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

徐肇敏

月刊

1674-8182

zglczz@163.com

025-83243580

210009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中国临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胡月王稼良胡飞翔高荣...
    1477-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其特征是分化差、进展率高、预后差.由于缺乏生物标志物,针对TNBC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有限,目前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由于TNBC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和高浸润密度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可以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治疗中受益.本文重点概述ICIs在TNBC中的研究,旨在为TNBC患者治疗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血管生成拟态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滕玥玥周桂平施世明黄胜超...
    1483-1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生成拟态(VM)是由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类似血管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模仿血管的功能并为肿瘤提供营养.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但药物作用尚具有局限性且易发生耐药,VM的形成是导致抗血管生成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虽然VM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在乳腺癌中其与多种预后不良因素相关,如更具侵袭性的分型、更大的肿瘤直径及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早期干预VM的形成或可改善乳腺癌预后,因此靶向VM的治疗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大新方向.本文主要针对VM形成的分子机制、乳腺癌中相关VM的驱动因素、VM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相关性及有关靶向VM的治疗进行综述.

    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癌症干细胞三阴型乳腺癌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免疫组化指标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

    安林林马芳沈莉莉王修敏...
    1489-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目前超声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为乳腺癌诊断的主要方式.而乳腺癌发生及进展属于一个多免疫组化指标参与的复杂过程.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进而引起一系列超声影像学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乳腺癌超声征象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存在关联.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常规免疫组化指标表达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乳腺癌超声学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免疫组化病理改变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在激素受体不同表达状态下超声多模态特征分析

    仓庆尹亮张爱华叶新华...
    1494-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激素受体(HR)不同表达状态下的超声多模态特征,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R阳性组(n=89)和HR阴性组(n=7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理特征及超声多模态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HER-2阳性乳腺癌超声多模态特征与HR表达状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多模态特征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HR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HR阴性组比较,HR阳性组常规超声征象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或不清晰、微钙化和内部不均质回声占比显著降低;超声造影征象中,增强后形态不规则、增强后边界模糊和无充盈缺损占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阴性组比较,HR阳性组超声造影征象中增强后病灶直径差值显著缩小[(3.29±0.36)mm vs(4.30±0.44)mm,t=15.971,P<0.01],弹性成像征象中弹性评分[(3.15±0.33)分 vs(4.56±0.47)分,t=21.416,P<0.01]及硬度比值[(0.24±0.04)分vs(0.33±0.05)分,t=12.340,P<0.01]显著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增强后病灶直径差值、弹性评分、硬度比值与HR表达状态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示,超声多模态三项特征联合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HR表达状态的曲线下面积(0.895)大于病灶直径差值(0.641)、弹性评分(0.833)、硬度比值(0.783)各单项检测(Z=7.524、3.405、4.420,P<0.05),且联合预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也最高.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HR阳性表达与超声多模态特征密切关联,超声多模态特征对HER-2阳性患者HR阳性表达的预测价值较高.

    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素受体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

    三阴性乳腺癌人类白细胞抗原-G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机制的研究

    李晓诗罗琴周庆钟科...
    1499-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与T细胞活化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机制.方法 在三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HCC1937,MDA-MB-468)中,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并筛选出HLA-G高表达,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GL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为HCC1937;将HCC1937细胞分为NC组(对照组)与KD组(敲减组),进行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并转染KD组细胞以敲减HLA-G基因,且进行验证.HCC1937细胞分别进行HLA-G抗体封闭/未封闭处理,Jurkat细胞分别进行CD3、CD28激活/未激活处理,两种细胞共培养分为8组:NC--组、KD--组、NC+-组、KD+-组、NC-+组、KD-+组、NC++组和KD++组;细胞划痕实验、MTT法、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增殖率以及细胞上清液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水平.结果 RT-qPCR提示HCC1937细胞HLA-G基因敲减成功;KD++组迁移率较NC++组显著增高(P<0.05),但每对共培养组间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的IFN-γ浓度较NC++组、NC-+组显著降低(P<0.05),但每对共培养组间IL-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细胞HLA-G可能促进活性T细胞分泌IFN-γ,HLA-G降低后IFN-γ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肿瘤转移.

