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李廷栋

双月刊

1000-3657

zhgdzh@vip.sina.com wxueming@mail.cgs.gov.cn

010-58584250,58584210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中国地质/Journal Ge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该刊以基础性、公益性、学术性为特色,倾力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大调查和科研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区域地质等)、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遥感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信息等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张照伟钱兵王亚磊李文渊...
    37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此外在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外围还发现了石头坑德等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初步显示东昆仑造山带良好的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岩石学、矿相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精确锆石U-Pb测年发现,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等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基本形成于 425~330 Ma,沿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断裂和昆中断裂自西向东依次展布.含矿岩体的岩性主要为辉石橄榄岩、辉石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等,其 SiO2 含量 31.52%~53.31%,MgO含量7.5%~39.03%,Al2O3 含量 0.1%~16.01%,CaO含量 0.23%~13.85%,MgO与SiO2、Al2O3、Na2O、K2O均呈负相关关系.稀土总量介于 6.36×10-6~81.5×10-6,平均为 29.92×10-6,LREE/HREE平均值为 5.34,(La/Sm)N、(La/Yb)N、(Sm/Nd)N、(Gd/Yb)N平均值分别为 2.58、5.99、0.76、1.78,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含矿超镁铁质岩普遍具有较为一致的微量元素分布曲线,且与镁铁质岩石表现特征类似,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等,而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Sr、Nd同位素研究指示夏日哈木、石头坑德等岩体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同时δ34S均表现出较高的正值,揭示地壳物质同化混染是形成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关键因素.[结论]结合区域最新构造演化认识,认为东昆仑夏日哈木等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伴随古特提斯裂解岩浆活动的成矿表现.该认识对丰富造山带内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拓展岩浆镍钴矿床找矿空间与潜力、支撑引领区域找矿实践实现新突破,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镁铁—超镁铁质岩构造背景岩浆成矿作用镍钴矿床东昆仑造山带矿产勘查工程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高轲宋扬刘治博杨欢欢...
    385-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拿若矿床是多龙矿集区 4个超大型矿床之一,由斑岩型和角砾岩型矿体组成.斑岩型矿体研究资料丰富,角砾岩矿体研究程度较浅,隐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关系还缺乏详细的研究.隐爆角砾岩整体呈筒状产出,角砾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岩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年代学证据探讨隐爆角砾岩形成与成矿的时代关系.[研究结果]锆石矿物学显示花岗闪长斑岩(NR1)锆石边部发生溶蚀边,震荡环带减弱,未彻底重结晶;胶结物(NR2)锆石结晶较好,震荡环带清晰.两种样品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期岩浆源区均为陆壳环境;稀土配分曲线均较陡,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有显著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 117.3~125.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0.8±1.4)Ma,成岩时间在 120.8 Ma左右;胶结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 113.5~119.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6.4±1.2)Ma,隐爆时代在 116.4 Ma左右.[结论]拿若矿床共发生两期成岩作用,分别为~120 Ma和~117 Ma.拿若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 116~117 Ma,而非~120 Ma.根据年代学证据认为,成矿作用和隐爆作用受同期岩浆作用控制,隐爆作用在前而成矿作用在后,岩浆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

    锆石U-Pb定年隐爆时代成岩成矿时代隐爆角砾岩拿若西藏矿产勘查工程

    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机理及其对深部找矿的启示

    宋丹辉韩润生王峰王明志...
    399-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青山铅锌矿床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段,严格受构造控制,资源潜力巨大.基于前期资料综合分析及野外地质调研,发现矿区构造成生发展过程和构造控矿机理不清、深部找矿勘查方向不明等问题制约了找矿突破.[研究方法]本文应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不同方向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与不同期次、序次构造筛分,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揭示了构造控矿机理.[研究结果]自印支期以来,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主要历经了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早北西构造带、北东构造带、晚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构造体系).通过成矿构造解析及其与成矿关系讨论,厘定了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区的成矿构造体系,揭示了构造分级控矿规律:北西向威宁—水城断裂、威水背斜为矿区的一级控矿构造,控制了威宁—水城矿化带或矿田的展布;威宁—水城断裂扭动作用派生的北西向断裂F1、F2,控制了矿床(矿体群)的分布,为矿区的二级控矿构造;F1、F2 断裂间的层间断裂破碎带,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为三级控矿构造;矿体旁侧的节理裂隙带控制矿脉,为四级控矿构造.[结论]青山铅锌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明显,主要受四个等级的控矿构造控制,并形成了与其相对应的 4种矿化样式.

