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李廷栋

双月刊

1000-3657

zhgdzh@vip.sina.com wxueming@mail.cgs.gov.cn

010-58584250,58584210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中国地质/Journal Ge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刊物。该刊以基础性、公益性、学术性为特色,倾力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大调查和科研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区域地质等)、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遥感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信息等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岭成矿带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分析

    秦锦华王登红王岩郭志强...
    1095-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南岭中段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能源矿产、非金属和水气矿产资源基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类型丰富、成矿作用类型复杂,深入理解其成矿规律是开展区域成矿理论研究和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前人丰硕的成果资料,对南岭成矿带中段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此次研究明确了南岭中段主要控矿地质条件,厘定了区域两种构造格架体系的控矿作用;依据矿产资源特征,总结了成矿特征、规律及其演化,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岩浆演化和成矿潜力;整理出了南岭成矿带中亚带目前发育的50个矿种、872处矿产地和15种矿床类型,并探讨了主成岩作用特征、演化及其成矿潜力.[结论]南岭中段找矿的主攻方向为:寻找接触带附近的铀矿、煤矿的滑覆构造、受变质和硫铁矿区风化型铁矿、有色金属组合的综合预测和寻找缺位类型,寻找新类型稀有、稀散矿和独立金矿,保护和开发伴生宝石矿.围绕着骑田岭及周边、乐昌—韶关—翁源远景区,有望实现钨锡钼铋铜铅锌铀稀土等矿产的找矿突破.

    成矿规律控矿条件成矿潜力找矿方向矿产勘查工程南岭中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电气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热液流体演化的指示

    唐攀唐菊兴林彬李发桥...
    112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角岩作为甲玛超大型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成矿热液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赋矿围岩,但角岩中的电气石成因不明,对于进一步理解成矿过程有一定制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详细的钻孔编录、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电气石的成因,并探讨其对岩浆热液流体演化过程的启示.[研究结果]电气石在甲玛角岩中较为发育,依据其产状可分为4类:Tur-Ⅰ,热液角砾岩胶结物中的电气石;Tur-Ⅱ,石英+电气石±黄铁矿脉;Tur-Ⅲ,电气石±黄铁矿±黄铜矿脉;Tur-Ⅳ,团斑状电气石±黄铁矿;其中前3类电气石较发育环带结构.不同产状电气石均具有较为宽泛的Al2O3、Fe/(Fe+Mg)和Na/(Na+Ca)比值,属于碱基亚类镁电气石和黑电气石,替代机制为x□Al(NaMg)-1、Fe2+Mg-1和Fe3+Al-1.[结论]不同产状电气石发育复杂的环带结构,且成分变化极大,表明其是岩浆热液流体和地层流体不同程度混合造成的,且岩浆热液流体与还原性的角岩地层发生的水岩反应可能在甲玛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甲玛不同产状电气石的结构和成分信息记录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细节信息,为完善成矿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电气石岩浆热液演化斑岩成矿系统甲玛铜多金属矿冈底斯成矿带矿产勘查工程西藏

    太行山北段赤瓦屋铜钼矿及外围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找矿靶区预测

    栾卓然马国玺李谦谦吕凤军...
    1139-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赤瓦屋铜钼矿位于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属于找矿突破战略的重点勘查区域,目前找矿工作进入瓶颈期,本研究对下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对赋矿岩体、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的综合研究,分析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认为赤瓦屋铜钼矿与深部花岗斑岩有关,具有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矿化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研究区环形构造发育,大型环形构造与赤瓦屋岩体及外围隐伏岩体有关,小微型环形构造多数与隐蔽爆破角砾岩或隐伏小岩株有关;地球化学异常及遥感蚀变异常的空间分布吻合程度高,对矿化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提出了 4个找矿靶区.[结论]在赤瓦屋岩体内部应把确定隐爆角砾岩体和隐伏花岗斑岩体的空间位置作为找矿工作的重点,以寻找Cu、Mo矿为主;外围应以Cu、Au、Ag多金属矿为主.

