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海拔地区晶闸管宇宙射线失效等效加速试验研究

    李尧圣张进陈中圆李金元...
    682-690,中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环境中的高能中子、γ 射线和电磁脉冲以及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高能电子和质子等,都能造成半导体材料性质变化和器件性能蜕变以至失效,而在大气层内宇宙射线引起功率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高能中子导致的单粒子烧毁(single event burnout,SEB).白鹤滩—江苏±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布拖换流站位于北纬 27º,东经 102º,海拔2 500 m.中子通量是水平面 4 倍以上,将导致器件的失效率大幅上升.为验证工程中 8.5 kV 晶闸管在额定条件下的失效率不超过 100FIT,该文采用 200 MeV质子源进行辐照加速试验,根据当地大气中子通量核算中子总注量,对比研究不同电压、温度对晶闸管失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给出晶闸管在高海拔地区宇宙射线 SEB 平均失效率,为换流阀中晶闸管工作电压设计提供依据.

    宇宙射线高能中子单粒子烧毁平均失效率

    一类三电平伪图腾柱无桥PFC变换器

    马辉徐甜川范李平卢云...
    691-703,中插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整流器在单相电源前级功率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应用场景下全控开关器件数量多的问题,该文基于 3 种传统无桥PFC电路进行三电平电路拓扑设计,提出一类三电平伪图腾柱 PFC电路(single-phase three-level pseudo totem-pole PFC circuit,STPT-PFC),该类三电平PFC具有双电感支路桥臂,两者相互配合工作为输入电流提供路径,在正负半周两电感支路桥臂工作于不同模态可有效降低分别流过两电感的电流;基于该类 PFC 的一个代表性电路,从工作电流路径过程、关键波形和调制脉冲分配等方面对其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并对其它电路进行电路特性总结,推导桥臂对地电压电平特性与开关脉冲分配的数学关系式.另外,该类STPT-PFC共有5 种结构,结合该类STPT-PFC结构特点,提出统一区间判断条件的双层载波调制技术,该类STPT-PFC具有相同开关器件不同拓扑结构可采用同一调制方案的特点,便于该类调制技术移植.最后,基于 STPT-PFC-I 电路设计 1 台额定功率1 kW、直流输出电压 400 V 的实验样机,从稳态及动态两方面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一类三电平伪图腾柱PFC电路的可行性和三电平统一双层调制方法的有效性.

    三电平变换器无桥功率校正电路三电平双层载波调制技术

    抑制电网背景谐波的变流器导纳重塑方法

    李珍唐欣何洋刘鹏宇...
    704-713,中插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网电压中的背景谐波作用在并网变流器上产生谐波电流,而并网变流器的频率耦合特性还会映射出新的谐波电流成分.为抑制电网背景谐波对并网电流的影响,文中提出改善并网电流质量的导纳重塑方法.首先,为了消除变流器的频率耦合特性,减少并网电流谐波成分,构造出内、外环导纳重塑因子的一般形式,将并网变流器重塑为dq坐标系下的对称系统;然后,从减少谐波含量出发,对导纳重塑因子进行合适选择,通过降低变流器导纳值来改善并网电流质量,实现消除变流器频率耦合特性的同时抑制电网背景谐波的目的;此外,变流器序导纳模值减小,使得其与电网阻抗构成的回路比曲线更难在幅相平面包围(-1,0)点,有益于并网系统的稳定.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所提导纳重塑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背景谐波频率耦合阻抗增强谐波抑制

    双耦合SP-S补偿紧凑型抗偏移WPT系统

    谢文燕陈为陈庆彬江彦伟...
    714-724,中插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中,偏移是不可避免的,偏移会引起系统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基于S-S和P-S补偿拓扑,提出一种具有抗偏移特性的双耦合 SP-S 补偿的紧凑型 WPT 系统.该系统采用两个同轴布置、相互解耦的圆角方形线圈作为能量的发射线圈,其与单一方形接收线圈均有耦合,提升了 X方向和 Y 方向的抗偏移容忍度.通过谐振参数配置使接收线圈在偏移的过程中,一个线圈回路的输出增加,另一个线圈回路输出减少,从而使系统输出随接收线圈位置偏移波动平缓.提出方形解耦线圈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分析发射端并联补偿电容对输出抗偏移性能的影响.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系统的抗偏移能力.

