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模态分析的多逆变器系统串并联谐振特性分析

    李强孙鹏菊董光德陈咏涛...
    5269-5280,中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模态分析的多逆变器系统谐振分析方法能够获得系统准确的谐振定位,但在谐振类型辨识方面存在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和参与因子计算的多逆变器系统谐振辨识方法.考虑线路阻抗,建立计及电容电流有源阻尼的逆变器诺顿等效模型.当逆变器组合变化时,对比串、并联谐振模态分析结果的差异.通过对系统谐振类型的划分,获取不同类型谐振的特征信息.针对不同类型谐振选择特定的模态分析方法,借助参与因子表现实现谐振类型辨识.最后,搭建仿真电路模型和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多逆变器串并联谐振模态分析谐振类型谐振辨识

    电动汽车用多相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於锋殷琪皓佟明昊张千帆...
    5281-5296,中插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电气部分提供了一种全新轻量化设计思路,旨在利用电驱单元分时执行电驱与充电2种变流功能.相较于三相电驱系统,多相电驱系统具有输出转矩平滑、容错性能强等诸多优势特性.鉴于此,该文首先归纳现有并网式多相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系统的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并介绍其容错运行方案;然后,着重分析太阳能电动汽车用多能量端口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策略;最后,总结全文并对多相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系统电动汽车多相电机太阳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基于谐波通讯的无线电能与反向信号同步传输技术

    夏晨阳鄢家安任刚杨子健...
    5297-5307,中插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无线电能与反向信号同步传输(simultaneous wireless power and reverse signal transmission,SWPRST)系统存在较大无功功率、负载电压易受信号传输发生波动或需要额外增加高频信号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谐波通讯的SWPRST 技术,通过利用逆变器输出方波电压中的基波分量传输电能,三次谐波分量传输信号.不需要外加高频信号发射电路,实现了可靠的电能与反向信号同步传输.首先,给出基于谐波通讯的SWPRST系统结构,对其工作模式和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接着,建立系统等效数学模型,分析系统参数取值对信号与电能传输之间的互扰影响;然后,对信号的调制解调电路进行设计,分析信号检测通道参数对信号传输速率的影响;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实现了无线电能与反向信号同步传输的同时,信号无误码率传输速率可达5 kbps,同时系统具有无功小,输出负载电压几乎无波动(电压波动率0.33%)等优点.该方法采用谐波作为信号载体,为多频利用式实现电能与反向信号同步传输系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无线电能传输谐波反向信号稳压输出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

    基于谐波注入分段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变流器开路推力波动抑制

    刘进海史黎明郭科宇朱海滨...
    5308-5318,中插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提出一种电流谐波注入的方法,减小长定子分段并联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系统的驱动变流器发生单相开路故障下电机推力波动.首先,根据动子在定子段的位置,推导出分段单元电机的电压方程,得到各个单元电机的推力表达式和系统总推力.然后,依据变流器单相开路前后的全耦合状态下单元电机基波磁动势不变的原则,构造降阶坐标变换矩阵,得到电机的电压方程和推力表达式.采用注入谐波电流、优化故障后直线电机的输出推力的方式,消除变流器单相开路故障产生的4次和6次推力谐波并消除耦合因数变化对电机推力影响;通过多变流器协同控制多单元电机,有效降低变流器单相开路故障后的推力波动,提高电机的最大输出推力.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分段供电多变流器单相开路推力波动

    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无参数预测电流控制

    谢宗楚麻宸伟冯荣郭冀岭...
    5319-5327,中插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电流梯度更新的无参数预测电流控制(parameter-free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PFPCC)存在电流梯度更新停滞及电流脉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discrete space vector modulation,DSVM)的PFPCC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不同电压矢量在 α-β 轴上的电流梯度关系,得到相邻两个控制周期内各电压矢量与电流梯度的数学关系;然后,在一个控制周期内更新所有电压矢量的电流梯度,有效减小了传统PFPCC中的停滞效应.为了进一步减小电流脉动,将 DSVM 引入到所提方法中.结合DSVM 选矢量的方式,以较小计算量即可将所有的电流梯度更新,从而保证电流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PFPCC方法与基于模型的预测电流控制相比,具有类似的动静态性能.与单矢量PFPCC相比,DSVM-PFPCC方法在保证动静态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小电流脉动,提高在实际系统中的控制性能.

