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用于送端系统电压稳定分析的换相失败期间直流过电流解析计算与分析方法

    廖圣文甘德强摆世彬刘刚...
    7491-7502,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换相失败期间直流电流大幅上升,引发大量无功消耗,对设备安全及送端电压稳定造成威胁。当前对换相失败期间过电流问题关注不足,该文提出适用于送端系统电压稳定分析的换相失败过电流机电暂态模型,从快速计算、影响因素等角度展开分析。首先,该文指出低压限流测量环节在定量计算时不可忽略;其次,推导换流母线电压与直流电流的近似线性关系,进一步结合奇异摄动建立分析过电流的代数解耦二阶模型。基于梯形积分法则,该文提出过电流峰值快速估算方法,结合相图分析控制参数与电网结构对过电流和送端电压的影响。最后,该文初步探究换相失败过电流可能引发的送端电压无解失稳问题,分析结果与快速估算方法经算例分析得到验证。

    换相失败过电流奇异摄动快速计算相图电压稳定

    基于白箱树突网络的电压灵敏度实时计算方法

    马庆邓长虹龙志君
    7503-7514,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传统电压灵敏度计算需要以知晓精确网络参数为前提,近年来各类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压灵敏度拟合方法被相继提出。但现有方法针对新运行场景需要重复所有回归操作才能获得精确的灵敏度值,因此无法真正应用于灵敏度的实时计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树突网络(dendrite net,DN)的电压灵敏度实时计算方法,基于DN拟合等价于泰勒展开的白箱性质,建立适用于任意运行场景的系统状态参数至节点电压的端到端映射。通过对基于DN的节点电压显性表达式进行提取和求导,最终形成只包含极少计算量的电压灵敏度显性表达式,将灵敏度计算速度提升至微秒级。其次,在基于DN的节点电压显性表达式中,各输入的一阶分量系数在任意运行场景下均保持恒定,可直接作为评判节点电压与状态参数相关性的评价指标。基于IEEE 118节点系统等3 个不同规模算例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该文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电压灵敏度树突网络潮流计算输入/输出相关性指标

    电力系统广义模式谐振分类及研究现状

    邵冰冰向念文王书来丁超...
    7515-7530,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模式谐振的含义及现象不断外延,由同步机低频模式谐振延伸到新能源机组宽频模式谐振,导致传统模式谐振分类难以适用。为深入研究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模式谐振问题,该文首先对传统模式谐振的含义进行梳理,并提出广义模式谐振的分类。然后,归纳国内外电力系统发生的广义模式谐振事件及理论分析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电力系统广义模式谐振危害及抑制方法研究现状。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广义模式谐振的研究难点和未来方向予以展望。

    模式谐振低频模式宽频模式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算例(二):频率稳定CSEE-FS

    吴萍赵兵程奕孙华东...
    7531-7542,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频率越限和高比例水电带来的超低频振荡风险日益突出。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不同场景下频率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需求,构建频率稳定标准算例(The Chinese Society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frequency stability,CSEE-FS)。针对传统频率稳定问题,构建新能源装机及出力占比均在 50%以上的高频、低频场景,分析故障强度、新能源出力及控制策略等对频率偏差最大值及其出现时间、稳态频率偏差的影响;针对超低频振荡问题,构建水电出力占比达 89%场景,分析交直流不同故障形态、调速器关键参数、系统惯量等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所建算例系统可准确反映不同频率稳定场景特性,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方法验证需求。

    标准算例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水电高频低频超低频振荡

    计及同步机惯性与储能虚拟惯性价值的电能、惯性及一次调频联合优化出清模型

    朱兰董凯旋唐陇军李振坤...
    7543-7554,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并网将导致电力系统同步机惯性和频率响应资源减少,大扰动下电力系统频率安全问题凸显。目前,现货市场缺乏机制来激励惯性资源供应,而同步机惯性和储能虚拟惯性本身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将他们纳入现货市场进行出清,以有效地维持系统频率稳定。为此,该文首先探讨同步发电机和储能提供惯性与一次调频的区别,并基于储能虚拟惯性延时推导两阶段响应过程的频率安全约束;其次,提出计及同步机惯性"块状"特性与储能能量预留系数的电能、惯性及一次调频日前出清模型,获取同步机惯性和虚拟惯性价值;最后,基于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讨论不同参数设置对于出清结果的影响。

