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主要植物的高光谱识别

    韩万强刘文昊靳瑰丽宫珂...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SOC710 VP成像光谱仪获取不同季节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地面高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提取不同季节主要物种伊犁绢蒿、角果藜、叉毛蓬和裸地光谱特征波段、特征参数与植被指数;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将样本按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对3种主要植物和裸地进行识别.研究表明:6月植被指数建立的识别模型对测试集样本伊犁绢蒿、角果藜、叉毛蓬和裸地的判别精度最优,分别达到100%、95.56%、100%和100%,总体精度达98.89%;基于高光谱影像数据,以6月植被指数作为识别参数可以实现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主要植物的识别,为进一步对群落影像进行物种定量分类提供了依据.

    伊犁绢蒿荒漠高光谱识别参数主要植物Fisher判别

    陇东黄土高原旱作主要粮食和饲草生产碳足迹核算

    周舒怡杨潇冯盼盼于应文...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五蛟镇197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定量核算冬小麦、马铃薯、饲用玉米和饲用高粱生产的碳足迹,探究"粮改饲"政策实施后,陇东黄土高原主要粮食作物和饲草种植生产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马铃薯、冬小麦和饲用高粱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4816.34kg CO2-eq/hm2、2893.44kg CO2-eq/hm2、2188.33kg CO2-eq/hm2、1888.00kg CO2-eq/hm2,冬小麦、饲用玉米、马铃薯和饲用高粱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 1.03kg COz-eq/kg、0.77kg CO2-eq/kg、0.34kg CO2-eq/kg、0.22kg CO2-eq/kg.冬小麦、马铃薯和饲用高粱生产的最大碳排放来源是氮肥,贡献率分别占64.20%、55.05%和60.86%;农膜是饲用玉米的最大碳排放来源,贡献率占43.57%.建议推广种植饲用高粱,以发挥饲草的生态优势;推广精准施肥和可降解农膜,以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生命周期评价法农户行为生产投入农业碳排放饲草生态效益

    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研究

    张鹏沈艳张小菊聂明鹤...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8个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群落稳定性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含量差异显著(P<0.05),油蒿叶片C含量和P含量最高,白刺叶片N含量最高.短花针茅叶片C ∶N和C ∶P均显著高于其他优势植物,苦豆子叶片N ∶P显著高于其他优势植物.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2)宁夏荒漠草原时间稳定性为45.78~111.55,以甘草群落时间稳定性最高;抵抗力稳定性为-0.51~0.38,以牛枝子群落最高;恢复力稳定性为4.60~5.05,以甘草群落最高、短花针茅群落最低.豆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稳定性高于非豆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3)优势植物叶片C含量、N含量、P含量和N ∶P与群落稳定性正相关,C ∶ N、C ∶P与群落稳定性负相关.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和抵抗力稳定性(RS)、恢复力稳定性(RL)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因此,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群落稳定性具有相关性,特别是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对群落RS和RL有显著影响.

    荒漠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群落稳定性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含水量及群落特征的影响

    郭振宁孙世贤擅建国郭月峰...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了不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放牧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对不同放牧处理下土壤含水量以及群落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条件下,随着放牧强度增大,土壤含水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在0~10cm和10~20cm 土层逐渐下降,依次表现为不放牧>适度放牧>重度放牧,在20~30cm 土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重度放牧处理下最低;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适度放牧下多年生禾草和一二年生草本的重要值增加,群落α多样性指数符合"中度干扰假说",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在适度放牧下最高;土壤含水量和群落特征如地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综合来看,适度放牧最有利于荒漠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放牧强度荒漠草原土壤含水量植物群落特征

    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的改良效果研究

    李永康许冬梅撒春宁王星...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的改良效果,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经隔带深翻耕(25cm)处理后,分别补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MN)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MC),并以未补播草地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措施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补播乡土物种显著提高了退化荒漠草原的植被盖度、草群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但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2)补播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0~10cm和10~20cm 土层的土壤容重(P<0.05),其中MC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 11.70%和9.70%;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3)补播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0~10cm和10~20cm 土层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15.25g/kg和12.43g/kg;0~10cm 土层全氮和全磷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但10~30cm 土层上述指标较对照差异不显著.(4)不同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6.25mg/hm2和0.23mg/hm2,其中MN、MC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综上,两种补播模式均有效改善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表明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退化荒漠草原乡土物种补播改良植物群落土壤性状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染色体构成