    控矿作用机理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模式矿产勘查启示青山铅锌矿床黔西北矿产勘查工程

    内蒙古二道河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物质来源及成因探讨

    焦天龙李进文郭向国佘宏全...
    426-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二道河铅锌银矿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该矿床成因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大兴安岭中段多金属矿床的勘查工作.[研究方法]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各成矿阶段热液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并结合矿石S、Pb同位素与方解石C、O同位素,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研究结果]二道河矿床先后经历了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测温结果显示,热液石英中的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矽卡岩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310~435℃,盐度为11.7%~0.71%NaCleqv;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95~310℃,盐度为 12.9%~0.35%Na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48~195℃,盐度为 4.18%~0.35%NaCleqv.方解石C、O同位素显示矿床经历了水岩反应,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 5.4‰~10.0‰,来源于岩浆与地层的混合硫;铅同位素特征参数表明,铅的来源与造山相关的岩浆作用有关,以上地壳铅为主并混合了少量的深源铅.[结论]综上所述,二道河铅锌银矿的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伸展导致的大规模岩浆作用有关.

    二道河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硫、铅、碳、氧同位素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矿床成因矿产勘查工程内蒙古

    刚果(金)Manono-Kitotolo含锂-铯-钽伟晶岩地质与矿化特征研究

    曾瑞垠祝新友王蓉李庆哲...
    443-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背景]Manono-Kitotolo伟晶岩位于刚果(金)中元古代Kibaran稀有金属成矿带,属于锂-铯-钽伟晶岩(LCT),主要由含锂辉石伟晶岩(40%~70%)构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伟晶岩在横向上由外至内依次发育有:花岗细晶岩带(Ⅰ)—白云母长石石英带(Ⅱ)—石英钠长石带(Ⅲ)—锂辉石带(Ⅳ)—石英内核(Ⅴ).[研究方法]通过电子探针(EPMA)法测试,获得伟晶岩中云母、锂辉石、锡石和铌钽铁矿的主量成分,对伟晶岩的分异演化特征、锂矿化、铌钽矿化和锡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对Manono-Kitotolo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白云母由外向内Rb、Li和F含量逐渐升高,K/Rb值逐渐降低,锂云母石英带(Ⅴ-1)中产出的锂云母FeO和Rb2O含量相对高于白云母,表明伟晶岩由外向内结晶的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结论]锂矿化主要分布在锂辉石伟晶岩(Ⅳ)中,锂辉石粒度呈巨晶—粗粒—中粒变化,主量成分较稳定,但近地表的氧化淋滤作用与黏土化、云英岩化等蚀变作用造成锂元素发生流失;锡矿化分布于Ⅲ—Ⅳ带中,锡石Nb和Ta含量相对较高,属于稀有金属伟晶岩成因,但粗粒锡石主要形成于云英岩化阶段;铌钽矿化分布于Ⅱ—Ⅳ带中,根据元素含量比值显示其为铌铁矿-钽铁矿-锰钽铁矿系列,随着分异作用的进行,铌钽矿物中的钽和锰的含量增加,铌、铁和钛的含量降低,形成富钽、富锰的铌钽铁矿.

    锂辉石锡石铌钽铁矿白云母云英岩化Manono-Kitotolo伟晶岩矿产勘查工程刚果(金)

    含氟地下水的危害、治理技术现状与进展

    李祥志曹文庚李英赵志鹏...
    45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地下水氟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危害.据统计,全球有约 2亿多人正面临氟中毒风险,至少有 28个国家出现过饮用高氟水造成的氟中毒事件.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干旱缺水的欠发达地区,普遍缺乏可替代的饮用水源,使地方性氟中毒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研发经济可行的氟化物去除技术成为解决高氟地下水问题的关键.[研究方法]基于文献调研结果,以现阶段全球含氟地下水的污染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研究深度、理论和应用可行性、去除效率、可再生性等多种因素,对国内外含氟地下水研究和应用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含氟地下水的成因和分布,系统总结了现有主流含氟地下水处理技术的优劣、除氟机理和应用进展,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结论]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处理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在选择和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含氟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和目标需求.同时,当前的地下水除氟技术在研发过程中也存在服务目标针对性不强、综合处理效率不佳以及吸附容量应用与理论值偏差较大等问题.多种处理工艺的耦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势,取得取长补短的效果,正受到人们日益关注.此外,多污染物的联合去除以及结构可人工调控的新型吸附材料的设计研发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致病元素危害性地下水去除技术污染修复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地幔对流反转:来自全球反转构造的透视和构想