    永磁同步电机无参数预测电流控制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电流梯度停滞效应

    计及复杂换位结构的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定子流固耦合传热研究

    边旭孟雨鹏梁艳萍王乃元...
    5328-5337,中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通常采用多根空、实心股线并绕的复杂编织换位结构,针对尺寸相差悬殊的复杂结构使得其定子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存在网格数量多、容易出现奇异解的难点问题,该文提出三维区段式流固耦合网格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区段股线的结构及传热特点,通过非均匀网格划分方法大大降低求解模型的网格数量,实现计及复杂换位结构的定子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并通过一台124万kW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的短路型式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定子绕组的新型交叉换位方法并与传统换位方法的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交叉换位方法使定子绕组股线以及绝缘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定子绕组最高温度.

    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定子复杂换位结构流固耦合传热

    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数学建模

    徐飞李子欣孔甘霖史黎明...
    5338-5347,中插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参数具有不连续、快速时变及强耦合特性,这给电磁暂态建模带来挑战.该文引入3种时变因子推导出具有参数时变特性的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变长分段直线感应电机定子与动子的电磁耦合特性及时变因子与状态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定子、动子及时变因子相互解耦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计算的电压、电流和速度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差别小于6%,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工况下数学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系统的电磁暂态特性,验证了数学模型的解耦能力及数值运算稳定性.

    变长分段直线电机时变因子解耦数学建模

    基于动态开关表的TLDMC-PMSM零共模电压直接转矩控制

    刘科程启明
    5348-5361,中插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电平直接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采用直接转矩控制(TLDMC-PMSM-DTC)时出现高共模电压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开关表的 TLDMC-PMSM 零共模电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TLDMC 的部分旋转矢量共模电压为零,该方法利用这部分旋转矢量去构建DTC的开关表,但是旋转矢量的分布随输入电压相位的变化而变化,这会导致控制结构的复杂度变高,因此此控制算法通过高维开关表来实现 TLDMC-PMSM 的零共模电压.但是由于所用旋转矢量数目少并且选择的矢量误差大,从而导致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脉动大,该文在此基础上,引入动态的旋转矢量和零矢量去构建动态开关表来解决脉动大的问题.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动态响应能力快、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脉动小的基础上,实现了 TLDMC-PMSM 系统的零共模电压和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平直接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旋转矢量零共模电压动态开关表

    基于小样本迁移代理模型的高速永磁电机应力优化

    谢冰川张岳刘光伟张凤阁...
    5362-5373,中插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电机代理模型样本空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迁移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该模型的样本信息源于足量可快速获取或先验积累的低可信度数据和少量高可信度的数据.基于高速永磁电机应力优化问题,研究该模型对小样本的学习能力、对电机相似拓扑结构的学习能力以及基函数对迁移模型精度的影响,证明该模型在工程优化中的效率优势.最后展望迁移学习技术在电机优化中的发展趋势.

    迁移学习代理模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高速永磁电机电机优化

    高导热氮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高频沿面放电特性

    解曾祺韩耀萱李志辉任瀚文...
    5374-5385,中插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因其优异的绝缘性能被用作高频变压器的主绝缘材料,但受限于材料的散热能力在强电-热耦合应力下容易发生沿面放电,采用三维导热网络法进行改性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文采用硅烷偶联剂接枝改性氮化铝颗粒,分别制备填料随机分布与含导热网络的氮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纯环氧树脂同时进行高频沿面绝缘特性与放电过程温度分布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含氮化铝三维导热网络的EP复合材料可在提升高频绝缘性能的同时抑制材料表面的高频致热效应,在10 kV/10 kHz高频正弦电压下,相比于纯环氧树脂,总放电幅值从 81.47 V 下降到了24.01 V,放电后材料表面最大温升由 145.9℃下降至117.6℃.进一步给出环氧复合材料的导热-绝缘协同提升机理:1)导热网络结构在提供规整的热流传输通道的同时,抑制了填料与基体界面的电场畸变;2)导热网络结构能显著提升表面浅陷阱密度,减少电荷脱陷的势垒,增强对放电的抑制作用;3)在高频沿面放电过程中,f/K-AlN/EP自身导热率提升迅速,电导率提升缓慢,消散热量与抑制放电的趋势提升显著,提升了高频沿面放电寿命.

    高频变压器氮化铝导热网络环氧树脂沿面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