    三阴性乳腺癌人类白细胞抗原-GT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免疫功能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三阴性炎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陈姝聿高雅
    1506-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阴性炎性乳腺癌(TN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从SEER数据库获取2010年至2015年TNIBC患者的病例,利用R统计软件中"survival"包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共收集炎性乳腺癌病例4 268例,其中TNIBC 1 023例.与非TNIBC患者相比,TNIBC患者中白人占比较低,组织学分级倾向Ⅲ级,AJCC分期Ⅲ期占比较高,未发生远处转移者更多,更容易接受化疗(P<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偏侧性、肿瘤直径、AJCC分期、M分期、手术和化疗可能是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偏侧性、肿瘤直径和手术是TNIB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肿瘤直径越小[28~989 mm,HR=1.565,95%CI:1.061~2.309,P=0.024;>989 mm,HR=1.911,95%CI:1.205~3.030,P=0.006]、居于右侧(HR=0.719,95%CI:0.560~0.923,P=0.010)、手术治疗(HR=0.609,95%CI:0.423~0.876,P=0.008)与更好的预后相关.结论 偏侧性、肿瘤直径和手术是影响TNIB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且肿瘤小、居于右侧、手术治疗与更好的预后相关.

    炎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SEER数据库预后因素偏侧性肿瘤直径手术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赵本新汪斐刘佩韩荣波...
    151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是否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分为TNBC组24例,非TNBC组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通过IHC标记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数量,即微血管密度.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NBC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66.67%)高于非TNBC患者(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62,P<0.01);微血管密度值(66.04±10.29)高于非TNBC患者(61.07±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9,P=0.044).TNBC组中,临床分期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P<0.05);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Ⅲ期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值大于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TNBC组中,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NBC患者中,VEGF高表达、微血管密度增高,二者与TNBC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有一定帮助,可为靶向VEGF通路或微血管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乳腺癌,三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特征

    Hsa circ0016599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刘云霞李明王利苹段立欣...
    1516-1520,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Hsa circ0016599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前接受NACT治疗的124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测定Hsa circ0016599表达情况,依据Hsa circ0016599相对表达水平中位值(2-△△Ct=15.12)分为低表达组(≤15.12,n=59)、高表达组(>15.12,n=65).比较124例TNB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sa circ0016599表达水平,比较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的NACT总有效率,筛选影响TNBC患者NACT疗效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124例TNBC患者癌组织中Hsa circ0016599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19.76±4.31 vs 14.15±2.74,t=12.232,P<0.01).高表达组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神经侵犯患者占比高于低表达组(P<0.05),NACT总有效率低于低表达组(35.38%vs 62.71%,x2=9.248,P<0.01);Hsa circ0016599高表达、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脉管瘤栓、有神经侵犯均为影响 TNBC 患者 NACT疗效的危险因素(OR=1.264,1.239,1.257,1.247,P<0.05).Hsa circ0016599 表达水平预测TNBC患者NACT疗效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Hsa circ0016599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Hsa circ0016599高表达患者NACT总有效率相对较低,Hsa circ0016599对NACT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三阴性乳腺癌环状核糖核酸Hsacirc0016599新辅助化疗疗效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三种血清因子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范文涛陈芬熊浩严攀...
    1521-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测的基础上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诊治的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将同期治疗的女性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6例纳入良性组,两组均行CDU与血清CA125、CYR61、IGF-1检测.分析两组以及乳腺癌组不同TNM分期患者CDU特征和血清CA125、CYR61、IGF-1水平.ROC曲线分析CDU、血清CA125、CYR61、IGF-1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微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高分级血流信号占比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高于良性组(P<0.05);血清CA125、CYR61、IGF-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1).乳腺癌组Ⅰ~Ⅱ期患者血清CA125、CYR61、IGF-1水平均低于Ⅲ期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U及血清CA125、CYR61、IGF-1四项及其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832、0.849、0.806和0.962,以联合诊断的AUC最高,特异度(95.29%)、敏感度(93.86%)也最高.结论 CDU联合血清CA125、CYR61、IGF-1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糖类抗原125富半胱氨酸蛋白6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亚甲蓝联合99mTc-硫胶体评估淋巴结转移

    施莹莹许淑萍杨丽群
    1526-1529,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99mTc-硫胶体(99mTc-SC)淋巴结显像联合亚甲蓝示踪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及其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意义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亚甲蓝组(n=41)、99mTc-SC组(n=40)及联合组(n=40).所有患者进行亚甲蓝、99mTc-SC核素显像或二者联合示踪行SLNB并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B).以ALND病理结果为准,分析三种方法对前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果显示,腋窝前哨淋巴结检出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假阴性率方面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阳性淋巴结检出个数在亚甲蓝组(2.79±0.98)、99mTc-SC组(3.25±1.25)和联合组(3.97±1.06)依次增加(F=11.78,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组、联合组各发生4例、1例尿液蓝染,且所有患者在24 h内尿液颜色均恢复正常,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99mTc-SC联合亚甲蓝作为SLNB的示踪方法,能够提高腋窝阳性淋巴结检出个数,此方法在乳腺癌SLNB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亚甲蓝99mTc-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