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测试
中国测试

高洁

双月刊

1674-5124

zgcsjs@163.com

028-84404872;84403072

610021

成都市成华区玉双路10号

中国测试/Journal CHINA MEASUREMENT & TEST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担任主编,毛二可等30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 《中国测试》以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实践应用之精髓为宗旨,是集国民经济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测试技术特色为一体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期刊先后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综述与研究报告、国家基标准研究、 计量检定与校准测试、产品质检与标准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与传感技术、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护肤品的检验研究

    付思源姜红隋彦博王思琦...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无损检验护肤品的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 51个护肤品样品进行检验,根据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峰位进行分析后,重点选取波数范围为 3500~2700 cm-1 和 1700~1000 cm-1 区域的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分析,并通过采用组间联接法度量该样本类间亲疏程度,采用欧氏距离作为度量个体间距离的依据,将变量Z分数标准化为N[0,1]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法(HCA)实现对护肤品分类情况的进一步验证和分析.根据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护肤品样品可以被分为五大类,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将 51个护肤品样品全部区分开.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护肤品物证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公安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护肤品化学计量学分类

    基于数据采集卡及电子负载的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测试系统

    雷剑鹏肖邦治肖文波吴华明...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低成本高速测量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设计一套基于数据采集卡(DAQ)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电子负载(MOS)的测量系统.该系统硬件主要包括DAQ、MOS以及采样电阻等,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等.对测量系统研究有三点结论.第 1点是系统测量结果与Keithley 2400源表对比,它们之间全局相对误差约为 9.5%;与电阻箱负载测量结果对比,它们之间最大功率点相差约 17%;说明系统测量精度较高.第 2点是发现MOS管电子负载无法实现零阻值负载,但可在电池最大功率点附近做到几乎连续电阻变化;管子型号影响测量结果,且开态电阻大的MOS管测量误差大.采样电阻应选择小的但不能无穷小,因为当使用小的采样电阻时导线电阻将对测量结果严重影响.第 3点是采用Matlab/Simulink建模和拟合实验数据时,可获得电池短路电流、反向饱和电流及二极管理想因子,弥补系统固有缺点.

    数据采集卡MOS管太阳能电池I-V曲线

    K型井架悬挂机械手二层台结构设计与测试

    周兆明刘睿杨忠祖刘梦...
    85-9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机井架上的二层台增加悬挂式机械手可以提高钻采效率,但会导致二层台整体受力增大,而传统井架二层台结构设计时未考虑增加悬挂式机械手,需要改进其结构,提高二层台承载能力以满足加装二层台机械手后的井架整体承载要求.在现有二层台结构基础上,对普通井架二层台改进结构设计,优化力学结构,强化二层台承载性能,用Ansys软件对该设计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结构分析.利用STS-WiFi无线结构测试系统对优化结构后的二层台进行现场应变测试,通过砝码施加阶梯载荷并实时监测二层台关键测试点的应力变化.整理分析测试数据并将现场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研究表明现场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该增加悬挂式机械手的二层台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可用于钻采作业.

    井架二层台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应力测试

    正交试验理论线聚焦电磁超声换能器优化设计

    张京军刘敏贾国平贾晓娟...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线聚焦电磁超声换能器(LF-EMAT)的聚焦性能,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 27次八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首先分析激励频率和焦线位置对聚焦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永磁体宽度和高度、线圈宽度和高度、线圈匝数、最后一个线源位置、提离距离和激励电流对面内位移、面外位移、总位移的影响程度;最后选用最优参数组合建立优化后的模型并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范围内,激励频率越小,即线圈间距较稀疏,更有利于提高位移幅值;焦线位置小的线聚焦EMAT产生的SV波具有较好的聚焦性能和方向性;优化后电磁超声换能器涡流和洛伦兹力的瞬时最大值分别提高3.013倍和4.073倍,面内位移幅值增长为优化前的3.664倍.

    线聚焦电磁超声换能器位移幅值优化设计正交试验方法

    车桥耦合连续梁-拱组合桥冲击系数研究

    李杰汪邦瑞胡元宏张军锋...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得到连续梁-拱组合桥真实的冲击系数,以某三跨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组合桥为依托,考虑车桥耦合振动效应,利用ANSYS建立大桥空间梁单元模型和车辆的三轴半车模型,分析桥面不平度、车速、车辆数对主梁不同部位及不同响应冲击系数的影响,并以车速和桥面不平度为自变量得到冲击系数二元回归公式,最后利用 2座基频相近桥梁冲击系数的实测数据验证该公式.结果表明:桥面不平度对冲击系数影响最大,当桥面不平度达到B级以上,冲击系数超过规范值,最大可达规范值 5.42倍;对于主梁,不同外部激励、不同响应和不同部位的冲击系数存在差异,部分冲击系数超出规范值;该文给出的冲击系数回归公式可用于类似结构主梁冲击系数估算.