    抗偏移无线电能传输解耦线圈双耦合

    多变运行工况下混合励磁轴向磁场永磁电机自适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徐磊刘浩朱孝勇张超...
    725-736,中插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变运行工况下混合励磁轴向磁场永磁(hybrid excited axial field permanent magnet,HE-AFPM)电机中电励磁磁场与电枢磁场之间矢量耦合、端部漏磁等导致的电机参数非线性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永磁电机自适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详细分析HE-AFPM电机拓扑结构及参数变化特性;引入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理论推导分析HE-AFPM电机参数对控制系统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将多矢量预测模型作为自适应控制的可调模型,降低了控制算法的复杂度和控制系统的计算负荷,提高了控制系统响应速度;依据波波夫(Popov)超稳定理论,引入3个不等式稳定判据设计各参数的自适应律,可实现多变运行工况下的HE-AFPM电机磁链、自感、互感等参数的有效识别,提高了控制模型的准确性和电流跟踪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的自适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有效性.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永磁参数自适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球形电动机及其研究发展综述

    赵静何威刘向东李伟力...
    737-754,中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球形电动机是一种具有球体结构的新型电动机,可单机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的多自由度运动,且适合应用于人工智能及姿态控制系统动量球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球形电动机拓展了转子运动范围,是电动机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传统单自由度电动机相比,球形电动机结构较为复杂,且运动模式较为特殊,因此,对球形电动机的分析研究有别于传统单自由度电动机.该文整理各国学者对球形电动机的研究工作,总结归纳球形电动机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对比研究球形电动机不同的工作原理、拓扑结构及设计优化方法,探讨球形电动机的性能、转子位置检测方法、控制方法、转子支撑方式、应用场合及关键技术,最后总结球形电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球形电动机多自由度运动拓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控制技术

    基于有限时间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递归终端滑模控制

    王立俊赵吉文盘真保于子翔...
    755-765,中插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载荷变化、非线性摩擦、推力波动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降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位置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时间状态观测器的递归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考虑有界集总不确定性的直线电机动力学模型.其次,设计快速终端滑模函数和积分滑模函数的递归结构,强制系统直接从滑模面启动,减少了跟踪误差的收敛时间.然后,引入有限时间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集总不确定性并前馈补偿到控制率中,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减少抖振.接着,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闭环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最后,搭建基于半实物AD5435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位置跟踪终端滑模鲁棒性有限时间状态观测器李雅普诺夫

    基于直接磁链跟踪控制的无刷双馈电机无Crowbar对称低电压穿越方法

    樊慧彬王淑红李佳彬曹建文...
    766-775,中插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 ride through,LVRT)能力是并网型风电机组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接磁链跟踪控制的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brushless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无Crowbar对称低电压穿越方法.该方法基于开关表,通过直接选定电压空间矢量来控制无刷双馈电机控制绕组(control winding,CW)磁链的幅值和相位,以迅速抑制低电压穿越期间控制绕组的感应过电压和由此导致的过电流,同时快速向电网注入动态无功电流以支撑电压恢复.该方法无需坐标变换、系统结构简单、磁链动态响应迅速.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低电压穿越过程中,有功恢复及无功功率动态响应满足国标相关要求,且控制绕组电流得到有效抑制,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无刷双馈电机直接磁链跟踪控制低电压穿越磁链幅值优先开关表

    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的人体感受试验及设计控制值研究

    谢莉陆家榆杨勇吴桂芳...
    776-789,中插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直流输电线路同走廊和同塔架设是随着我国电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输电方式,国内外尚无相应的交直流混合电场设计控制值标准.因此,设计同走廊和同塔架设的交直流输电线路时,导线对地高度和走廊宽度的选取面临无据可依的难题.该文提出确定交直流混合电场设计控制值的原则;开展不同交流(工频)电场和直流电场组合下的人体直接感受和暂态电击感受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获得不同概率下人体不出现明显感受时的交流(工频)电场和直流电场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出确定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设计控制值的公式.该研究可为同走廊和同塔架设交直流输电线路设计中交直流混合电场的控制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交直流混合电场设计控制值人体直接感受人体暂态电击感受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

    先进绝缘材料电场辅助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进展

    申子魁周濛贾志东郝艳捧...
    790-804,中插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工材料作为电工装备的基础,其特性直接决定极限运行参数,开发具有新功能、高性能的先进电工材料有助于电工装备挑战更高参数极限.受学科发展战略引导、重大科学问题启发,该文从电场辅助制备的物理机制、几类典型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制备机理等方面综述了电场辅助先进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电场辅助制备电工材料的物理理论,详细阐述电泳、介电泳、自组装等机械效应和焦耳热、弛豫损耗等能量效应的机理.其次,以机械效应为主探讨电场辅助在以智能绝缘材料、导热绝缘材料、高密度储能材料、纤维增强材料和介电功能梯度材料为代表的先进绝缘材料性能调控领域的应用现状;以能量效应为主探讨电场辅助在热塑(固)性聚合物熔融(固化)、功能陶瓷快速烧结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先进绝缘材料电场辅助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为革新电工材料制造工艺、开拓传统高电压学科研究新方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电场辅助先进绝缘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机械效应能量效应