农牧劳动力就业的引导、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等,调动牧户对政策支持与自主参与减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牧区振兴.

    草原生态补奖牧户认知支持和行为响应约束性条件结构方程模型

    混合比例对苜蓿和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及CNCPS蛋白组分的影响

    佟明昊潘港孙娟娟薛艳林...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紫花苜蓿与高丹草分别按100∶0(M1)、90∶10(M2)、80∶20(M3)、70∶30(M4)、60∶40(M5)共5个混合比例进行青贮,室温贮藏270d之后开封检测.结果 表明:混合高丹草能显著降低混合青贮的pH值,M2处理的乳酸含量最高,M1处理的乙酸含量最高,M1处理的V-Score评分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P<0.05);随着高丹草比例的增加,混合青贮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不断升高,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不断降低,非蛋白氮含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各处理快速降解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中速降解蛋白含量、结合蛋白含量逐渐升高;M1、M2处理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M4、M5处理(P<0.05),M3处理与其他4个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各指标表明,紫花苜蓿和高丹草混合青贮比例在90∶10、80∶20时较为合适.

    紫花苜蓿高丹草混合青贮青贮品质CNCPS蛋白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