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测试
中国测试

高洁

双月刊

1674-5124

zgcsjs@163.com

028-84404872;84403072

610021

成都市成华区玉双路10号

中国测试/Journal CHINA MEASUREMENT & TEST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担任主编,毛二可等30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 《中国测试》以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实践应用之精髓为宗旨,是集国民经济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测试技术特色为一体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期刊先后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综述与研究报告、国家基标准研究、 计量检定与校准测试、产品质检与标准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与传感技术、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凯芙拉纤维分子芳环基团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杜林楠李佳欣吴梦谣孟露...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凯芙拉纤维分子中芳环基团的结构与热变性,通过一维中红外(MIR)光谱、一维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开展凯芙拉纤维分子结构,以及凯芙拉纤维分子芳环基团热变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凯芙拉纤维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NH、νamide-Ⅰ、νamide-Ⅱ、νamide-Ⅲ、νamide-Ⅴ、νamide-Ⅵ、νC=C、βC-H和γC-H;在 303~573 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芳环基团(νC=C-一维、βC-H-一维和γC-H-一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发生明显的红移,而相应的吸收强度进一步增加;在 303~373 K、383~473 K和 483~573 K三个温度区间,芳环基团(νC=C-二维、βC-H-二维和γC-H-二维)对热的敏感程度及官能团变化快慢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该项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在重要的高分子纺织材料(凯芙拉纤维)芳环基团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凯芙拉纤维中红外光谱变温中红外光谱二维中红外光谱热变性

    不同烟草制品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和成分对比研究

    杨继刘春波尹志豇唐石云...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在线捕集稀释装置采集烟气气溶胶,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测定不同烟草制品主流烟气气溶胶中粒状物的粒径分布和含特定成分的粒状物数浓度随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烟草制品烟气气溶胶粒相物粒径的尺寸在 0.15 μm到 0.6 μm之间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且在 0.3~0.45 μm范围内分布最为集中.三种烟草制品中含有芳香烃、有机碳和烟碱成分的粒状物占有较高比例,且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在不同粒径气溶胶中呈现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含有特征化合物烟碱的粒状物呈现出传统卷烟<电子烟<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总体趋势.致癌或促癌的化合物,包括芳香烃和重金属在传统卷烟、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中的相对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该文成果有助于研究烟草制品的烟气产生方式和产生条件对烟气气溶胶粒状物粒径和成分的分布规律影响.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实时在线监测烟气气溶胶

    基于无线通信的地下位移三维测量传感器研究与设计

    郑国垄李青
    91-9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滑坡的实时监测,研究设计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地下位移三维测量传感器.通过结合双互感等值电压原理与BLE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建立适用于该传感器的接力式无线组网方式.将传感器通过电源线串联成传感阵列并置于模拟山地钻孔的实验平台内进行无线通信实验,结果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并充满水的情况下,传感器之间仍旧能进行通信.根据模拟实验以及上位机显示通信结果,表明该无线组网方式适用于地下位移三维测量,并且两个传感器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和相对垂直位移的测量误差小于1 mm,满足实际地下位移测量的需要.

    地下位移无线组网双互感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故障检测

    古亮蔡瑜陈新岗胡晓倩...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高压绕组层数多,绕组端部电场变化剧烈,长期运行极易导致绕组层间绝缘故障.为进一步提高绕组层间故障诊断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冲击响应电压小波能量熵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压脉冲波对正常电压互感器和故障电压互感器原边分别进行冲击实验,利用sym4小波对高压绕组冲击响应电压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分解和重构以消除噪声信号的干扰,并用重构的信号计算小波能量熵,作为绕组层间故障诊断的特征参量.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绕组与放电故障和短路故障绕组的小波能量熵区分度为 86.5%和 28.3%,可以有效判别绕组层间绝缘状态,根据故障绕组的小波能量熵值大小可以较好地区分故障类型.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层间绝缘冲击响应小波能量熵

    水下无人平台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姿态控制研究

    金涛涛崔秀慧王健苗沛...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无人平台通常用于海洋勘探和开发,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水下情况.针对水下无人平台在恶劣海底环境下保持姿态稳定困难,无法有效开展海底矿物资源勘探及实时回传清晰、稳定水下图像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PID的姿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不断迭代控制参数,使平台在搭载不同水下勘探设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水下姿态的稳定.分别在Matlab/Simulink环境和实际工况下对平台的姿态控制进行仿真分析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无论在大、小角度转向均以较短的调节时间(4.36 s、2.69 s)和几乎为0%的超调量优于其他模型,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尤其对于运行环境及搭载设备会造成控制模型结构及参数发生变化的问题,模型参考自适应PID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该研究可为今后水下平台快速、准确的调节自身姿态,保持稳定状态提供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模型参考自适应PID控制水下无人平台姿态控制集成控制

