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徐伟

双月刊

1001-1889

cjced@126.com,sunning163@tom.com

0432-62424537;0436-3352076

132001

吉林省吉林市重庆街2158号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1月。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综合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家对地方病及相关性疾病方针、政策,是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丽水医疗机构急诊病人蜱虫叮咬情况及预后分析

    叶贝贝杜望谢美玲杨圆...
    483-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丽水医疗机构急诊病人蜱虫叮咬情况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62例蜱虫叮咬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自制数据收集表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测定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谷草转氨酶(AST)]、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13例(25.81%),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7例(11.2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8例(12.90%),血红蛋白水平降低2例(3.23%),血小板水平降低2例(3.23%);肝功能方面,ALT 上升 7 例(11.29%),TBIL 上升 6 例(9.68%),AST 上升 13 例(20.97%);CK-MB 升高 5 例(8.07%),LDH 升高 3例(4.84.%),CK升高5例(8.07%);62例患者中7例患者颜面部被蜱虫叮咬,31例叮咬位置在上臂,24例叮咬位置在双下肢,上述患者均在局麻下行梭形切除术处理,术后有可疑虫体遗留或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予罗红霉素口服治疗,门诊复查显示,4例患者有发热症状,经口服抗生素和局部碘伏消毒处理,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丽水医疗机构急诊蜱虫叮咬患者存在血常规、肝功能和心肌酶指标的改变,及时接收处置预后情况良好.

    蜱虫肝功能心肌酶预后分析

    2013-2022年洛阳市人间布鲁菌病监测分析

    李双玲朱鑫张鹏云朱银霞...
    485-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洛阳市人间布鲁菌病监测资料,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洛阳市2013-2022年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洛阳市共报告布病4 442例,15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县级布病报告数显著高于城市区.人群分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95,P<0.001).发病年龄以50~60岁组人群最多.喝羊奶为食源性布病主要感染方式.新冠肺炎发生后,医疗机构整体诊断报告水平明显上升.布病患者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由2013年的50.12 d下降至2022年的25.13 d,平均为32.81 d,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F=4.496,P<0.00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别平均为36.48 d和21.79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66,P<0.001).结论 应强化布病联防联控措施,加强对散养羊只的管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诊治能力,有效控制布病流行.

    布鲁菌病监测分析食源病布病防控成果评价联防联控

    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张媛吴惠珍姜慧华
    48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NS合并脑梗死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1例N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差异、实验室指标差异[血小板计数(PLA)、血浆白蛋白(SALB)、总胆固醇(CHOL)、24 h尿蛋白、三酰甘油(TG)、D-二聚体以及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PLA、CHOL、D-二聚体、TG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24 h尿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异常和蛋白代谢异常,同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肾病综合征脑梗死临床特点预后

    2023年吉林省布鲁菌病血清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赵欣陈雪娇鞠丽丽刘博...
    490,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高质量地完成布病防治工作,科学评价防控效果,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为进一步调整、完善布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于2023年对吉林省的25个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开展了血清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两种方法,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WS296-2019)中的附录C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技术来进行操作.结果 参加质量控制的25个相关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了检验结果,并且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的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 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在严格实施的质量控制下,才能确保实验室的长期稳定发展;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检测能力和检验质量,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室成本,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布鲁菌病血清学质量控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农牧团场人间布病感染因素分析

    任美玲许娟
    49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八师农牧团场人间布鲁菌病感染因素,为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22年布病确诊病例,随机数表法抽取9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地域、同性别、同民族、(年龄±5)岁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按1:2匹配原则开展入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家畜饲养情况、危险行为防护等资料进行布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回收问卷261份,其中病例组87份,对照组174份;男性占61.7%,女性占38.3%,平均年龄为(52±14.64)岁;农民占75.1%,牧民占4.2%,少数民族占11.1%.家畜养殖以羊居多,占41.8%,圈养为主,家畜来源多为自家繁殖,家畜免疫率为2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饲养放牧(OR=2.666,95%CI:1.279~5.553)、接触病死畜(OR=20.479,95%CI:3.811~110.053)、处理流产物(OR=6.907,95%CI:1.618~29.493)、接触牲畜皮肤划伤(OR=5.756,95%CI:1.663~19.931)是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接产防护(OR=0.075,95%CI:0.018~0.3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师市养殖羊农户布病感染率高,经皮肤接触病畜及其流产物和不良卫生行为是本地布病感染的主要途径;饲养放牧、接触病死畜、处理流产物、接触牲畜皮肤划伤等均为布鲁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家畜及接产时做好防护是预防布病的有效措施.

