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测试
中国测试

高洁

双月刊

1674-5124

zgcsjs@163.com

028-84404872;84403072

610021

成都市成华区玉双路10号

中国测试/Journal CHINA MEASUREMENT & TEST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担任主编,毛二可等30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 《中国测试》以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实践应用之精髓为宗旨,是集国民经济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测试技术特色为一体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期刊先后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综述与研究报告、国家基标准研究、 计量检定与校准测试、产品质检与标准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与传感技术、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OB-BO-LightGBM的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

    张航史兆培束垠张子瑞...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风电机组大规模的并网运行,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逐渐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风电机组故障的及时发现与处理,能够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风电场经济效益.通过SCADA运行数据进行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是一种重要的故障诊断诊断方式,文章从故障诊断的特征提取及故障诊断模型构建角度出发,提出应用随机森林袋外估计(OOB)进行特征选择的特征提取方法和改进参数优化机器学习算法(BO-LightGBM)的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模型,提高基于数据驱动的风电机组故障预测的精度.通过风电场实际运行数据对所提故障诊断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对于不同类型的故障均有92%以上的预测准确性,表明该模型对风电机组故障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机器学习特征提取贝叶斯优化

    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的声电通道设计

    臧俊斌李瑜祁博文崔娟...
    90-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磁耦合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金属障碍环境下因涡流效应而效率低下问题,该文开展了金属障碍环境下超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首先从声学的角度分析能量传输通道参数对声波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指导完成通道参数的配置.然后,采用同时共轭阻抗匹配技术完成通道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阻抗匹配网络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阻抗匹配网络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透 11 mm厚 304不锈钢障碍的理论最佳传输效率为 68%,进行同时共轭阻抗匹配后通道的实际能量传输效率为 56.25%,传输功率达51.53 W.该研究所达到的能量传输效率和传输功率均能满足绝大部分使用需求.该技术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声学通道设计共轭阻抗匹配

    新型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高磊李兆杰刘翠兰金培育...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Halbach旋转原理,设计三种尺寸的中空圆柱形NdFeB永磁磁体.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表明,NdFeB永磁磁体中间空隙处可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 1.0 T、1.5 T和 2.0 T,方向和主磁体的磁化方向相同.NdFeB永磁磁体中轴线上磁场分布的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相吻合,误差在 5%以内.基于绝热温变的直接测量法,研制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对典型磁热材Gd的测试结果表明,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可准确测量磁热材料的绝热温变,精度在0.2℃以内.该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对样品的形状要求较低,测量时间短,测试过程简便.

    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NdFeB永磁磁体绝热温变

    一种复合型声电换能装置的优化设计

    陈创李泽钦吕海峰张晏晴...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俘获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声能,提出一种双效应耦合作用的声电换能装置,该结构可在声电转换的同时捕获空气中的流体能量.为提高该装置的声电转化效率,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研究压电片不同连接方式对发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不同条件下系统的最优连接方式.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系统的最优组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电阻大小 2 MΩ、PZT材料的串联个数 28个、PZT材料的总数 56个、声源与换能器间的距离 240 mm的组合方式下,系统输出功率最大.以最优组合设计实验,设置声压级为 110 dB,噪声频率在 247 Hz,此时测得负载输出电压17.54 V,输出功率 307.65 μW,平均能量密度 13.26 mW/m3.优化后的结构可作为微小型用电器的供电电源,在新能量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俘获声能流体能量复合型换能器正交实验优化技术

    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谐波频率响应机理及分析

    刘宇鹏马建明裴庆龙郭超...
    109-11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保证电能计量在直流偏置环境下的精确性,抗直流电流互感器得到广泛的关注.虽然抗直流电流互感器能够有效地在较大直流分量环境下保持非磁饱和状态工作,即工作在线性区域,但其谐波电流的传变特性至今仍不清晰.为此,该文建立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等效线性电路进行谐波电流的频率影响特性分析.首先,分别建立基于非气隙式电流互感器和气隙式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等效电感模型.其次基于该励磁等效电感,建立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等效阻抗模型.通过该建立的等效阻抗模型,进一步地探索抗直流电流互感器不同关键参数对谐波电流的传变影响,揭示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谐波电流传变特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分析发现:1)增加互感器的气隙能够极大地扩大互感器的线性工作区域,从而有效地保证互感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实现精准的信号测量;2)互感器铁心的平均磁路长度和气隙的变化对谐波电流的传变有很少的影响.但,互感器的励磁通道的等效电阻和电感的大小严重影响谐波频率的传变.

