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内涵阐释、价值审视与实践进路

    闫寒冰陈怡余淑珍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评价改革是促进教育领域创新变革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国际广受关注的无打扰评价则为教师发展评价提供了崭新的价值导向与实践指导.然而,"何以实现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这一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为此,该研究通过对无打扰评价的理念缘起与价值取向系统梳理,引申出对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的内涵阐释与价值审视,并基于此构建案例研究框架,对多个面向教师发展测评的典型案例开展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发展评价正逐步与无打扰评价理念趋同,呈现出一些创新取向和实践难点,包括:(1)追求技术赋能的无感知数据采集和分析,但评估精准性有待提升;(2)追求真实教学行为的无衰减线上表征,但缺乏实践场景的适用性;(3)追求建立可映射、强关联的客观评价指标,但关联点选取仍具挑战.由此,提炼出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实施的关键流程,包括"统一理念、明确标准、建立映射、制定规范"四大核心要素,以期为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引导.

    教师专业发展无打扰评价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改革

    群智涌现的知识生产:形态、机理与促进策略

    张文梅祁彬斌何歆怡陈丽...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生产与媒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呈现出从个体生产走向群智共创、人类认知与机器智能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群智涌现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生产模式,强调互联网环境中多元主体围绕问题/主题进行交互汇聚,涌现出远超个体知识的群体智慧.该研究基于网络媒介发展的知识生产演变历程,深入剖析了群智涌现的基本形态,包括基于社会交互的人类群智涌现、基于关联挖掘的机器智能涌现,呈现出人机融合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生成条件、过程机制和演化形态等维度剖析了群智涌现的内外部知识转化、多主体协同创新、知识网络动态进化等生成机理;并从问题情境导向、人机协同参与、多样活动设计、协作机制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实践中群智涌现的促进策略.研究为理解和分析群智涌现知识生产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思路参考.

    群智涌现群体智慧机器智能知识创造人机融合

    知识如何通达素养——基于"胡塞尔-皮亚杰"认识论思想的解释

    白倩刘和海李艺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知识与素养之间的关系,是推动素养教育落地的关键所在,而该关系的"厘清",不在于两者间关系的有和无,而在于解释清楚如何从知识通达素养,即说明其关系的必然性与内在关联机制.对此,该文基于胡塞尔现象学并结合皮亚杰认识论思考中的"两个范畴说"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如下认识:知识的发生同样是素养的发生,知识可以通达素养且必然由知识通达素养;知识的发生同时也是思维的发生,由知识通达素养的途径是"我"的思维过程;主体性发展即是素养的发展,在认识发生的立场上,完整的主体性可以由个性化、身体在场、感性理性协调以及他者在场来保证.最后,该文简单回应了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看待知识和素养之间的这种关系.

    知识素养思维认识论现象学

    计算的时代与算计的教育:学校教育中计算权力的理性限度及其超越

    吕寿伟包兴婷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时代的景观秩序使人生活在"洞穴幻象"之中,从而造成符号表征的可见性赋魅、数字规训下的自我剥削及"抛放关系"的权力让渡等各种教育问题.人的生命成为被计算技术所规制的抽象物,"计算"也因而成为一种"权力".计算权力使得人们痴迷于被分数绩效等显性指标所定义的平庸的优秀,并将预期的成功作为前期教育投资的补偿,最终走向"算计的教育".算计的教育将人的身体行为、思维方式等置于精密而高效的形式化逻辑规则之中,他们在计算技术施加于生命主体之上的权力布控中沦为了"套中人",这表征着计算权力的理性限度和规训化隐忧.算计既是他者(人造物)对人的非正义窥视,也是一种精神规训.计算则是一种利用数据分析进行智能预测和评估的客观手段,教育的育人本质以及教育主体的属人性注定了计算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这就有存在"计算"技术因人的不合理使用而陷入"算计"的风险.在计算时代,教育需要重新审视计算权力的理性限度,从算计回归计算,从计算技术的规训权力回归教育个体的生命权力,以实现对计算权力的超越.

    计算权力景观秩序教育算计技术规训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构成教育奇点——从深度学习到深度理解

    杨欣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的成功引发了教育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在此背景下,以深度学习为线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构成教育奇点予以追问,意在从前提上把握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突破和局限.从深度学习的突破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深层价值在于擘画了指向算法决策的新方向、指向大模型的新范式、指向智能机器的新赛道;从深度学习的局限来看,教育极有可能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而面临不可知、不可用和不可信的风险.这对热衷求证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构成奇点的教育而言,仍不足以构成可谓确切的答案;但对试图诉诸更有深度的概念、问题、目的以创造奇点的教育而言,却不失为有益的启示.归根究底,与作为时下人工智能重要方向之一的深度学习相比,对人工智能跨领域、长时间、多层次、辩证性的深度理解更有可能引申出教育奇点.