    铜钼矿综合找矿信息靶区预测太行山北段赤瓦屋河北省矿产勘查工程

    河南栾川县马丢大型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潜力预测

    马红义张博张娅姚健...
    1161-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萤石矿是现代工业必须的重要矿产资源,河南省把萤石矿的找矿列为非金属矿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南省多个地勘单位均在栾川县合峪地区从事萤石矿找矿工作,马丢萤石矿是第一个探明的大型矿床,估算萤石矿矿石量884万t、CaF2矿物量476万t,CaF2平均品位53.83%,矿体沿走向东西两端均未封闭.总结马丢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对指导该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近5年来对马丢萤石矿的普查—详查工作,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质量特征、找矿标志等进行系统总结.[研究结果]马丢萤石矿床目前是河南省及其周边省份资源量规模最大的萤石单矿体.矿脉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具有沿倾向等间距分布,沿走向近平行展布的特征,在其周边还分散着众多的萤石矿体.[结论]马丢萤石矿成矿与花岗岩体和北西向构造有关,矿床类型为硅酸盐岩石中的裂隙充填中—低温脉状矿床.

    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潜力矿产勘查工程栾川县马丢河南省

    吉林延边东部四道沟钨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陈聪吴涛涛任云生赵春强...
    1175-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四道沟钨矿床位于延边东部Au-Cu-W矿集区,是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本文通过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以提升东北地区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理论认识,并为该类型白钨矿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文开展了主成矿阶段含白钨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配合C-H-O同位素和白钨矿稀土元素分析.[研究结果]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同时分布有富气相、富液相、含石盐子矿物三相以及含CO2三相等类型原生水溶液包裹体,这些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大体一致,应属于沸腾流体包裹体.富气端元流体包裹体的最低均一温度为283℃,基本代表了成矿温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还有少量N2和CH4.四道沟白钨矿呈现出"驼峰式"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弱的负6Eu异常.[结论]四道沟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为氧化性的、高中温的NaCl-H2O-CO2±CH4±N2的流体.C-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而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五道沟群变质沉积岩系的有机物氧化作用.四道沟钨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钨矿床,流体沸腾作用是白钨矿大规模沉淀的主要机制.

    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白钨矿稀土元素矿产勘查工程四道沟钨矿延边东部吉林省

    中国铬矿资源特征及2021-2035年铬供需形势分析

    张照志潘昭帅车东闫强...
    1191-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铬矿作为我国关键性矿产之一,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矿种.我国铬矿资源匮乏,资源禀赋不佳,产量低,长期以来,铬矿石对外依存度高.研究铬矿未来供需情况,对于铬矿资源产业良性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对我国铬矿床地质、空间分布和资源储量等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铬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铬供应量,并进一步利用铬部门消费法、人均不锈钢产量"S"形法、ARIMA模型法(不锈钢)等预测方法,分高、中、低3种情景对我国2021-2035年不锈钢产量和铬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1)2021-2035年我国矿山铬年预测产量(矿石量)为15~20万t,二次铬预测产量(铬金属量)在182~284万t内;(2)在中情景下,2021-2035年我国铬需求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点为2030年.2021-2030年我国人均不锈钢产量呈上升趋势,2030年到达峰值点,届时人均不锈钢产量35 kg,不锈钢产量5005万t,折铬总需求量945.39万t;之后逐渐下降,到2035年人均不锈钢产量降至30 kg,不锈钢产量4280万t,铬总需求量808.44万t.(3)2021-2035年,我国铬供需形势严峻,矿山铬对外依存度99%以上,若利用二次铬产量,则铬对外依存度降至69%以上.[结论]2021-2035年我国铬供需形势仍将严峻,缺口仍需大量进口矿石来补充.据此,提出加强铬矿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力争实现铬矿找矿突破,重视二次铬回收利用、发展二次铬回收产业,加强铬矿产品储备、保障铬矿产品供应安全,优化铬矿产品结构,利用境外铬矿资源产品等对策结论.本文所形成的认识结论、对策建议对我国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制定铬矿资源管理政策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铬矿资源人均不锈钢产量不锈钢产量"S"形法需求预测供需形势矿产勘查工程中国

