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冲击下新型学术不端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黄鑫鑫盛杰徐云峰马双双...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防范人工智能撰写科技论文带来的学术不端问题。[方法]本文首先探究人工智能给学术出版带来的挑战,然后阐明人工智能对学者创新思维的危害性,最后讨论人工智能引发学术出版的版权问题。[结果]基于此提出针对人工智能诱发的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结论]要通过制定合理规范,提升编辑识别人工智能论文能力,同时要加快学术不端甄别软件开发进度,有效辨别和防范新型学术不端。

    人工智能学术不端学术出版ChatGPT

    新闻主播在AI时代的挑战与修炼对策

    孙大彬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新闻报道进入AI时代,以其高质量的拟人化输出、多元的场景化应用和新颖的自主化传播,显示出强大的发展生命力,给真人主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就真人主播如何应对做出探索。[方法]通过真人新闻主播在AI时代发展问题的梳理,运用比较的方法检视出面临的地位威胁、信任危机、价值引领缺乏等种种潜在挑战。[结果]真人新闻主播要积极融入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打好情感牌,传播正能量,以个性化品牌和价值引领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结论]真人新闻主播要坚守人文自信,坚持与时俱进,在危机感中加强专业锤炼,在生命感中提升人文情怀,在使命感中树起价值标杆,推进新闻播报"人机协同"发展。

    新闻主播AI主播人工智能新闻播报场景化应用

    浅析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新闻传媒行业的影响——以ChatGPT为例

    李婷沈可心樊思慕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以ChatGPT为切入点,旨在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传媒行业的产业理念和工作机制的影响,探究其是否能为新闻传媒行业发展进一步赋能。[方法]通过对ChatGPT发布以来的相关文献材料进行系统梳理,了解其算法及底层逻辑。基于调查研究ChatGPT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分析其给该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果]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媒体机构广泛运用,推动了传统新闻传媒行业革新,重构了传统新闻的新闻生产流程与新闻工作机制。但由于其模型本身的局限与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其使用并未达到优化新闻业的目的。[结论]新闻生产离不开实践与创造,新闻业只有将人工智能的效率性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结合,才能走向人机耦合的道路,为新闻业发展注入活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新闻传媒规范使用人机耦合人文思考

    新媒体时代基于"文旅+"的短视频算法及变现路径研究——以常州文旅短视频矩阵为例

    蔡炜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媒体时代被短视频重塑的虚拟世界,拓展了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想象空间,媒介与文旅的交融催生了新的传播及变现模式。在此背景下,研究"文旅+"短视频算法优化及变现路径,将有助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方法]分析短视频算法推荐机制及原理,探讨新华日报社常州分社运营的常州文旅短视频矩阵如何在抖音、微博、视频号、小红书等热搜上通过线上种草、线下引流的方式吸粉、涨粉、变现。[结果]以事件营销为抓手,打造城市IP,实现常州文旅短视频矩阵的引流、塑形、变现;汇聚私域流量,打造KOL矩阵,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及有效变现。[结论]为短视频领域算法优化和变现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为传统媒体如何通过数字化、年轻化的传播方式玩转短视频,以及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实际收益提供了参考,利于提高"文旅+"模式的商业价值。

    新媒体时代"文旅+"短视频算法优化变现路径

    算法掣肘下社交媒体用户"再次驯化"行为研究

    王慧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支撑算法的不断精进,各大社交媒体软件凭借便捷有趣、精准推送的特点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但也难免出现了媒介技术对人类"反驯化"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了诸多掣肘。本文旨在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再次驯化"行为的动因和实施方式。[方法]采用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利用扎根理论三层编码建构研究模型。[结果]环境因素、认知失调以及情绪倦怠是"再次驯化"最关键的触发原因,并详细列举了用户"再次驯化"社交媒体的具体方式。[结论]这种"再次驯化"行为,是作为受众的用户主体根据个体认知和需要将社交媒体塑造成更适合使用状态的重要尝试。

    算法社交媒体媒介技术反驯化再次驯化

    新媒体环境下出版内容传播模式变革研究

    于亚娜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出版内容传播模式的影响,阐述出版行业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出版内容传播模式的特点,分析出版行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策略。[结果]新媒体环境下,出版内容传播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互动性强等特点,传统出版模式面临转型压力,但也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结论]出版行业应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优化传播渠道,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出版内容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升级。

    新媒体出版内容传播模式变革

    从网络文学角度观察微短剧的发展

    张路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学和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方法]网络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灵活自由的创作方式以及广泛的受众群体等特点,成为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文化资源。[结果]而微短剧则以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情节吸引人等特点,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结论]本文旨在利用网络文学经验发现与微短剧的共通点和相似问题,提出借鉴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微短剧网络文学比较网络视听IP改编

    AI技术在都市类报纸记者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探索

    沈积慧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AI技术在都市类报纸记者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优势与挑战,为新闻行业的技术革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系统梳理AI技术在新闻采编、写作、分发等环节的应用情况,总结其优势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AI技术在都市类报纸记者新闻生产中已有广泛应用,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增强了内容生产能力,优化了信息分发渠道。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局限、伦理问题和人才缺口等挑战。[结论]AI技术为都市类报纸记者新闻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仍需在技术完善、伦理规范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实现人机协同,推动新闻行业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都市报新闻生产应用探索人机协同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微信传播策略研究

    徐云帅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微信在新媒体矩阵中占据重要位置,学术期刊如何利用微信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值得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工作,从微信公众号、微信社群和微信视频号三个方面的建设运营探讨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策略。[结果]通过创新公众号推文的内容和形式、利用数据分析精准推送学术资源、细分微信社群、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丰富视频号内容等途径,可以提升学术期刊微信传播的效果。[结论]学术期刊在专注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的优势,可以发挥媒体融合联动效应,拓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进而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媒体深度融合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用户黏性传播力

    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涉及的版权问题及解决措施初探

    蒋艳青郭媛媛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然而,数字出版也带来了许多版权问题,期望为数字期刊的出版提供一些解决版权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涉及的版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通过分析数字出版的定义及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版权,给出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处理版权的一些思路。[结论]提出通过国家政策的完善及落实,期刊社版权协议的合理取得,处理好作者,期刊社及第三方平台的关系等方式处理数字出版涉及的版权问题,以期为我国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出版版权版权主体版权保护第三方平台学术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