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编研模式下科研人员与编辑人员双向流动共赢格局

    陈丽萍宋艳张延欢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编研模式下科研人员与编辑人员双向流动的共赢格局.[方法]以《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特色栏目建设和《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新刊创办为案例,探讨科研人员与编辑人员双向流动格局的构建,以老刊为基础创办新刊,"以老创新,以新促老".[结果]双方人员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建立相互参与、共同策划、共同遵守、相互促进融合通道,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结论]编辑人员和科研人员相互流动、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新思路.

    编研模式双向流动共赢格局科研人员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清单式控制方法与实践

    刘朝阳关中原李在蓉韩文超...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编校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编校质量是影响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油气储运杂志社结合期刊出版相关国标、行业标准以及《油气储运》特有指导性文件,梳理科技期刊编校要点和本刊编校过程中常见问题,创新提出编辑零容忍质量问题销项清单.[结果]编校质量控制清单根据科技论文结构组成,将编辑在编校过程中需关注的细节内容分类进行清单式管理,使得《油气储运》的编辑工作流程化、目标化,实现了编辑工作效率与期刊编校质量双提升.[结论]实践表明:相比粗放笼统的期刊编校质量控制模式,清单式控制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可检验性强、时效性高等优势,可为广大编辑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清单式控制方法实践油气储运

    技术自主赋能地市级媒体传播力建设——以内江广播电视台发展平台自研技术体系为例

    罗睿彭川程云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地市级媒体在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过程中,"要不要自研""如何实现自研""自研有没有效果"等问题.[方法]本文分析了地市级媒体应掌握的关键技术能力,并以内江广播电视台为案例,剖析问题与困境,以及实施自研的路径与策略、成效与模式.[结果]内江广播电视台以客户端为起点发展自研技术体系,并使之与互联网运营模式紧密结合.[结论]地市级媒体应通过"引才育才"建设自研技术体系,并坚持"运营导向"打造传播产品矩阵,以适应新时代复杂的运营要求,进而在当前的传播变革中掌握主动权.

    媒体融合传播力技术自主平台建设平台运营

    智能化融媒体整备系统技术发展展望

    何慧燕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电视台的技术体系IDC化、云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节目发布渠道也日趋丰富.宏观基础设施和业务形态的发展,也对文件化整备系统未来向智能化、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要求.随着媒体生产方式与播发渠道的日趋融合,面向融媒体生产与发布方式的整备系统也随着此类需求应运而生,但因为各电视台在业务发展的侧重点和阶段不同,整备系统的定位与管理方式也不同.目前这类新的整备系统并未出现一个相对统一的方案或实现方式,在行业快速演变以及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本文结合拉萨市融媒体中心实际,对智能化融媒体整备系统其功能模块进行阐述和分析,展望智能化融媒体整备系统的一些发展思路.[方法]文章从业务流程、系统架构、关键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上进行分析,并与IT技术、AI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相结合.[结果]融媒体整备系统未来发展需要关注流程驱动、媒体处理集群、内容监测、智能监控、智能化运维等关键点.[结论]融媒体整备系统目前正随着电视台业务的演变而快速进化,我们应该关注相关关键技术、功能、架构的发展趋势,做好相关技术储备.

    流程驱动媒体处理集群内容监测智能监控

    5G通信技术对卫星电视节目传输的影响及发展

    焦旸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 5G通信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开始对诸多传统行业造成冲击.比如卫星电视节目传输在 5G通信技术出现之前,通常拥有较高延迟,影响电视节目传输效率.而将 5G通信技术应用于卫星电视节目传输中,能够提高卫星电视节目的传输效率.[方法]文章从 5G通信技术角度出发,首先探究了 5G通信技术下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 5G通信技术对卫星电视节目传输的影响,最后为 5G通信技术下卫星电视节目传输提供了一些发展对策.[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5G通信技术能够从发展、行业、市场、干扰四个方向,对卫星电视节目传输带来影响,因此通过采用转变卫星电视节目传输模式、完善5G通信技术与卫星电视节目传输场景与框架、加快对 5G基站的施工管理与建设、利用 5G通信技术丰富卫星电视节目用户体验等发展对策,能够在提高卫星电视节目传输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卫星电视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5G通信技术卫星电视节目传输影响发展

    展望新趋势 把握新态势

    黄楚新
    159-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