    同步机惯性虚拟惯性频率安全约束惯性辅助服务市场储能

    主动参与惯性调频的船舶变频负载电机-电容协同控制方法

    胡思哲黄文焘邰能灵祝彦兵...
    7555-7566,中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变频负载参与系统惯性调频的难题,该文提出变频负载电容储能-电机转速协同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变频负载中不同惯量资源主动响应和协同优化综合电力系统的动态频率。建立系统频率-电机转速-电容电压状态空间方程,提出电机-电容惯量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控制机理;建立考虑负载运行约束的系统频率预测模型,提出计及频率动态响应以及电机-电容最优调控性能的代价函数,并给出基于频率偏差约束的权重参数优化方法,实现变频负载的主动响应及电机-电容的协同控制。建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RT-LAB半实物仿真模型,试验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电机-电容的自适应协同能力,使变频负载充分参与频率动态调节。

    惯性调频模型预测控制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变频负载电机转速稳压电容

    考虑随机-极端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备用优化

    李瑶王程毕天姝
    7567-7579,中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弱支撑能力的新能源电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研究考虑随机-极端扰动的一次调频备用优化问题。首先,以多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为分析对象,将扰动建模为高斯白噪声随机扰动和常规有功阶跃扰动之和;其次,为解析刻画调速器在线性和饱和状态对频率动态的影响,将多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聚合为分段线性单机等值频率响应模型,构建频率动态的时域随机微分方程(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DE)模型,并分析随机-极端扰动作用下系统频率的概率分布特性;随后,推导扰动后频率极值点的均值与标准差表达式,建立置信度与频率极值点的解析关系,即考虑随机扰动的频率稳定约束概率化表达;接着,采用超平面线性近似频率稳定约束,建立一次调频备用优化模型;最后,采用IEEE 39节点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随机过程一次调频频率稳定随机-极端扰动

    基于源网限流贡献度配合的MMC-HVDC系统自适应故障限流策略

    罗永捷周丹莹魏能峤廖建权...
    7580-7592,中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障限流是保障直流输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现有源侧和网侧限流方法通常独立配置且未与故障严重程度相匹配,难以兼顾限流能力与设备成本。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故障严重程度的源网自适应限流策略,利用源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与网侧故障限流器(fault current limiter,FCL)的限流贡献度配合,实现主动匹配限流目标和故障条件的自适应限流。能够在保障限流能力的前提下,降低 FCL 配置成本及MMC降压运行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首先,分别定量分析源侧MMC与网侧FCL的限流贡献度,进而推导考虑限流贡献度配合的源网协同限流计算方法;基于此提出限流贡献度匹配故障严重程度的自适应故障限流策略;最后,在电磁暂态仿真中对所提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柔性直流输电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故障严重程度评估限流贡献度源网配合自适应

    表征柔性直流电网电压动态特性的降阶小扰动稳定模型

    王一振邱逢良雷鸣王之谦...
    7593-7602,中插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直流技术是提高新能源渗透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低阶、准确的小扰动稳定模型有利于快速分析复杂柔性直流电网电压的超调振荡,为增强柔直系统安全稳定奠定基础。该文以表征直流电压动态特性为目标构建了直流电网降阶小扰动稳定模型。首先,建立直换流站直流侧阻抗模型的二阶解析式,把下垂外环控制参数等效为具有阻感特性的下垂导纳,并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柔直换流站以串并联阻抗电路形式统一表达;其次,基于直流网络拓扑聚合形成直流电网降阶传递函数阻抗矩阵,通过对降阶模型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定量探究多端柔直换流站通过直流网络耦合对直流电压动态特性产生的交互作用,指导下垂增益、外环控制系数等关键参数的选取;最后,在多场景电磁仿真中验证所述降阶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柔性直流电网降阶模型下垂控制直流电压控制时间尺度小扰动稳定

    综合能源系统分析——从数值到解析(二):热网解析法

    张苏涵陆帅顾伟庄文楠...
    7603-7615,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热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系列论文的第2篇,该文以质调节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其偏微分-代数方程形式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的解析解。首先,将由一阶线性双曲线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管道模型转化为初值问题和边值问题的交集;基于此,提出一种双边特征线法用于推导管道模型的解析式,并对解析式进行理论验证;最后,根据温度传输路径的划分,将解析解从单一支路推广至网络,建立热网的源-荷二端口模型。算例分析表明,热网解析法可以有效降低分析复杂度,相较于传统的差分方法具有明显的精度和效率优势。

    综合能源系统数值法解析法热动态双边特征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