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测试
中国测试

高洁

双月刊

1674-5124

zgcsjs@163.com

028-84404872;84403072

610021

成都市成华区玉双路10号

中国测试/Journal CHINA MEASUREMENT & TEST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担任主编,毛二可等30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 《中国测试》以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实践应用之精髓为宗旨,是集国民经济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测试技术特色为一体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期刊先后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综述与研究报告、国家基标准研究、 计量检定与校准测试、产品质检与标准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与传感技术、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薄层色谱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鉴别一次性纸杯中荧光增白剂

    许凤崔艳慧梁鑫刘吉成...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一次性食品包装用纸杯中非法添加荧光增白剂的薄层色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TLC-SERS)鉴别法.采用微波法与传统法分别制备了银、金、金包银和银包金 4种金属溶胶,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镜扫描法、电势与粒径测定法等手段进行表征,检测各种金属溶胶对吡啶的拉曼光谱增强效应以判定金属溶胶质量,并以 4种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DSD-FWAs)中的二磺酸型荧光增白剂 71(C.I.71)、荧光增白剂 85(C.I.85)、荧光增白剂90(C.I.90)、荧光增白剂 113(C.I.113)为目标检测成分,建立一次性纸杯中 4种荧光增白剂的TLC-SERS鉴别方法.结果显示微波法制备的银溶胶作为本项研究食品包材中增白剂鉴别方法的表面增强剂效果更佳,对市售 100批样品进行TLC-SERS鉴别,6批样品中检出C.I.113,建立的方法可为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提供新的备选方法.

    薄层色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荧光增白剂一次性纸杯

    基于光谱特征提取的橡胶手套无损检验研究

    田陆川陈浩然姜红吕航...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检验橡胶手套的分析,利用差分拉曼光谱仪在激发波长 785 nm,采集时间为 40 s,激光功率为 220 mW条件下,对收集到的 40个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不同用途的橡胶手套样本进行检测.根据样本的主要成分不同可以将 40个样本分为四大类,可根据填料的不同对同一类样本进一步分组.结合系统聚类、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可根据其相关性将样本分为 14组,分组结果的DP区分能力达到 89.74%,组内样品间的相关性均大于85%,该方法可有效地对样品进行区分.

    差分拉曼光谱橡胶手套系统聚类Pearson相关系数DP值

    基于TMR器件的弱磁传感系统设计

    陈棣湘李自斌杜青法胡佳飞...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型化高性能磁传感系统在磁异探测、航空航天、生物磁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传统磁传感系统因体积大、功耗高等原因难以搭载于无人机平台,而隧道磁电阻(TMR)器件是构建小型磁传感系统的理想选择.该文在分析TMR器件磁滞特性及其灵敏度与工作点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稳定TMR器件工作点来实现磁滞补偿的方法,通过建立磁场反馈补偿回路并采用自适应磁场补偿算法,大幅提升磁传感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传感系统的测量范围为-10000~10000 nT,线性度为 0.016%,噪声水平为 0.39 nT/(√Hz)@1 Hz,带宽为60 Hz,可以满足水下磁异目标探测等应用需求.

    隧道磁电阻(TMR)磁传感系统磁滞补偿递推最小二乘(RLS)

    通用信道编译码算法物理性能快速仿真系统

    秦明伟高永翔李陈侯宝临...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信道编译码硬件算法物理性能的快速、准确验证,提出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通用化信道编译码算法物理性能快速仿真与性能评估系统.PC上位机软件主要实现模拟信源/噪声数据生成、仿真数据后分析、数据/控制指令传输以及与FPGA下位机交互等功能;FPGA下位机通过设计数据调度与系统控制、信道编译码算法架构、加噪信道以及数据统计等单元,构建通用编译码算法验证系统硬件系统架构,支持不同信道编译码算法物理性能的高效、准确验证.以系统当前支持的BCH码、LDPC码、删余卷积码、RS码及其串行级联码的性能仿真为例开展性能测试,性能恶化最大值低于 0.4 dB,在 10-7 误码率统计量级下,仿真时间低于 12 s,验证仿真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与有效性.系统采用的通用级联架构还可支持其他信道编译码算法的快速移植与部署,可为信道编译码算法物理性能快速验证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信道编译码物理性能仿真系统软硬件协同加噪信道

    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机用永磁系统的设计与数值计算

    王鹏宇高磊程娟刘翠兰...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NdFeB永磁体提供磁场以及高磁导率钢作为磁轭,设计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机用永磁系统,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磁场分布.设计的永磁系统可利用距离控制架调节NdFeB永磁体的位置,从而实现空间磁场范围内的连续可调.永磁系统中间部分由电机带动做定轴转动,以实现磁工质的励磁与退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磁工质所在位置的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距离L的减小导致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B1 增大,最小值B2 减小,致使磁场强度范围变大,增强磁工质的磁热效应;当L为 79 mm时,不同旋转角度α下,永磁系统所产生的磁场强度范围为32~1265 mT;并且,磁感应强度值的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差值在30 mT以内.