    生成式人工智能奇点深度学习深度理解算法

    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底层逻辑与发展路向

    朱珂王建明吴雅欣李瑞丽...
    43-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力的每一次跃迁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正在重塑教育生态,与教育强国构成了双向互促关系.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文章以复杂性科学的"协同学"和"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从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生态三个层面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分别是:新质生产力催化教育系统内外要素协同融合;新质生产力促使教育结构从混沌走向有序;新质生产力激活教育生态涌现式创新.在此基础上,从"公平、质量、效率、普惠、绿色、可持续"六个维度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路向,包括弥合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全程公平;激发教育创新活力,培育教育优质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夯实教育强国基石;引领终身学习浪潮,助力学习型大国建设;增强绿色教育意识,培塑强国新质人才;推进教育生态重塑,驱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教育强国复杂性科学学习型大国全要素生产率

    "可能"与"可为":智能时代教育空间生产的理论透视与应然路向

    刘海洋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时代,教育空间变革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研究不可忽视的时代课题.关于教育空间"可能"与"可为"的理论探讨不仅是对教育的可能性及功能性进行分析,更是一种时代应答.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了数字空间生成与实体空间退化、传统秩序动摇与技术逻辑错位、依存关系嬗变与数字依赖形成等动态变化,其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空间表征和教育表征性空间构成了教育空间变革的多元"可能".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差异化空间形态中追求育人价值的完整性,在动态化空间秩序下探寻育人机制的协同性、在去中心化空间关系内关注育人方式的灵活性.基于多元教育空间建构与跨空间协同育人,教育变革将体现服务社会发展、回应国家战略之"可为",帮助人类走向数字化生存.

    教育空间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空间生产理论

    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的价值与发展

    任昌山刘嘉豪张国良Boulus Shehata...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响应UNESCO和UNICEF"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的具体行动,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简称"平台国际版")是"数字共享"和"数字公共产品"的具象体现,也是打造中国数字教育国际品牌的关键拼图.该文通过价值分析、战略分析和综合对标分析,系统探讨了平台国际版的价值、诉求、优势、现状及挑战,以期提出适应性的平台优化建议.首先,平台国际版的发布与持续迭代标志着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迈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平台国际版不仅为全球学习者建立了随时随地了解中国的新窗口,更将助力于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国际传播与应用的新格局.其次,基于全球"公共数字学习门户"诉求的战略分析,平台国际版在文化传播和政务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资源管理、平台运营和学习支持方面存在劣势.面临市场竞争和文化适应的挑战,但同时也拥有诸多发展机遇.再次,基于与国际上典型数字学习平台的综合对标,平台国际版在可用性、包容性、有用性等方面具有提升空间.最后,为进一步服务全球学习者,平台国际版的持续优化迭代可从平台资源建设、公共服务贯通、多渠道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切入,有序推进平台的适应性升级,为全球数字学习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球公共数字学习门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马秀芳黄正华米桥伟柯清超...
    68-7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教师的持续使用.探究影响中小学教师持续使用该平台意愿的因素,有助于优化和改进平台,推动其深度应用.该文基于信息系统持续理论、信息系统成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影响教师持续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意愿的整合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对35934份中小学教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影响教师持续使用平台的关键因素及其结构关系,并揭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在地域、年龄和任教学段上存在差异;满意度是影响教师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略高于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资源优质、功能易用和教学适切是维持教师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基础;感知有用性和期望确认度在满意度形成机制中占核心地位,资源质量是影响期望确认度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发现该文给出了提升教师使用平台意愿、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建议.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持续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教师数字素养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与模式构建

    杨伟平杨玉辉段婷婷吴子坚...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高校纷纷加大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系统覆盖面、推进管理应用,并在教育治理中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由于较多高校缺乏对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态势的清晰把控,尤其是缺乏借鉴指导性的教育数字化治理建设模式架构,导致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应用体验不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研究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设计了教育数字化治理优秀案例的观察指标纬度;然后,针对教育部征集的62个相关优秀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并呈现了各维度的发展趋势;最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数字化治理建设发展的模式架构,以期为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治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