    桥梁工程回归公式数值分析冲击系数车桥耦合

    稀疏阵列下基于机器学习多模Lamb波损伤监测

    唐令权王强胡伟伟鲍峤...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机理复杂,形式多样,对工程结构的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也使得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的损伤程度辨识存在很大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与实际工程应用场景,研究基于稀疏阵列的多模态Lamb波损伤识别方法.分析多模态Lamb波在复合材料结构中的传播过程及损伤作用机理;设计稀疏压电阵列,提高工程应用实用性;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原理,分析提取识别损伤区域下的最优监测路径;最后,基于损伤机理分析,提取Lamb波结构响应时域、频域、时频域多特征参数,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损伤监测与评估模型.实验验证表明,基于稀疏阵列的多模态Lamb波损伤辨识技术能够识别任意区域、不同程度的损伤,识别率为93.75%.

    最优路径多模态Lamb波Fisher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

    YOLO网络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侯思祖徐岩李柏奎郝淑敏...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配电网故障选线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网络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首先,使用三相电流构建极坐标二维图像,充分提取特征信息;之后,对各线路三相电流的极坐标图像进行像素级融合,并以不同颜色区分,在进一步加强图像特征的同时,降低原始图像的冗余度;最后,使用YOLO神经网络对融合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训练得到最优的模型文件,利用该模型实现故障选线.将该方法与现有的故障选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选线准确率可以达到 99.95%,选线时间 12.9 ms,明显优于其他故障选线方案,且该方案不受故障时刻、故障类型和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可满足配电网故障选线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需求.

    故障选线极坐标变换图像融合YOLO网络

    决策级融合轴承故障混合智能诊断

    曾敏敏张兵张晓宁朱慧龙...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诊断方法在轴承故障诊断中应用广泛,但是大多数诊断模型均基于某一种机器学习算法.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基于单一算法的智能诊断模型提取故障信息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误诊和漏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轴承故障混合智能诊断模型.该模型的详细技术路线如下:首先,提取对轴承故障敏感的时域和频域特征来构造特征集;其次,利用MLP神经网络、多分类SVM和随机森林三种智能分类器对轴承故障进行初步诊断;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决策级融合,以综合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优点和适应性,并输出最终的判决结果.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内部纠正机制,较之单分类器诊断模型准确率明显提升,更加适用于轴承的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MLP神经网络多分类SVM随机森林D-S证据理论

    超声全聚焦成像的裂纹类缺陷定量误差分析

    康达孔庆茹马啸啸林珊珊...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超声全聚焦成像(total focusing method,TFM)具有直观显示裂纹特征的明显优势,但通过TFM图像进行裂纹定量时不可避免地出现测量误差.该文采用模拟与实验对比的方式,分析TFM技术的裂纹定量误差.从超声波波长对缺陷深度的影响规律入手,分析和研究裂纹长度和取向的全聚焦图像测量误差原因.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比的方式验证裂纹定量误差.研究结果表明,裂纹上、下尖端的测量深度比实际深度均有所下沉,但两者下沉的深度基本相同,相差在 0.6 mm以内,裂纹长度的测量误差范围为 0~1 mm,带取向裂纹的取向测量误差基本保持在 3°以内.因此,上、下尖端在深度上的测量误差对裂纹长度和取向的影响极小.经实验验证,裂纹深度、长度及取向误差的结论与模拟的结论一致.

    超声全聚焦定量误差裂纹长度裂纹取向

    基于Krylov子空间降阶的温控算法研究

    姚涵毅丁炯许金鑫叶树亮...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常用的散热前馈获取方法存在耗时长、能耗大、步骤繁杂等缺点,文中提出引入模型降阶方法获取散热前馈.通过 3组实验获取控制对象响应特性;对在ANSYS Workbench仿真平台建立的控制对象模型进行校正,使仿真模型特性与实际控制对象特性尽可能相同;使用Krylov子空间法对仿真模型进行降阶,降阶后的模型可以通过Matlab计算得出散热前馈;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炉体为控制对象验证散热前馈-PID控制策略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至300℃范围内,扫描模式温控误差小于±5%,恒温模式温控误差小于±0.2℃.

    温度控制模型降阶散热前馈optiSLang差示扫描量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