    李慧玲李景环
    46-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为2A和2B.(2)两种披碱草属植物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St染色体组起源于拟鹅观草属的不同物种;Y染色体组与St染色体组有共同的祖先.(3)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都有6个5SrDNA位点,和4个45SrDNA位点;两个物种中有1对染色体上同时含有5SrDNA和45SrDNA位点,但5SrDNA和45S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所在染色体组别不同.(4)重复序列pAs1和pSc119.2在两种披碱草染色体上的分布呈现多态性,主要集中于H组,在St和Y组的分布较少,可作为披碱草属植物的细胞学标记,用于区分H组和其他染色体组.(5)两种披碱草均有染色体易位或重组的变异.

    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

    16个春播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的生产力综合评价

    李峰李雪张仲鹃李文龙...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优质饲草匮乏制约松嫩平原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引进种植了 16个燕麦品种,对各品种春播后的有效分蘖数、叶片数、茎粗和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性状进行测定,并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不同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的生产适应性.结果表明:除牧王和爱沃外,其他14个燕麦品种均在播种后90d进入乳熟期.所有评价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海444和白燕7号株高优势明显,分别为129.67cm和127.87cm;科纳的干草产量最高,达9926.46kg/hm2;蓝鸟1号的CP含量最高,为10.64%DM;青引2号的RFV值最高,为117.56.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中NDF和株高的权重系数最大;品种大汉、青引2号、蓝鸟1号、林纳和科纳的加权关联度较高,生产力综合表现好,其中林纳和青引2号可用作当地两季燕麦复种模式的春播品种.

    燕麦松嫩平原生产力春播

    8个紫花苜蓿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比较

    王运涛孟德斌于林清张嘉耕...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国内外8个紫花苜蓿材料的生产性能、越冬率和越冬生理指标及DNA甲基化水平,以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材料.结果表明:供试紫花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越冬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材料叶片的DNA甲基化水平在秋季抗寒锻炼期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具有材料特异性;材料YL-702和2006-YL-2的越冬率较高,YL-702和S1的生产性能较好.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YL-2抗寒性表现较好,WL343HQ抗寒表现较差.因此,可将2006-YL-2作为抗寒材料加以推广种植.

    紫花苜蓿抗寒性生产性能生理DNA甲基化

    模拟干旱胁迫下45份早熟禾种质资源种子萌发特性比较

    王佳豪何克燕鲍根生张永超...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胁迫是限制早熟禾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素.以青藏高原地区的45份早熟禾(PoaL.)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等6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各试验材料6个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活力指数受干旱胁迫影响较大,可以作为早熟禾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3大类:09-066草地早熟禾等10份材料为抗旱材料,09-237冷地早熟禾等20份材料为中等抗旱材料,09-016冷地早熟禾等15份材料为干旱敏感材料.

    干旱胁迫早熟禾种质资源种子萌发

    生物炭、黄腐酸、黑曲霉对狼尾草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林雪婷高莉娜宋希亮陈为峰...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杂交狼尾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未添加生物制剂为对照,设置生物炭、黄腐酸、黑曲霉3个处理,研究3种生物制剂添加对土壤酶活性以及杂交狼尾草生长、品质、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 4种土壤酶活性,其中,蔗糖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了 79.90%,其地下部分鲜重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28.71%.黄腐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较对照组叶绿素a提高了 36.96%、Pn提高了 27.77%,且植株地上与地下部生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分蘖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 70.00%.黑曲霉处理由于施用的是未经处理的孢子粉成品,其Fv/Fm值为0.81,植株生长缓慢.因此,叶面喷施黄腐酸可以促进光合色素积累与叶片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植株生长;生物炭处理可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PSII物质积累,利于植物根系生长;黑曲霉处理的植株生长缓慢.

    黄腐酸生物炭黑曲霉杂交狼尾草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