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

    谢幼如陆怡彭志扬邱艺...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如何以教、学、评三环融通支撑五育融合,重塑育人范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知识图谱是一种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对于推动高校课程数字化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强大的功能作用.研究针对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内涵意义不清、理论逻辑不明、技术支持错位等问题,以课程与教学理论、场景理论等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等方法,开展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首先,结合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明晰了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意义;接着,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旨归,提出了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逻辑;最后,分析知识图谱的赋能作用,构建了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并面向人机协同交互学习、自适应自主学习、数实融合探究学习等典型场景,分别提出了知识图谱赋能高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理路.

    知识图谱"教-学-评"一体化高校课程场景化教学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的构建与递送路径

    边玉芳张馨宇
    8-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是提升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基石,也是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涉及到多元主体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体系,内容繁多复杂,该文基于多主体和多学科视角,分别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分模块、分阶段、分类别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并进一步提出研制系统科学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密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递送网络、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创新模式等多元协同、多模式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递送路径,为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专业性提供重要参考.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理论基础现实依据递送路径

    学科类校外培训之缘起、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冯嵩张倩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有效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切实减轻我国学生学业负担.面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大规模压减的现象,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出现了无所适从的感觉,社会上开始出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是校内教育的必要补充、高考制度的必然产物、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的自然产物"等关于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应该被压减的争议.该文结合多个国家影子教育的发展历程,抽丝剥茧分析其与校内教育、高考、教育均衡发展等热议问题的非直接关系,从教育理念、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意识等内在本质要素层面对其缘起进行归因,厘清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本质起源.并且,从人才培养、教育公平、社会阶层流动等范畴由小及大明晰其膨胀式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进而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坚持校内教育主阵地、科学管控扭转异化教育功能、深化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等治理对策.

    学科类培训发展缘由治理国际比较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字教材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改进方法与实践策略

    李锋叶宜涛程亮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为数字教材建设提供了新方法与新策略,但是受技术工具论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字教材应用中也还存在着"惰化学生思维、误导学生认知、淡化师生关系"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从教学论视角分析了教材的信息化、结构化和指导化三项基本功能,通过思维链提示技术、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和学习智能体等方式加强数字教材的基本功能;依据学习心理学理论将智能工具融入数字教材与教学应用中,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势,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生成个性化学习内容、提供"双师"教学指导,以智能化教材建设与应用推动教育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开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教材思维链提示技术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学习智能体实践策略应用案例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注意力治理:机制、风险及其应对

    刘雨航方淑敏
    31-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实践深刻影响政策、组织以及主体层面的注意力分配,不仅其本身体现着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也影响着教育科层组织的运作逻辑以及教育主体的行动秩序.具体而言,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注意力分配主要通过嵌入机制、分层机制以及同步机制实现,教育数字化建设改变了注意力嵌入的时空环境、分层的先后次序以及同步的运行逻辑.这使得教育领域中的注意力分配更加高效的同时,也导致了注意力脱嵌、注意力失序以及注意力错位等潜在风险.对此,需要从韧性嵌入、规范引导、数字赋能等层面入手,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注意力治理,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高质量推进.

    教育数字化注意力治理治理机制风险应对

    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的研究进展、难题透视与趋势分析

    杨现民张惠影李新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规模开放协同环境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生产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演变过程.在生成和分享过程中,资源逐步建立关联,实现规模扩大和网络结构的完善,最终形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从构建技术来看,通常包括数据准备、模态融合、可视化表达、网络分析四个步骤,涉及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多模态信息处理三项关键技术.从拓扑结构上看,通常符合幂律分布特性,表现出无标度、小世界的特点,新加入的节点往往倾向于与有影响力的节点连接.从演化模型上看,已有模型大多利用经典无标度网络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来研究演化机理,揭示演化规律.然而,受资源群体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影响,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研究在多模态学习资源语义识别与融合、资源间隐性关联关系提取以及资源关联网络演化规律识别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多模异构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构建、资源关联网络演化规律及特征识别、资源关联网络质量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资源关联网络促进教学的内在机理阐释将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研究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学习资源关联网络资源进化现实难题发展趋势

    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与提升策略

    张义钟志贤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设计性".设计思维作为设计活动的引擎,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思维素养是智能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研究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针对教师设计思维素养的评价指标和提升策略,首先运用文献扎根理论和德尔菲法,从"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3个一级指标维度建构了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11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绘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了完整的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三,基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政策逻辑、教师工作场景的现实逻辑,以及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的价值逻辑,建构了一个适用于教师在具体工作场景中实施自助式培养或提升的策略框架,以期为教师设计思维素养的评价和培养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和实践路径,促进教师设计思维素养发展.

    设计思维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策略框架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技术促进学习:需求分析、策略构建与实证研究——学业情绪中介视角

    赵国宏文艺潼李美聪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与教学融合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应用,日益凸显为基础教育领域内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开展背景下,该文基于学业情绪的中介视角,厘清智慧课堂中不同类型的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智慧课堂中技术促进学习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1)智慧课堂中技术促进学习的过程中学业情绪起到中介作用,不同层面技术对学业情绪的影响具有差异性;(2)智慧课堂中技术促进学习的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积极学业情绪与学生学习效果.进而提出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建议:(1)应用丰富的资源层面技术,激发学生积极高唤醒情绪;(2)应用精准的数据层面技术,提升学生积极情绪唤醒度;(3)应用适当的交互层面技术,降低学生的消极高唤醒情绪.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业情绪智慧课堂技术促进学习

    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问题挑战与政策建议

    李梦莹陈飞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客观要求教育实践领域形成同频共振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区域教育数字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基础支撑.实际上,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在政策措施保障、设施设备配置、技术方法应用、数字资源供给、师生数字素养等方面还有短板弱项和问题挑战,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要求还不适应.从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出发,应通过完善教育数字化工作体系、制定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划、创新教育数字化投入机制、提升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建立教育数字化帮扶机制等措施,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目标实现.

    教育数字化数字底座数字素养现实问题政策建议

    元认知支架对小学高年级虚拟科学探究中科学概念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

    单美贤徐睿文上官晨雨郑娅峰...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概念学习是科学教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预测-观察-解释"策略(POE策略)的虚拟科学探究平台能够有效支持学习者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概念.然而,由于虚拟科学探究环境中缺乏面对面的指导,元认知支架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考察元认知支架对小学高年级虚拟科学探究中科学概念学习影响及其机制,以两种实验条件(有元认知支架、无元认知支架)为自变量,以科学概念学习结果(包括再认、理解和迁移)、信心判断为因变量,考察元认知支架对小学高年级虚拟科学探究中科学概念学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支架能够显著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迁移,且显著提高其对于科学概念学习的信心判断.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发现,元认知支架能够部分通过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迁移的信心判断来提高其迁移成绩.研究结果为虚拟科学探究活动中元认知支架的设计及教育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虚拟科学探究科学概念学习元认知支架信心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