    布病人间感染危险因素

    15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邢鑫沈东锋周宁
    494-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确诊的15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有发热症状,临床表现以寒战、乏力、呼吸困难和胸闷多见,2例出现神志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轻度升高10例,所有患者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比例存在不同程度升高改变,肝功能指标异常,肾功能损害4例,所有患者氧合指数均低于250 mmHg,胸部CT检查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肺叶斑片状实变改变,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肺泡组织存在不同程度塌陷,上皮有不同程度消失,其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是肺间质内纤维增生较为明显,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表现较为典型,临床应据此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进一步发展.

    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病理学

    自拟温阳益气汤加减对砷中毒心肌损害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楠池菊芳
    496-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自拟温阳益气汤加减对砷中毒心肌损害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砷中毒致心肌损害的患者28例,运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与观察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阳益气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接受28 d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E峰与A峰比值E/A)及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28 d后LVEF、E/A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评分为(46.08±1.25,1.41±0.26;49.19±1.02,0.71±0.12),LVESD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和对照组得分为(40.24±1.34;44.02±1.4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情感职能,身体疼痛,身体功能,活力状况得分为(81.86±1.86,82.76±1.44,83.66±1.18,82.92±1.46;77.83±1.34,73.84±1.42,73.48±1.36,72.85±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益气汤对砷中毒心肌损害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正向效果.

    温阳益气汤加减砷中毒心肌损害心脏功能生活质量

    2014-2022年青海省果洛州氟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蒲光兰喇翠玲周昕陈萍...
    498-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22年青海省果洛州氟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及网络运行情况,为果洛州氟中毒监测评估提供质量保障.方法 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检测结果的统计学评价.结果 果洛州及所辖6县氟实验室外质控考核反馈率均为 100%.实验室参加考核共计 142 次,其中|Z|≤1 占 74.65%(106/142),1<|Z|≤2 占 19.01%(27/142),2<|Z|<3占4.23%(6/142),|Z1 ≥3占2.11%(3/142).结论 外质控考核结果显示,果洛州氟实验室检测能力不稳定,仍需加大培训力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果洛州氟中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氟化物实验室检测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10例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特征及虫体形态观察分析

    章春岚沈丹萍
    501-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0例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特征并观察虫体形态,为鉴别诊治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0例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观察虫体形态.结果 1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共送检虫体29条,其中雌虫18条,雄虫11条.肉眼观察:虫体长度在2~3 cm之间,呈圆柱状,乳白色微透明,形态略呈弯曲状.镜下观察:虫体边缘欠光滑,呈锯齿状以及环状排列.头部呈圆形,有口囊、无唇,可见食道.雌雄虫体区别:雄虫尾部向腹部内卷,有2根交合刺,形状及长短均不一致.雌虫生殖器呈双管型,清晰可见子宫内充满大量虫卵.结论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患者有明确的眼部不适表现,可伴有结膜充血,血常规无异常改变,虫体形态较为典型,雌雄虫体形态有明显差异.

    眼结膜线虫病临床特征虫体形态

    5例早期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冯圣娇鲍佳卉陈娟
    503-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5例早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临床特点,为早期乙脑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2023年浙江省某院收治的5例乙脑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MR表现;实验室指标测定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营养指标水平;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5例乙脑患者中,MR阳性4例,阴性1例.治疗前患者胼胝体压部斑片状T1 FLAIR低、T2FLAIR高,DWI像(6值=1 000)高信号影.5例乙脑患者中,4例普通型,1例重型;5例患者血清PCT、IL-6、hs-CR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重型升高更明显;5例患者白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而总蛋白水平均处于正常水平;5例患者中,4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乙脑患者存在MR表现异常,炎性因子水平异常升高,且营养指标白蛋白水平下降,值得临床借鉴.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MR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