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和CT骨微结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手术骨质量的研究

    王树纯张春海李少轩潘东续...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和CT骨微结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手术骨质量,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在腰椎进行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并使用L1/L2平均值将vBMD≤为120mg/cm3的患者分类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采用矢状位T1加权磁共振扫描,将L1-L4椎体的平均信号强度除以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得出VBQ评分.术中取自髂后上棘的骨活检,并用MCT进行评估.比较正常组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的VBQ评分和MCT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R)分析VBQ评分、MCT参数与vBMD的相关性.ROC分析确定VBQ评分作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预测因子.使用以vBMD L1/L2为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VBQ、MCT参数和人口统计学中识别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267例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5.2%.VBQ评分与vBMD(r=-0.300;P<0.01)、骨小梁BV/TV(r=-0.314;P<0.01)、Tb.N(r=-0.326;P<0.01)呈显著负相关,并与Tb.Sp呈正相关(r=0.349;P<0.01).VBQ评分预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预后准确性显示AUC值为0.6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0.400;P=0.003)、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b=0.420;P=0.012)和骨小梁厚度(Tb.Th)(b=-0.234;P=0.048)可预测体积骨密度.结论 VBQ评分与MCT确定的骨小梁微结构有关,VBMD受损患者的骨显微结构和VBQ评分有显著差异.然而,用VBQ评分预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能力是中等的.VBQ评分反映了额外的骨质量特征,并可能对vBMD具有补充作用.

    骨微结构骨量减少脊柱融合体积骨密度

    腰大肌形态与症状性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关系

    张艺武卢锦婷肖玉辉欧阳林...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性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SMDLSS)的MRI和CT上腰大肌形态学参数与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SMDLS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将全部患者分为轻-中度功能障碍组(≤42%)和重度功能障碍组(>42%).根据患者腰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疼痛组(≤3分)和中-重度疼痛(>3分)组.选择L3/4椎间盘水平相对应的轴向CT图像测量腰大肌指数、腰大肌平均CT值和腰大肌形态变化评分(双侧腰大肌的短轴与长轴比值的平均值).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重度功能障碍和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患者腰大肌指数高于女性(P<0.001).重度功能障碍组的腰大肌指数(P<0.001)和腰大肌平均CT值(P<0.001)均低于轻-中度功能障碍组患者.无或轻度疼痛(VAS≤3)患者的腰大肌指数和腰大肌平均CT值高于腰背部中-重度痛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大肌平均CT值升高(OR=0.802,P=0.016)是SMDLSS患者重度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腰大肌指数增加(OR=0.763,P=0.012)是影响SMDLSS患者腰背部中-重度痛的保护因素.结论 SMDLSS患者腰大肌平均CT值和腰大肌指数增加分别是SMDLSS患者发生功能障碍和中-重度痛的保护因素.

    症状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腰大肌影像临床症状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研究

    刁浩峰李兰涛王晓灿尹祖昌...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MIS-TLIF,研究组采取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MIS-TLIF.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置钉准确性、关节突关节侵犯程度、椎间融合状态)、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较少,住院时间、每枚螺钉置入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P<0.05);研究组Gertzbein-Robbins、FJV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组血清IL-10、TNF-α、IL-17含量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6个月、12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椎间融合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效果确切,有助于减少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性,缩短住院时间,且对细胞因子影响较小.

    腰椎退行性疾病CT三维重建技术MIS-TLIF影像学结果

    腰椎俯卧位MRI诊断腰痛和难治性神经根病患者的价值研究

    于涛李诺贝高晓猛郭强...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腰椎俯卧位MRI在腰痛和或难以治疗的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19名患有慢性中重度LBP和/或对常规治疗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根性疼痛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仰卧位和俯卧位的磁共振成像都由专科医生进行分析,记录仰卧位和俯卧位MRI特征,包括椎管面积、侧隐窝直径、孔面积和黄韧带厚度.创建了不同病理模式的三维MRI重建.结果 患者疼痛评分平均为6.5(R:4~8).52.6%的病例只有俯卧位MRI才能看到椎间盘病变/增加的病变,有明显的屈曲和黄韧带增厚,而仰卧位MRI没有发现这一点.26.3%的病例仰卧位MRI未见的明显椎孔狭窄,而俯卧位病例中有.结论 俯卧位MRI检查发现了四种病理改变,仰卧位没有观察到,俯卧位MRI可以作为常规仰卧位MRI-种重要补充.

    腰痛磁共振成像脊柱不稳体位性MRI俯卧位MRI

    《中国CT和MRI杂志》论文写作建议

    177页

    CT影像学ONFH患者不同测量层面股骨头HU的观察研究

    张桂鑫张婕陈志健郑春红...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影像学四种不同测量层面股骨头HU的差异及与骨密度相关性,初步探究HU评估ONFH股骨近端骨质的适宜层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115例(188髋)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股骨头坏死诊疗中心ONFH患者的CT图像,利用ONIS2.5 PACS阅览软件分别测量四种观测层面下股骨头的HU,比较不同测量层面股骨头HU间差异并评估与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1.常规CT股骨头不同测量层面的HU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RCO Ⅱ期不同测量层面的股骨头HU无统计学差异(P>0.05);ARCO Ⅲ期不同测量层面股骨头HU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股骨头各测量层面HU与骨密度均显著正相关,其中以正中层面相关性最佳(rs=0.536),ARCO Ⅱ期股骨头全层面HU与BMD的相关性最为紧密(rs=0.614),ARCO Ⅲ期股骨头正中层面HU与BMD相关性最为紧密(rs=0.500).结论 常规CT测量层面选择对股骨头HU评估ONFH头内的骨质情况存在影响,正中层面可能是初步评估股骨头内稳定与骨质情况的最优选择.针对不同阶段头内骨质情况简易评估选择,ARCO Ⅱ期宜选取正中层面,前正中层面更适用于ARCO Ⅲ期患者.

    股骨头坏死双能X线吸收法亨斯菲尔德单位骨密度骨质疏松

    CT三维重建技术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精度和疗效中的应用研究

    张丽娜王江静窦媛洁孙召龙...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精度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KOA96例,回顾性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均行TKA治疗.根据术前采用不同规划截骨方案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对照组40例术前采用的是X线平片方案,研究组56例采用CT三维重建方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下肢力线角、膝关节功能及手术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力线角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4.65%,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TKA中,相较于X平片,截骨方案制定更优,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优良率,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

    CT三维重建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估

    肾静脉瘤影像学表现1例

    罗钦月郑雨婷韩小雨史河水...
    185-186页

    肾静脉瘤磁共振成像CT血管成像

    胃节细胞神经瘤1例

    樊妮娜杨志企林异文杨佳达...
    186-187页

    节细胞神经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乙肝肝硬化合并神经内分泌癌1例

    张丽萍蔡叶生陈峥
    187-188页

    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