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媒介与青年文化延展

    赵红勋李净
    6页

    大语言模型驱动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的补偿性研究——基于文化折扣的视角

    陈文泰张帆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大语言模型对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并精准补偿由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文化折扣现象。[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理论思辨等方法,深度剖析大语言模型驱动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中文化折扣现象的成因。[结果]大语言模型驱动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发生话语权的重新分配、文化交往的流动性转变、文化场景与技术的创新融合等革命性变革。[结论]通过提升青年群体文化感知和信息识别能力、优化大语言模型质料训练与文本生成能力、革新大语言模型应用范式等补偿机制,使技术最大限度赋能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

    大语言模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文化折扣补偿机制

    智能媒介下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董广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智能媒介环境下,传统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下需要。探讨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下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现状及高校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论]智能媒介环境下,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发生了转向。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依赖程度较高、电影媒介批判能力不足,且存在电影媒介道德伦理与法律失范的风险。[结果]提升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应加强智能媒介素养和媒介价值观教育,并构建一个良性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生态系统。

    智能媒介青年学生电影媒介人工智能智能化

    生成式AI对青年群体的情感供给影响研究

    张合斌徐慧慧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数字时代,青年群体的社交关系不断淡化,并逐渐将情感投射于生成式AI,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亲密关系也逐渐演变为自主生成式亲密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这一亲密关系下,生成式AI对青年群体提供的情感供给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方法]通过观察生成式AI恋爱软件的AI恋人建构,并分析用户与生成式AI之间建立的自主生成式亲密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生成式AI恋人通过情感的正向回馈、建构用户的理想恋人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青年群体的压力和孤独感,满足青年群体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结论]青年群体在使用生成式AI提供的情感陪伴的同时也面临个人隐私泄露、逃避厌弃现实亲密关系等可能出现的伦理困境。

    生成式AI青年亲密关系情感供给伦理困境

    平台推动下梗文化的风格变化——以"猫 meme"短视频为例

    王萱叶子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以猫meme为代表的梗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平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结果]平台通过训练算法,使猫meme实现破圈传播;通过在制作技术上"收编",使其制作难度降低,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梗"的再创作中;通过为用户提供场景,使猫meme作为参与式文化内容更加多样丰富,推动不同文化与新传播方式的交融。[结论]猫meme等梗文化得到青年与平台的青睐,让社会能透过一个又一个由"小猫"叙述展示的视频看到当下青年的社会情绪和文化心态。但作为亚文化,猫meme也不可避免地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心中的地位,同时其符号的大量滥用也引发了"文化泡沫"的担忧。

    青年文化平台新媒体亚文化文化基因

    国际ChatGPT研究文献的出版动态及对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新玲陈誉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深入分析ChatGPT相关研究文献的出版动态,以揭示当前ChatGPT研究的热点、趋势及潜在价值,并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启示和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出版的关于ChatGPT的论文。[结果]ChatGPT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但近期有所减缓。美国、印度和中国是ChatGPT论文的主要发表国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医药学领域,表明ChatGPT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学术价值。[结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学术期刊在选题和组稿时应更加谨慎,不应盲目追求热门话题,而应关注研究的长期价值和学术贡献;加大对ChatGPT与医药学等领域交叉研究的关注和支持;学术期刊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并相应地调整出版策略和审稿标准,以适应学术研究的不断变革。

    人工智能论文出版学术期刊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库

    新质生产力在传媒领域的实践思考

    孟庆玉
    32-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传媒领域的实践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方向。[方法]加快数据要素制度建设和市场化应用,加强视频资源安全保护和内容合作,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新闻生产全流程,追踪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结果]形成传媒领域新质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劳动效率,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通过新需求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结论]传媒领域应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引,从多个方向发力,加快产业化建设,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终端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应对与防范

    杨孔威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方法]从AI模型、数据使用等角度,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实践中现行法规还难以覆盖AI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结论]为解决该问题,需要政府、AI开发公司及使用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协同治理,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

    人工智能ChatGPT黑箱法律伦理不可解释性

    深度伪造对传播业态的机与危

    高泽阳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深度伪造技术在全球传播中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首先介绍深度伪造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方法,分析深度伪造技术在视频、语音和文本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结果]深度伪造技术能够制造高度逼真的虚假信息,对社会和媒体造成潜在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定机遇。[结论]最后,部分提出了加强信息鉴别能力、建立有效法律法规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以有效应对深度伪造技术可能带来的挑战,维护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社会稳定。

    深度伪造传播业态人工智能舆论风险信息安全

    近十年我国国际传播的传播效果研究:系统性文献综述

    朱自远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国际传播效果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意在把握研究现状,吸取经验,优化不足,为更好地评估传播效果提供思路。[方法]本文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筛选及编码,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际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信息类型比较集中,但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涵盖面广泛;对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的选择较为发散,且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较为主观;用于传播效果分析的理论和模型应用相对集中。[结论]今后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可以多探索传播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点,丰富理论框架;积极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国际传播传播效果系统性文献综述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