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视听传播

    于仰飞李净
    6页

    数智时代短视频过滤推荐算法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进路

    申林杨紫钰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理解短视频平台用户信息获取及观念形成之动态机制,提出对过滤机制算法治理的进展途径,促进短视频内容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策略。[方法]通过理论解构与实证分析,总结短视频过滤推荐算法的具体表征与负面效应,并从算法信息服务、平台运营机制、用户选择心理等维度分析过滤推荐算法的形成机理。[结果]在此基础上从用户维度、算法维度、平台维度提出过滤推荐算法的多元化治理进路。[结论]在过滤推荐算法的挑战下,推动短视频内容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注重质量把关,加强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应加强内容创新,提高用户社交互动性。

    数智时代短视频过滤推荐算法形成机理治理进路

    旅游目的地短视频中地方文化符号传播的路径创新

    陈婧薇王孜洋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各地文旅宣传的主要传播路径。[目的]本文以地方文化符号融入旅游目的地短视频的发展特征为研究切入点,探讨该类型影像的传播效能与话语建构的目的。[方法]从创作特征层面分析其破圈传播的触发要素、视像化呈现的介入方式和建构群体认同的意义空间。[结果]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创新层面提出整合地方文化,打造城市认知、突出媒介形象,实现场景可见的全新叙事模式。[结论]旅游目的地短视频通过以上内容激发用户完成从线上观看到线下打卡的转变,最大程度提升地方文化的传播效能,实现地方文化符号资源的全产业开发和创新性传承。

    旅游目的地短视频地方文化符号城市传播路径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革命文物题材微纪录片故事性表达研究——以《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为例

    王晓旭谢佳凝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是 2022 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共同打造的 300 集系列微纪录片。本文聚焦于微纪录片《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故事性表达,从视听语言应用、人物角色塑造、情节与矛盾处理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如何有效传递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及其文化价值。[方法]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及新媒体传播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广泛性特点,在重构红色记忆的同时,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结果]通过对该纪录片的系统性分析和深入性思考,本文指出其在增强历史认知、推进文化情感共鸣及促进文旅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历史题材纪实作品在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及创新性方面的综合价值。[结论]系列微纪录片《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作为一部在新媒体环境下成功传播红色文化的微纪录片,其成功之处在于精准把握了新媒体的传播特性,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视听语言,有效传递了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该作品不仅提升了公众的历史认知与文化素养,还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新媒体环境文旅融合

    满足生态需要的大众传媒作用机制及实践路径

    邬晓燕李龙鑫
    23-2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逐渐演变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本文旨在分析大众传媒在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生态需要中扮演何种角色及实践困境,以探讨满足生态需要的实践进路。[方法]基于媒介生态学的理论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以 300 名不同年龄、职业的公众为对象,探讨大众传媒对人的生态需求满足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结果]在满足个体情感表达和获取信息的需求方面,大众传媒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社群相互作用和传递价值观念方面,其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媒介内容多样性与传播速度的提高,反映出媒介生态的丰富性和动态性,但同时也加剧了信息过载与价值混淆的问题。[结论]针对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应优化传播途径和丰富内容质量,将维护生态公平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举,以促进媒体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助力满足人的生态需要。

    大众传媒生态需要信息传播生态利益绿色传播

    数字监控与隐私权:媒体伦理的权衡与策略

    戴扬力李璐玚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数字时代媒体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提升舆论监督质量的策略,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方法]通过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提倡数据最小化原则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方位的策略,全面加强媒体伦理建设。[结果]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媒体在追求传播速度和广度的同时,坚守真实、公正、适当的原则,提升舆论监督质量,建立公众信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健康的公共讨论。[结论]媒体伦理建设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任务,需要持续努力和完善,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公众期待,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大数据数字监控隐私权媒体伦理舆论监督

    人机共生视角下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研究

    孙传菊章妮
    33-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主流媒体面临诸多挑战,其内容生产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方法]本文从人机共生视角出发,综合前人的研究,首先对主流媒体当前内容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举措,以期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结果]人机共生视角下,我国主流媒体需要明确人员分工并进行深度整合、加强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内容形式及风格、优化用户体验和互动方式、同时坚守新闻伦理与法规。[结论]研究表明,人机共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主流媒体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正确处理人机关系,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内容生产。

    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人工智能人机共生新闻伦理

    地方媒体优化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的路径探究

    范旭华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地方媒体如何优化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地方媒体在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优化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的路径,包括深化内容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制作能力、拓展传播渠道以及准确目标受众群体。[结果]地方媒体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渠道拓展,可以有效提升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增强用户黏性,提升品牌影响力。[结论]地方媒体应重视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渠道拓展,以优化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提升自身竞争力。

    短视频新闻地方媒体传播效果跨区域同质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叙事策略探析

    赵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电视文化类节目凭借其视听叙事的表征功能,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法]运用案例分析和文本诠释的方法,考察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叙事主题、视角和模式上如何构建传统文化视听叙事新策略。[结果]电视文化类节目在物态、行为、心态三个层面定位了叙事主题;从多元化叙事视角呈现传统文化面貌;通过跨媒介叙事手法扩展叙事维度,勾勒出逻辑清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轮廓,使观众在传统文化的"活化"体验中建立起对民族和文化的自豪与认同。[结论]电视文化类节目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任,以新颖多元形式展示并解读传统文化,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电视内容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文化类节目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探析

    阮佳妮
    46-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特点、传播优势以及传播的路径,为新闻领域的短视频传播提供一定的指导,助推我国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方法]基于当前社交融媒体发展的基本现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探究在社交化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的优势和传播路径。[结果]本文从当前社交媒体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短视频新闻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从内容、互动、渠道、美学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整合资源优化内容,避免新闻同质化、加强社交互动属性,增强用户黏性、拓宽传播渠道,扩大新闻覆盖面、增强美学研究,提升用户体验品质的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结论]社交化媒体环境下,作为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短视频新闻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短视频新闻传播措施,从而提升新闻的信息价值和传播效果,促进新闻行业持续更好地发展。

    社交化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分析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