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CT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及骨折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高姣静郑飞任聪慧赵博...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诊断及骨折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21年9月-2022年10月因怀疑OVCF需CT扫描的骨质疏松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CT扫描后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患者OVCF阴阳性及压缩性骨折Denis分型情况,分析人工智能CT在OVCF诊断及骨折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220例疑似OVCF患者中确诊为阳性179例,占81.36%;阴性41例,占比18.64%.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Kappa一致性度量,常规CT检查诊断OVCF阴阳性结果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12,P<0.001);人工智能CT检查诊断OVCF阴阳性结果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3,P<0.001).人工智能CT检查诊断OVCF阴阳性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常规CT检查(P<0.05).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常规CT对OVCF患者Denis分型评估的准确率为77.85%(123/158),经Kappa-致性度量,常规CT评估OVCF Denis分型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11,P<0.001);人工智能CT对OVCF患者Denis分型评估的准确率为88.82%(151/170),经Kappa-致性度量,常规CT评估OVCF Denis分型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2,P<0.001).结论 人工智能CT检查诊断OVCF结果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较常规CT检查,人工智能CT检查诊断OVCF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同时,人工智能CT对OVCF骨折程度也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人工智能骨折程度诊断

    MRI在不典型肘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陈伟熊文文高倩玫查婧...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图像(MRI)在不典型肘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一2023年5月就诊80例不典型肘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X线和MRI检查.X线检查采用正侧位进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PDWI、STIR,对患者冠状、矢状、轴面进行扫描.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以综合检查作为标准,分析X线和MRI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联合诊断结果发现,80例不典型肘关节损伤患者中68例发生骨折,其中尺骨冠突骨折12(17.65%)、尺骨鹰嘴骨折13(19.12%)、桡骨头颈骨折6(8.82%)、桡骨小头脱位5(7.35%)、肱骨内髁骨折11(16.18%)、肱骨外髁骨折8(11.76%)、肱骨髁间骨折7(10.29%)、肱骨滑车6(8.82%).MRI检查敏感度显著高于X线检查,漏诊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结论 采用MRI检测不典型肘关节损伤患者,其诊断价值较高,可帮助医师快速鉴别损伤情况,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核磁共振图像肘关节损伤临床诊断

    《中国CT和MRI杂志》论文写作建议

    162页

    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T2*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会肌腱移植韧带化评估中的应用

    董鑫鑫于志国周怀明崔文汉...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超短回波时间-T2*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会肌腱移植(ACLR)韧带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拟在我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均对膝关节行MRI-UTE-T2技术检查及临床评分,探索MRI-UTE-T2技术检查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会肌腱移植韧带化评估中的效果.结果 两组FM、TM、TL、P、TrF软骨区域T2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研究组术后6个月、研究组术后12个月在FM负重区、FL、FL负重区的T2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患者在ACLR术后膝关节软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MRI-UTE-T2技术的应用在ACLR术后移植物韧带化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T2技术前交叉韧带重建会肌腱移植韧带化

    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价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研究进展

    林斯文陈旺生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血管耦合揭示了大脑神经元活动与脑血流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中枢神经影像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角度.然而,神经血管耦合能运用在临床上的技术,主要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以及氙清除技术等;这些技术由于不能深入探究疾病背后的病理过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与前述技术相比,磁共振成像展现出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零辐射的优势,因此近些年经在磁共振成像在神经血管耦合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现阶段已经进行了众多的实际操作研究,并且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这些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描述,为广大的研究学者提供新的认识.

    磁共振成像神经血管耦合

    双能CT定量参数在肺癌病理特征中的诊断价值

    徐艳秋杨晓光史洁
    168-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肺癌不同病理学分型发生发展的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准确诊断肺癌不同病理亚型,可以精确治疗手段,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价值.近年来,双能量CT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方式,已较多应用于临床,其定量参数对肺癌病理类型诊断、基因特征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关于双能量CT相关定量参数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效能.

    双能量CT肺癌病理特征基因突变免疫组化

    影像组学在泌尿系统肿瘤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薛靖王冬青庄子健陈星池...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准确评估疾病的预后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至关重要.影像组学是在CT、MRI等传统影像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高通量地提取影像图像中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因无创、高效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本文就当前影像组学在泌尿系统肿瘤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做出展望.

    影像组学泌尿系统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的技术进展

    曹丽欣陈梓盼陈晓东黄尚清...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的无创性功能成像方法.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的是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成像速度快,但图像质量差.随着新的DWI相关技术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图像质量和扩大应用范围.本文对新的DWI相关技术的成像理论、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受激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弥散频谱成像b张量编码成像振荡梯度扩散加权成像

    青少年侧脑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朱正红石敏梁奕
    177-178页

    青少年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1例

    钟儒婷梁奕
    178-179页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自身免疫性疾病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