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传媒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半月刊

1671-0134

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010-63071478/4927

100031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中国传媒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查看更多>>《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观察及对媒体行业影响分析

    程鹏王猛刘旻昊魏海涛...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计算技术发展研究和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观察,探索我国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并分析传媒行业的应对方式。[方法]本文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查阅和实际应用,对当前智能计算技术发展、算力资源需求变化及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媒体在现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解析。[结果]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揭示我国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根据媒体行业实际情况提出建议。[结论]媒体可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选择算力资源和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满足业务发展的算力。

    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调度国产智算芯片媒体

    基于数据中台的融媒考核评价系统

    汤振华
    137-14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各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发布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就对考核评价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加全面且客观地衡量其效果与成果,但过去传统的考核已经无法适应个人和单位的融合发展。[方法]数据中台作为一种企业级的数据整合与运算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应对全媒体数据的采集、深度分析以及精准统计需求。融媒考核评价系统利用数据中台、NLP、语音识别、字幕识别、指标算法等技术,研发了融媒体采集、外宣报道自动识别、传播力指数等核心功能,推动了融媒体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面向编辑记者的融媒考核和面向融媒体中心的新媒体传播力评价指数。[结论]该系统不仅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下属的浙江卫视、钱江都市、浙江之声等频道广泛使用,而且也推广到衢江、兰溪等融媒体中心,起到了助推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融媒体和科技领域互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媒体融合融媒体采集数据中台融媒考核评价指数

    语音识别技术在新闻编辑领域的应用与性能评估

    徐慧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语音识别技术在新闻编辑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新闻编辑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收集并分析国内外语音识别技术在新闻编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和案例,并对某新闻编辑部语音转写效果进行测试与性能评估。[结果]语音识别技术目前已初步应用于新闻编辑领域,在提高编辑效率、缩短新闻生产周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语音转写准确率、标点处理、特定词识别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实证测试,在约 2 小时的新闻语音材料中,转写准确率达到91%,但仍需人工校对。[结论]语音识别技术在新闻编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还需在提升识别精度、优化标点处理规则、丰富自定义词典等方面持续改进,并加强与新闻编辑工作流程的深度融合。

    语音识别新闻编辑自动转写性能评估应用前景

    5G技术在新华社移动报道中的应用研究

    孙振中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重大移动报道是新华社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环,技术部门需提前在前方搭建发稿中心,为了更好地完成该项技术工作任务,本文通过对传统技术方案的总结和对5G新技术的深入研究,利用5G技术提出了一种成本低,节约施工时间,兼顾开放性、前瞻性、安全性和运行高效的网络组网方案[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往年移动报道网络环境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对SDN、SD-WAN、网络切片、5G专线、NFV等 5G技术的介绍和研究,分析其技术特点和优势,综合业务需求,提出一个实施快捷、可视化监控、运行高效的新组网方案。[结果]SD-WAN、5G专线方案在缩短施工周期、简化终端环境配置、可视化监控网络流量和网络设备状态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结论]利用SD-WAN和 5G专线代替传统MSTP专线能够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利用基于SDN的监控技术能够对网络流量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整个方案利用5G网络的技术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SDNSD-WANNFV网络切片5G专线DHCPEMC

    云网一体智能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设计与部署

    张飞朱光磊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集团的中大型网络面临各项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整理、收集、归纳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期引起方案的再探讨和思考。[方法]在不改变本地网络拓扑情况下,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引入云端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大数据AI学习后提供风险预判,结合专家审核方式,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等级。[结果]通过建设后运维实践,能够 7×24 小时持续有效地识别应对恶意软件、APT威胁、零时差攻击等各类新型网络攻击。[结论]本文通过对集团中大型网络安全的问题分析,结合实地化部署运维实践经验,构建一套云网一体智能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有效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死角,解决传统安全防护体系应对效果不好、不及时的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全局可视云网一体智能安全态势感知

    生成式AI在VR展厅设计中的应用

    孙文捷黄晶卢昭金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虚拟现实(VR)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提升内容创作的效率与多样性,并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和个性化体验。[方法]通过研发实践,结合行业数据和项目经验,本文对比了传统工作流程和集成生成式AI的工作流程在时间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用户测试,收集使用AI技术与未使用AI技术的VR展厅的体验反馈。[结果]生成式AI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研发成本和缩短创作周期,而且在提升交互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结论]生成式AI已逐渐成为创意产业中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能够有效推动VR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展厅交互体验数字媒体内容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点状积累

    汤代禄
    159-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