    特快速空间辐射暂态电磁场测量装置研究

    完朋朋吴细秀杨涛文博...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隔离开关操作条件下GIS的瞬态辐射电磁场特性,该文开展特快速高频辐射电磁场测量装置的研制.开关操作辐射电磁场具有上升陡度大、幅值高、频带宽等特点,因此该文选择双锥天线和电小环天线进行电场和磁场的测量,设计特快速辐射电场、磁场与VFTO联合测量方案.通过特快速高频辐射电磁场测量装置对 550 kV GIS试验平台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特快速辐射电场、磁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开关操作时GIS变电站电磁环境极其恶劣,分闸时电场强度可达 3.5 kV/m,磁场强度可达 220 A/m;合闸时电场强度为 2.5 kV/m,磁场强度为 150 A/m.单次脉冲持续时间约5 μs,主要频率成分为8 MHz,46 MHz,58 MHz.

    隔离开关电磁辐射天线数据处理单次脉冲GIS

    基于共振增强原理的聚音器设计

    李勇陆炳健何天雨陈挺...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量微弱声学信号时,存在信号易被环境噪声淹没的问题,导致测量结果信噪比较差.针对此,该文以具有指数型曲面的声学谐振腔为研究对象,探究声音在谐振腔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对微弱声学信号的共振增强机理.利用声学波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建模仿真,在硬声场边界条件下建立声学谐振腔的频率响应与内部声压模型,进而利用实验对其声学放大与信噪比提升特性进行表征.理论与实验结果表明,声学谐振腔能够有效放大特定频率声学信号 5~10倍,且明显改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该文的研究,揭示聚音器定频增强的机理,证明指数型曲面声学谐振腔可作为非接触式声学测量前端放大装置的潜力.

    指数型聚音曲面声学谐振腔有限元仿真非接触式声学测量

    110 GHz宽带同轴S参数标准装置设计

    林也非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110 GHz宽带同轴S参数标准装置目前在国内尚无成熟产品,该文旨在实现对同轴S参数标准装置的设计.采用的设计方法为解析算法和有限元仿真的结合.解析方法由阻抗与反射系数的递推公式推导而来,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算法实现,其特点为运算快速但准确度欠佳;有限元仿真利用HFSS实现,其特点为消耗资源较多但建模和计算的准确度较高.通过解析方法对关键参数进行设计后在通过有限元仿真考虑产品细节带来的影响,二者的结合实现兼具快速且准确的设计.完成样品生产加工后使用网络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能较好吻合,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S参数解析方法有限元仿真

    瞬态平面热源法加厚探头的数值模拟研究

    胡铮程树森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瞬态平面热源法(TPS)的理论假设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场景,为此该文研究了加厚探头的导热系数测量精度并提出热容修正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 5501型探头的三维模型和增加镍丝厚度形成的加厚探头模型,根据模拟得出的温度历史数据绘制探头温升曲线,结合无量纲时间函数,迭代拟合得出待测样品的导热系数,并探讨加热功率及加热时间对加厚探头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加厚模型得出的导热系数相对误差显著增大;随着加热功率的提高,材料导热系数测量误差减小;热容修正模型在测量不同材料时的修正幅度,与探头比热容相对待测材料比热容的大小呈正相关;使用热容修正模型后探头测量导热系数的相对误差在 1.5%以内.研究证明提出的加厚探头结构及修正模型能够满足TPS法对导热系数测量精度的要求,同时提高探头强度使其适应较为复杂的使用环境.

    瞬态平面热源法热传导导热系数数值模拟

    基于声发射断层总面积和b值的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表征

    顾爱军关庆圆徐波苏铭...
    147-15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加载破坏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破坏过程进行监测.为综合考虑声发射信号的事件数、幅度和能量等因素所反映的损伤特性,引用地震学领域的断层总面积理论与声发射b值理论进行联合表征.断层总面积反映事件数和能量的关系,声发射b值反映事件数和幅度的关系,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反映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规律.实验表明,该损伤表征方法可进一步提升对混凝土结构损伤预警识别的精准性,从而在实际工程运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损伤识别和预警提出合理的声发射信号监测方法.

    钢筋混凝土梁声发射b值断层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