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徐伟

双月刊

1001-1889

cjced@126.com,sunning163@tom.com

0432-62424537;0436-3352076

132001

吉林省吉林市重庆街2158号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1月。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综合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家对地方病及相关性疾病方针、政策,是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血液透析患者风险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

    郑翠玲夏莎君江斓
    347-348,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行血液透析患者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于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EHF合并AKI行血液透析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本院自制《EHF合并AKI行血液透析患者风险认识水平调查表》评估患者风险认知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HF合并AKI行血液透析患者风险认知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风险认知水平良好患者36例,占44.44%;风险认知水平较差患者45例,占55.5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婚姻状况和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认知水平较差组年龄>50岁占比高于风险认知水平良好组,小学及以下占比高于风险认知水平良好组,农村占比高于风险认知水平良好组,家庭经济收入<3 000元占比高于风险认知水平良好组,未接受健康教育占比高于风险认知水平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农村、收入(月)<3 000元和未接受健康教育为影响风险认知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F合并AKI行血液透析患者风险认识水平较差,且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及接受健康教育情况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损伤血液透析风险认知水平影响因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费淑营冯普辉胡容铭
    349-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6例HFRS合并AK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有发热、少尿无尿表现,食欲下降、全身酸痛、恶心、腰痛、球结膜充血水肿、肾区叩击痛表现比例较高;16例患者中血Scr、BUN均明显超过正常范围,14例患者PLT<100×109/L;16例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常规抗感染、保肝治疗,给予利巴韦林及头孢类抗生素.其中3例接受激素治疗.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375±3.55)d.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肾功能下降较为明显,建议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病理特征

    部分脾栓塞对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运用分析

    张宵祥丁东晓秦运升
    35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PSE)对存在既往血吸虫病史的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例存在既往血吸虫病史的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接受PSE治疗,于术前和术后1周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计数;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补体C3、C4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WBC和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2个月WBC水平较术后1周降低,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RB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术后1周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个月TBiL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P<0.05),而ALT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个月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8例患者术后表现为发热,20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脾区疼痛,5 d左右可自行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肺炎、肝功能衰竭、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存在既往血吸虫病史的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部分脾栓塞血吸虫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功能流行病

    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特征及特点分析

    陆颖莹
    353-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临床特征及特点,以期为HFRS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5例HFRS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心电图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5例HFRS患者中,发热期2例,低血压休克期1例,少尿期2例;发热期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伴头痛、腰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伴肾区叩击痛;低血压休克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慌气短,四肢发凉,头昏无力,脉搏细速;少尿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氮质血症,高血容量综合征,电解质紊乱;黏膜、皮肤出血加重,伴肾脏出血.发热期患者通常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低血压休克期患者血压降低,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eGFR明显降低;少尿期患者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eGFR明显降低.5例HFRS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少尿期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5例HFRS患者治疗中,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每日摄入糖量不低于150~200 g,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巴韦林每日10~15 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不超过7 d.结论 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以男性为主,急性期常见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均出现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异常,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临床特点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重症危险因素研究

    包菁静叶向红童洪杰潘利飞...
    35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pP)的临床特征,并探讨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5例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重症与非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确定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5例患者中,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占40.00%(6/15).重症患者相较于非重症患者,更常见于年龄大于60岁(P<0.05),存在慢性基础疾病(P<0.05)白细胞计数>10 000/mm3(P<0.05)以及人院时PaO2/FiO2比值<300(P<0.01).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95%CI:1.01~1.15,P<0.05)、慢性基础疾病(OR=4.5,95%CI:1.2~16.9,P<0.05)和PaO2/FiO2比值(OR=0.92,95%CI:0.85~0.99,P<0.01)是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接受了ICU级别的治疗,重症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为83.33%(5/6).结论 年龄、慢性基础疾病和PaO2/FiO2比值是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CU级别的治疗对于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研究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以改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预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重症危险因素ICU治疗

    杭州地区20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郑芳方小芳
    357-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杭州地区20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临床特点,为提升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杭州地区2013-2023年20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治疗和转归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PCP患者以咳嗽、发热、消瘦和乏力表现多见,在体征方面以心动过速多见;CT检查结果以磨玻璃征、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多见,分别占90.00%、45.00%、40.00%;20例患者白细胞、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均处于较低水平;14例患者接受SMZ-TMP+卡泊芬净治疗,2例接受SMZ-TMP治疗,4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12例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55.00%)患者疗效较为满意,5例(25.00%)患者病情恶化.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较为典型,加上典型CT影像表现,需要及时留取下呼吸道微生物标本,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转归

    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鉴别特点分析

    沈媚虹郑杨苏佳君
    359-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鉴别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住院治疗的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72例与HFRS患者22例临床资料.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职业;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畏寒、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测定患者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HFRS组男性比例高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年龄低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农民占比高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S组乏力占比低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呼吸系统症状占比低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畏寒、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HFRS组患者PLT高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CRP和PCT水平低于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FRS患者以男性、农民居多,而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以年龄大、乏力、呼吸系统症状、PLT降低、CRP和PCT水平升高为主,值得临床借鉴.

    脓毒症血小板减少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