    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碳汇作用及其对固碳减排贡献研究进展

    李畅杨忠芳余涛牛荣琛...
    1210-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干旱区土壤无机碳作为全球碳循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碳汇效应不容忽视.[研究方法]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的相关文献,重点对土壤无机碳汇确认、碳库组成、来源识别,以及碳汇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干旱区无机碳汇效应伴随着干旱区负通量研究得到确认,但其碳库组成十分复杂,包括了液相碳库与固相碳库.其中液相储库主要以可溶性碳酸盐形式赋存于干旱区地下水体;固相储库则为以固相碳酸盐矿物的形式赋存在土壤中,依据不同成因来源分为成岩碳酸盐与成土碳酸盐,后者又细分为碳质成土碳酸盐与硅质成土碳酸盐.成土碳酸盐中的硅质成土碳酸盐具备真正长期稳定的碳汇效应.无机碳汇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了自然的气候、土壤性质与深度、生物作用、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等因素,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农业管理措施等人为因素.[结论]干旱区土壤无机碳对全球碳循环研究极其重要,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土壤无机碳来源分辨,碳汇效应强度确认与固碳潜力量化,以及影响因素明确与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评估等方面.在实现"双碳目标"驱动下,查清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无机碳源汇过程与影响因素必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解决"碳失汇"科学难题的突破点,极大地推动全球碳循环研究.

    土壤无机碳干旱—半干旱地区碳汇碳库组成来源识别影响因素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评价方法研究——以吉林省珲春盆地为例

    郭晓东刘强张慧荣石旭飞...
    1243-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土壤中不断富集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危害,但以往研究缺少定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度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以地下水循环和固液平衡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简便易用的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模型,在评价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评价方法.[研究结果]以珲春盆地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Zn、Cu、As、Pb、Cd、Ni、Hg,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重金属(As、Hg、Cu、Pb、Zn、Ni、Cd)在10年内达不到环境容量限值,大部分乡镇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等级在中度及以下级别.[结论]通过该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快捷的定量计算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判定地下水重金属剩余容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状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保护提供支撑,为相关学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地下水危害度迁移通量环境地质调查工程珲春盆地吉林省

    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宗乐丽陈孜张明陈宗芳...
    1252-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生态资产评估有助于理清区域生态资源本底,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技术体系,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通过集成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气象、地球化学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开展生态资产存量、生态资产质量以及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2020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资产质量等级以良、中为主,分别占比80.96%、10.25%;生态资产存量综合指数为0.77,湿地、森林与园地占主要位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334.48亿元,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价值占比最高,坡度、高程和年降水量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新安江流域生态资产价值较高,森林与水资源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载体,自然禀赋条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经济因素.

    生态资产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质量地理探测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新安江流域长江

    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郭高轩代垠东许亮朱琳...
    1266-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方法]本文以2021年6月在北京市系统采集的278件岩溶地下水样化验数据为基础,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开展了岩溶水单因子质量评价和综合质量评价,并首次对有机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1)北京市岩溶水的pH、TDS和TH平均值分别为7.69、334.77 mg/L和262.01 mg/L,具有弱碱性、低盐度和低硬度的特点,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2)非常规指标的检出率从大到小为:苯并[a]芘(4.32%)、三溴甲烷(3.60%)和二甲苯(总量)(2.52%),应当引起足够重视.(3)北京市岩溶水水质Ⅰ~Ⅲ类总占比为82.01%,Ⅳ和V类总占比为17.99%,超标点主要集中在山区与平原分界线处,超标指标主要有Fe、TH、NH3-N、Mn、SO42-、F-、NO3-N等.[结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保护区,区内岩溶水对于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源涵养以增加补给量,应严格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输入,持续优化监测网络进行预警,广泛宣传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岩溶水的生态环境.

    岩溶水系统单因子质量评价综合质量评价水化学特征生态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