    抗直流互感器阻抗模型线性模型谐波频率响应

    基于NLADRC的水下飞行器姿态控制算法

    蒋皓贾云飞陶灿辉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飞行器系统模型中非线性强、并且在水下运动的过程中常遇到各种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抗扰性较强的非线性自抗扰姿态控制算法.根据刚体动力学理论,得到水下飞行器的三自由度俯仰运动模型,并详细阐述自抗扰控制器的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确定参数整定的原则.仿真表明本算法可以通过单一改变观测器和控制器带宽大小而完成对姿态跟踪控制的调整,与传统PID控制和最优控制相比,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喷管摆角变化幅度和超调量更小、过渡时间更短,在有脉冲力矩干扰情况下,控制效果更好,为后面水下飞行器的进一步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水下飞行器姿态控制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抗扰性

    Weibull分布模型改性再生混凝土微观损伤机理分析

    周金枝石赐明钟楚珩付甜甜...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再生骨料改性对再生混凝土微观损伤机理的影响,该文用 5%硅酸钠溶液(Na2O·nSiO2 溶液)和 10%聚乙烯醇溶液(PVA溶液)对不同级配再生骨料预浸泡进行改性.通过再生混凝土微小单元强度服从Weibull统计分布对抗压强度进行损伤演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骨料和混凝土微观形貌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 5%硅酸钠溶液(Na2O·nSiO2 溶液)和 10%聚乙烯醇溶液(PVA溶液)改性后的再生混凝土均能显著提升内部微小单元损伤抗性和微观结构的密实性,且 5%硅酸钠溶液(Na2O·nSiO2 溶液)浸泡改性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提升效果劣于10%聚乙烯醇溶液(PVA溶液).采用连续级配5~31.5 mm的再生混凝土损伤抗性显著高于单一级配10~16 mm和16~25 mm的再生混凝土损伤抗性.

    再生混凝土Na2O·nSiO2及PVA改性Weibull分布损伤抗性微观机理

    基于LightGBM算法的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方法及应用

    李华洋曹志鹏吴小龙朱施杰...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方法预测精度较低、普适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破裂压力智能预测模型.以井深、地层密度和孔隙压力当量密度作为模型的输入层数据,以S区块中相邻的 3口直井为例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将LightGBM模型与常用的声波测井资料法进行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最后进行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ghtGBM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很好,模型的泛化能力强,5项评价指标均表现得十分优越.LightGBM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 2%,小于声波测井资料法.所有输入层数据中地层密度对于破裂压力的预测最为敏感.利用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所建立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其预测精度也大于声波测井资料法.

    破裂压力机器学习LightGBM算法压力预测

    CEEMD-FastICA-CWT联合瞬态响应阶次的电驱总成噪声源识别

    张威景国玺武一民杨征睿...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增程式电驱动总成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联合算法的噪声分离识别模型.首先,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联合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ICA)方法提取纯电模式稳态工况下单一通道噪声信号特征,利用复Morlet小波变换及FFT对各分量信号时频特性进行识别.其次,采用阶次分析法和声能叠加法对稳态分量信号对应的各瞬态响应阶次能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PMCC)相似性识别确定不同噪声激励源贡献度.结果表明:减速齿副啮合噪声对该增程式电驱总成纯电模式运行噪声整体贡献度最大.

    电驱动总成噪声源识别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独立分量分析连续小波变换阶次分析

    MSCR试验对不同老化程度高黏沥青高温性能分析

    奚晨晨严守靖魏金涛孙团伟...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研究 3种高黏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蠕变恢复率及不可恢复柔量评价不同老化条件下高黏沥青高温抵抗外界荷载作用能力,并分析高黏沥青的应力敏感性.研究表明:经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后,高黏沥青老化后变得更坚硬,且Ⅰ型高黏沥青在不同应力和不同老化条件下抗变形能力最优.不同老化条件下,Ⅰ型与Ⅱ型高黏沥青的平均蠕变恢复率均高于SBS改性沥青,平均不可恢复柔量均小于SBS改性沥青,表明添加高黏改性剂对提高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与高温抗流动变形能力具有明显作用.3种高黏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应力敏感性大小为Ⅱ型<Ⅰ型<SBS改性沥青,与其蠕变恢复率大小顺序相反,说明应力敏感性与平均蠕变恢复率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考虑不同老化条件下高黏改性沥青的高温黏弹特性,采用平均蠕变恢复率、平均不可恢复柔量和应力敏感系数指标,对全面评价高黏改性沥青的不同老化程度下高温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高黏沥青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老化程度高温性能蠕变恢复率应力敏感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