    磁路设计NdFeB永磁体有限元计算磁场强度

    轴向应变放大式谐振温度传感器研究

    滕飞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机专用改装系统成为开展民机适航、审定试飞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轴向应变放大结构的谐振式温度传感器.基于应变放大结构建立频率-温度模型,推导频率温度系数作为衡量灵敏度的物理量.为降低理论模型与仿真模型的相对误差,该文进行仿真分析与误差修正,将二者误差降低至 0.5%.测试结果表明,当外界温度在 273~293 K范围内变化时,器件的频率温度系数为13104×10-6 K-1,仿真结果为 12935×10-6 K-1,二者相比,相对误差为 1.3%.与以往谐振式温度传感器比较,相对灵敏度最大提高了83倍.该结构可用于高灵敏度谐振式温度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满足试验机改装系统的应用需求.

    轴向应变放大频率温度系数谐振式温度传感器高灵敏度

    联合CTC和Transformer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语音控制研究

    唐咸荣高瑞贞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机交互过程中手动控制轮式移动机器人步骤繁琐且双手受到限制的问题,提出并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语音控制系统.系统选取树莓派 4B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科大讯飞 6阵列语音模块作为语音采集器,STM32单片机作为底层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器.语音识别算法部分设计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并加入连续时序分类算法来辅助模型的训练,模型的收敛速度和鲁棒性都得到相应的提升.模型在AISHELL-1语音数据集上测试的字错率为 5.57%,相对于Transformer单独训练,字错率相对下降 5.1%.经过平台搭建和实验,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相对应动作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放用户的双手.

    轮式移动机器人语音控制Transformer连接时序分类

    动态剪切流变仪校准用标准物质研究分析

    苗娜张正东林志丹刘喆...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填补我国在动态剪切流变仪校准用黏度标准物质空白,对CANNON公司黏度标准物质N2700000SP进行成分分析、黏温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动力黏度测试方法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N2700000SP主要成分为聚异丁烯.为量化温度对黏度的影响,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温度扫描,计算得到其在 64℃附近黏温系数为-4.5%℃-1;采用剪切速率、温度扫描模式测定其黏温性和流变性能,明确N2700000SP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测试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剪切速率或角频率.对毛细管法测得的动力黏度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毛细管测量方法可靠.研究可支撑我国动态剪切流变仪检校用标准物质研制.

    动态剪切流变仪高黏度标准物质沥青流变性能聚异丁烯

    基于遗传粒子群优化的热负荷预测方法

    谢文举薛贵军史彩娟李水清...
    131-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热负荷预测对于换热站能源合理分配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换热站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如何保证换热站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并保证热用户的舒适性是供热行业的首要任务,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粒子群的混合神经网络(GAPSO-CNN-BiLSTM)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热负荷历史值、供水流量、供水温度以及回水压力构建模型输入;然后,利用完全噪声辅助聚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供热负荷分解为不同子序列,以弱化供热负荷数据复杂程度,挖掘数据内部潜在特征;其次,为进一步减少模型计算时间,根据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对子序列进行合并;最后,利用所提模型对不同子序列进行预测重构.实验表明所提模型相比LSTM、CNN-LSTM以及粒子群优化的混合神经网络(PSO-CNN-LSTM)在供热负荷预测中精度分别提高42%,32%,30%拥有更出色的特征提取能力和精度.

    完全噪声辅助聚合经验模态分解样本熵遗传粒子群一次网热负荷预测

    改进VSG控制的储能系统并网优化策略

    李练兵康伟伟范辉梁纪峰...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带来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储能系统并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功角变化引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耦合从而造成功率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并网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在VSG有功-频率环节叠加功率前馈控制,在无功-电压环节加入功角变化对无功的补偿策略,并利用非线性变化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群(PSO)算法进行设计参数迭代求解,得到最佳控制参数优化并网性能.可解决功率波动对电网频率暂态性能的影响,改善大功角时无功功率的动态响应.在Matlab中建立VSG储能系统仿真验证并网性能优化,通过RT-LAB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改进VSG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虚拟同步机功率前馈补偿功角补偿无功硬件在环并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