    胡望水李希元唐永李涛...
    48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全球中生代与新生代油气盆地在其发育某一阶段发生了构造反转,早期的裂陷盆地在反转期被反转盆地叠加与改造,本文以地幔对流反转作用(区域性反转作用或局部性反转作用)为视角,尝试对地壳表层反转构造成因提出深部解决途径.[研究方法]基于地球物理资料,借助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手段,对全球中、新生代盆地在白垩纪末期、古近纪末期的构造反转事件及反转构造特征进行归纳与对比,研究大洋、大陆板内裂陷盆地正构造反转时间,与其之临近的陆陆板块间造山带内负反转构造事件时间具有同期性,建立了反转构造发育的地幔对流反转模型,研究盆山耦合与局部性地幔对流单元及其变化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大量证据表明大陆板内裂陷盆地正构造反转时间,与其之临近的陆陆板块间造山带内负反转构造事件时间具有同期性,例如大别造山带造山挤压、伸展塌陷与南华北盆地及合肥盆地伸展裂陷、收缩反转分别具有对应关联性,这种盆山耦合推测是由局部性地幔对流单元及其变化所制约关联起来的.造山带的垮塌不是由于板块间的俯冲作用减弱或汇聚速率减小而引起的重力垮塌,推测根本原因可能是地幔对流方式、方向的改变所引起的间歇性伸展裂陷.大洋板内裂谷(大洋中脊)的正反转构造作用时间与俯冲带内负反转构造作用时间也具有同期性,尽管目前的证据不是很充分.无论板块间活动带内反转构造事件下的反转构造,还是板内裂陷盆地内的反转构造作用下产生的反转构造,都标志着这些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发育演化阶段.[结论]反转构造产生的动力机制涉及到的地幔对流的反向流动,地幔对流反转所引起的岩石圈或地壳反向收缩运动导致盆地反转收缩变形.本构想的深远意义是对地幔对流状态、动力及其变化的理解、研究将会对板块反向运动启动机制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转构造盆地反转俯冲带反转地幔对流地幔对流反转反转机制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卢丽樊连杰裴丽欣邹胜章...
    499-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分析地下水流场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情况,探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结果]海南岛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 132.05×108 m3/a,在行政区中,海口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最大,多年均值为 11.33×108 m3/a,昌江县的最小,多年均值为 0.07×108 m3/a.海南岛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水质较差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区和山前地带,超标因子主要为pH、Al、Mn.岛内存在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琼北盆地的区域性水位下降问题、三亚市海棠湾和榆林湾、东方市板桥镇等地区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结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分布差异大,地下水水质较差,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工程海南岛海南省

    雅砻江流域深切河谷区滑坡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子拖西―麻郎错河段为例

    冉涛徐如阁周洪福张景华...
    51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雅砻江流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林牧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流域内的滑坡成因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策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雅砻江中游深切河谷区子拖西―麻郎错河段为研究区,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解译、InSAR分析、结合现场调查获取滑坡基础数据;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典型的滑坡类型及其成因机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揭示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发育的优势范围.[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共查明滑坡 606处,其中面积 104~105 m2的滑坡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 60%;面积 103~104 m2 和面积 105~106 m2 的滑坡数量相当,各约占总数的 20%;(2)根据主控诱发因素将滑坡划分为降雨诱发型、构造控制型、开挖诱发型、河流侵蚀型和蓄水诱发型等 5种主要类型;降雨和蓄水对岩土体强度的弱化效应、断裂构造对岩体结构及其力学性质的劣化效应、开挖和河流侵蚀对斜坡前缘抗滑支撑作用的解除效应等是导致滑坡形成的关键机理;(3)海拔高程 2500~3500 m、坡度 15°~35°、坡向NE-E和S-W是滑坡发育的优势地形范围;(4)由薄层状板岩、粉砂质板岩构成的软变质岩组是滑坡发育的优势岩组,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坚硬侵入岩构成的岩浆岩组中滑坡最不发育;(5)康都断层、千杯尼玛断层、祝桑断层、唐岗断层、霍泽扎日断层和涅达断层这 6条断层对滑坡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区下游麻子石断层、程章断层、然公断层、鸡打—米龙—木灰断层两侧及其交汇部位滑坡发育最为密集;(6)滑坡发育分布与河流水系距离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距河流水系 0~0.5 km是滑坡发育的优势距离,宏观上滑坡沿着河谷成带状集中分布.[结论]研究成果可以为认识雅砻江深切河谷区滑坡的成因和规律,防控流域链式灾害风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雅砻江流域滑坡遥感解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成因机制空间分布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湖北宜昌磷矿伴生稀土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刘林王大钊陈爱章蔡雄威...
    525-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磷矿中伴生有稀土元素,研究其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对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未来稀土矿的重要来源.[研究方法]本文以含稀土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取样的基础上,开展岩矿鉴定、全岩地球化学分析、XRD衍射分析、SEM观察、LA-ICP-MS测试等工作.[研究结果]磷块岩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E+Y为 63.5×10-6~271.8×10-6,不同层位或不同岩性的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有所差异.[结论]稀土元素含量受岩性控制明显,由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致密块状磷矿石→泥质条带磷块岩→泥岩,含量逐渐升高.微量元素反映出宜昌磷矿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西北部略表现出温暖湿润特点;Ce异常、V/Ni和Y/Ho比值反映海水中EH条件从底部到顶部,即从Ph22 成磷期到Ph13 成磷期,形成水体环境逐渐氧化.宜昌磷矿中稀土元素总量整体较低,且泥岩较磷块岩中含量高,表明吸附态稀土较类质同象稀土含量高.宜昌伴生稀土磷矿资源丰富,利用合理的技术对稀土元素进行综合回收,对宜昌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磷矿伴生稀土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开发利用前景矿产勘查工程宜昌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